夸父之死成谜,为什么和传说中不是逐日中渴死?

如题所述

首先说,《山海经》并非神话故事书。虽然如此,《山海经》里面也是有一些有趣的故事的最为我所喜欢的,莫过于夸父追日了。这个故事在《山海经》里有两个版本,一个在《海外北经》,一个在《大荒北经》。这个故事看似大家耳熟能详,但细讲的话,其实也很耐人寻味。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愽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靑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



这是《海外北经》原文。首先有一个疑点,就是“入日”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很不好解答《大荒北经》这里的相应文字是“逮之于禺谷”,明显是另外一种意思,不能和“入日”混为一谈。

入日,可以有四种理解:一,“进入太阳”,就是夸父追到了太阳,并且跑到了太阳里面二“把太阳摄入体内”,就是把“入”读作“纳”,这在训诂上来讲是没问题的;三,“把太阳赶下山”,就是把“入”理解成使动用法,这个好像跟《大荒北经》的说法有一点点像;四,“太阳甩掉夸父下了山”,就是夸父没有追上太阳,让太阳跑掉了。

经过多年的思考,我觉得各种说法都有一点道理,但究竟哪个合适呢,我还没有答案。后面的情节说的夸父口渴喝水的过程,最后渴死,并抛掉手杖化出邓林。邓林,清代毕沅说是桃林,今人袁珂等从之。其实这个说法也是有疑问的。邓林,在古文中经常是丰茂森林的意思,比如《文选》卷二《赋甲·张平子西京赋》:“嘉卉灌丛,蔚若邓林。”三国魏·丁廙《蔡伯喈女赋》:“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

后面说到了夸父的位置,原书图画如此。我们现在已经都知道《山海经》中《海经》是根据图画写得了。说到夸父的外貌,又说到邓林画在夸父东面,用两棵树表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大荒北经》这段记述,其实是跟《海外北经》不同的。神话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有各种变形,本是非常常见的。



这个版本的夸父故事,跟前面的版本,最大的不同是,《大荒北经》中夸父的形象是受批判的。前面《海外北经》中的夸父,很像是一个悲壮的英雄,气吞山河。而《大荒北经》中的夸父,则不自量力。追日就追日吧,还“欲追日景”,一个“欲”字,就表达者作者对其的轻蔑态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7

关于夸父在山海经的死,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口渴,一种是被应龙杀死。然而,和其他许多神话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更多的版本。在这些版本中,神话不断地被修改甚至改编,直到它们完全不同。

据《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夸父随太阳奔跑至日落。他觉得口渴,想喝水,于是到黄河和渭河喝水。黄河和渭河的水被排干了。夸父到北方去喝大湖的水。在到达大湖之前,就被渴死了。

在许多版本中,有两种很容易传播。一是小说改编,如《神仙演义》、《西游记》等。二是政治原因。例如,在战国到唐朝的漫长历史中,皇帝崇拜的最高神是太乙,但在宋代,他们崇拜玉皇大帝。因此,在后来的历史上,玉皇大帝就成了最高的祭祀神。

夸父追日神话的真实性鲜为人知。《山海经》中有记载,也有矛盾。夸父是怎么死的现在还不清楚。然而,这里保存着几种传说。

夸父的死有四个共同的原因:一是祖先对光的追求未能挣脱自然的束缚,带着所有的仇恨死去;二是夸父可能是古代的巫师,每天只是巫术仪式,夸父死于祈雨的巫术活动;三是非常严重夸父在干旱的年代,于是夸父开始了一场寻找水资源的大迁徙,但没有成功,夸父和他的部落在迁徙过程中死亡。其四,赤尤被黄帝打败后,派人到夸父那里去救他,夸父出兵参加了对黄帝的战争,最后被应龙杀死。

第2个回答  2019-09-28
据传他就是逐日途中渴死的,越追越费劲,体力消耗越大,也就越缺水,河渭大泽都喝光了,没啥喝了
第3个回答  2019-09-28
夸父追到了太阳,并且跑到了太阳里面自然是渴死的
第4个回答  2019-09-28
可以有四种理解:一,“进入太阳”,就是夸父追到了太阳,并且跑到了太阳里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