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阐述诗和词的格律?

如题所述

这里简要的说一下诗词的格律问题,也就是作古诗词的时候要注意的格式问题。
首先说一下诗词的几个基本要素:
1. 字数的格式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也就是四言的每句只能有四个字,五言的五个字七言的七个字,词的话根据不同的词牌名每句有不同的字数限制。
2. 韵脚
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哪怕就是普通歌曲的歌词)都是讲求押韵的,由于一般是在句尾又叫韵脚。韵又称辙,押韵又称合辙,所以有合辙押韵这么一个成语。
押韵也就是两个字的韵母是相同的,比如‘大’字拼音是da(声调就不写了),其中d为声母,a为韵母。那么只要同韵母的就是同韵字了,比如‘法’,‘牙’等等。
当然,韵母之前可能还有韵头,比如‘家’的拼音为jia,这其中i就是韵头,韵头不同但除掉韵头的韵母相同一样是押韵的。
韵脚的问题这里说得比较简单,不能完全概述,但在九年义务教育这个大背景之下,相信能够正常小学毕业的都能判断那两个字是否押韵。如果不确定的话,就把这两个字放在两句的结尾,连着多读一下,感受感受。
3.平仄
平仄也就是声调问题,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这里首先就要说一下古代读音和现代读音的区别,文字的读音肯定不是千百年不变的,中国地域广阔,方言众多,因此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官话(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而这些官话的读音也都是有些区别的,但不管是哪个朝代,古代时候文字是有四个声调的,分别为平声(又分为阴平和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其中阴平就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第一声,阳平相当于现代汉语第二声,上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第三声,去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第四声,而古代汉语的入声到了现代,这个声调就不存在了,在普通话中原本的入声的字已经分别归入其他几个声调的字中了。现代江浙、福建、两广、江西等处方言都还保存着入声。古代的时候将平声(阴平和阳平)归为平,其他的声调归为仄。现代普通话,就将第一声第二声归为平声,第三声第四声归为仄声。
无论是绝句律诗还是词曲都是有平仄格式的,要写的可以从百度百科以及网上各种词谱上找到。
4. 对仗
这个并非是必须的,只是诗词中的部分句子有这个规定,比如律诗的颔联和颈联,还有一些词中一些句子是。要求平仄相反,句子结构一致,词性(古人称虚实死活,但今天人似乎喜欢精确到形容词动词名词等等)等等,这就不多说了,见过对联的都知道,就看严格到什么程度。
接下来先解释一下:平水韵、词林正韵和中华新韵
每朝每代都会有官方的韵书,即规定作诗必须照此押韵的权威性的韵书,它为分辨、规定文字的正确读音而作。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193韵。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大宋重修广韵》(《广韵》)字《切韵》的基础上又细分为206韵。但《切韵》、《广韵》的分韵都过于琐细,后来有了“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到了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词林正韵”是清代的戈载依据前人作词用韵状况而成的一本韵书,大体上依据的是主流名家作品,但其结论却多为后人所接受,论词韵之士多据以为准。
“中华新韵”的根据也就是普通话,中华诗词学会《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指出:“为促进声韵改革和推行新声韵,很有必要组织学者、专家尽快编出新韵书。”,据此中华诗词学会进行了分析、研究、比较和归纳,征求了一些诗词作者和专家的意见,经过集体讨论,整理出了《中华新韵》。
我们以一首西江月的格律为例:

这里面‘中’就是可平可仄的意思,黑体字就是韵脚,注意这六个韵脚要用同一韵。
最后说一点个人的总结和感受,严格来讲,无遵音韵,不为诗词。按道理,写古诗词是应该遵守字数、平仄、韵脚和对偶(对于需要对偶的地方)的规矩的。字数问题肯定是硬性的,不容得变通的。韵脚其实都是有位置规定的,比如第几句是要押韵的,是否应该用同一个韵脚,不能中途换韵,有的又要求上下一半用不同韵脚,这个在查词谱的时候都会有注明,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比较简单的,所以能注意还是应该注意。平仄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可能会比较难,有些地方可平可仄,但这种地方比较少,大多数还是要求平仄的,如果觉得困难,这个花点时间还是可以弄成的,如果实在有的句子改不了或者改了破坏原句的美感就算了,作诗词以句子内容为主,立意新奇为上,古人有时候也会选择“破格”,但是我们至少大多数还是得压上,不能压不上的太多了,能全部压上最好。
还有《平水韵》、《词林正韵》和《中华新韵》,现在的人写诗词都是主要用这三个韵书。至于优劣,我不想去争论,爱用哪个用哪个。我本人还是用的《中华新韵》,因为毕竟是基于普通话的,你只要会说普通话就不用看这本书,只用记得声调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但是,用《中华新韵》的就会发现古人的平仄或者韵脚多有不合之处,是因为读音的变化,如果你用《平水韵》或者《词林正韵》就没有这种问题或者极少。但是毕竟你现在写的东西给人看,别人都是用普通话读,白瞎了你用古音写诗词的功夫。如果你只是平时写着玩的话,完全没有必要学古音。所谓 “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
其实对于爱好者来说,写这个东西呢开心就好,毕竟也不指着这个赚钱,不用对消费者负责,怎么喜欢怎么写吧。但是,如果格律不对,就不要贸然在标题上加个七律或者词牌名,毕竟还是比较虚。尤其不要堂而皇之的说什么懂音律的人可以自己变调啥的,虽然懂古代精通音律的人确实会这样干,但你也不是啊!还有说有了奇句可以不管格式的,虽然也确实如此,但是不要随便一个白话文就当作奇句。还有不要认为只有律诗有格式要求,古诗就没有,古诗也有的。
总之写句子可以看心情,但吹牛逼要谨慎。
*关于各种律诗及词的标准格式百度百科和相关诗词网站上面应该都可以查到,网上也有相关的诗词格律检测,可以检测你写的诗词是否合平仄和韵。
*以上都只是简述,难以详尽,要想更加详细的了解可以参考王力的《诗词格律》一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1
诗和词的规律不一样他们表达的层次感也直面
第2个回答  2019-12-21
诗讲究的是压均,词可以自由舒发不计
格律。
第3个回答  2019-12-21
古诗词韵律,是指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 韵。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 韵部。

句子押韵,不仅便于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 奏、声调谐和之美。一首诗有没有韵,一般人都能觉察得出来, 而要说明什么是韵却不那么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