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狂才墨索里尼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题所述

意大利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意大利东北部素以铁拳和美酒闻名于世。1883年7月29日,本托·墨索里尼出生在艾米—罗马涅区的弗利省达维亚村。母亲是乡村小学教师。

由于家境贫寒,地位卑贱,墨索里尼多次遭到富人贵族子弟的歧视、欺辱,致使他从小就痛恨那些养尊处优、花天酒地的富人。而且这种愤怒后面隐藏着深深的嫉妒,他曾经对母亲发誓说:“总有一天,我会让那些身居高位的人给我本托·墨索里尼让出一块空地。”

当墨索里尼的梦想变成现实时,他冷峻地回忆说:“饥饿是一位良师益友,它的作用不亚于监狱和敌人。”

墨索里尼从小性格固执好斗,报复心强,野心勃勃,而且身强力壮,聪明过人,很早就成了村里一拨野小子的“孩子王”。

休息日的早晨,村里许多人都到教堂去了,墨索里尼却独自爬上普雷达皮奥山。背靠着古罗马时代留下的残壁,思想却穿越时空,飞向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年月——富丽威严的城堡和里面不可一世的主人,他发誓要成为一个像恺撒那样的伟人。

村里有个巫婆,非常精明,据说她能看透人的心事。有一次,老巫婆对墨索里尼说:

“亲爱的孩子,透过那变幻的天宇,我看到了你端坐在皇宫里的威仪。连国王也对你俯首帖耳,因为只要你一跺脚,整个世界都会颤抖。”

随后,老巫婆用尖厉的声音警告墨索里尼说:“你要小心,内外的危险重重地包围着你。谁的话都不要相信——你只能相信自己的直觉!”

1890年,墨索里尼到邻村去上学,他在这个学校蛮性未改,行为乖戾,不听教诲,经常和同学们打架。被处罚了几次,还是无效。过了两年,学校索性把他开除了。

后来,他的父母只好把他又送进另一所学校。然而,胡闹的脾气依然如故。不过,他的聪明的确是出众的。教师们都夸奖他是“栋梁之材”,这更助长了他的狂妄。一天,市政府开音乐会,因为不让他进入,他便翻窗而入,抢占了一个座位。

后来,在老师们的帮助下,他渐渐知道用功,功课确实也很好,不过还是经常违犯校规。有一次口试,他一口气说了半小时,教员给了他一个零分,但是称赞他的口才真好。

放假的时候,他总是练习演说的姿势。母亲问他干什么,他说:“长大以后,我一定要让意大利听我的指挥。”

到了十三四岁,墨索里尼的父母要他将来做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决定送他到福林波波利的师范学校去学习。这是一座很有名的培养教师的学校,学制6年。

这对墨索里尼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他在学校仍不甚用功,经常违犯纪律。但终于熬过了6年,取得了毕业文凭,在哥尔替瑞地方谋到了一个乡村小学校长的位子。

然而,这个野心勃勃的家伙只教了一年书,就再也呆不下去了。他幻想有个“光辉灿烂”的前程,决心到社会上去闯,去飞腾。

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临行前墨索里尼写了一篇题为《坚强的意志乃是成功之母》的文章。从此结束了短暂的教师生涯,开始闯“江湖”去了。

1902年某一天,墨索里尼卷起行李,离开了学校,怀着要做一番事业的野心去周游四方,考察世界,但并无具体的目标。他走到基亚索,乘车到瑞士西部去。

在瑞士的生活是非常艰难的。他做过泥瓦匠、脚夫、缝工、帮厨等,但都不能持久。墨索里尼对于搞建筑有着异常的兴趣,有时他也将意大利语翻成法语,或将法语翻成意大利语。总之,能找着什么事就做什么事。

后来,墨索里尼说:“那时我知道饥饿是什么滋味,但我既不借债,也不乞求于他人,而是靠自己的劳动维持最低标准的生活。由于受父亲的影响,我集中精力研究社会科学。”

闲暇时,他经常到洛桑大学旁听政治经济学和哲学课,借以提高自己分析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墨索里尼还经常参加当地的群众集会,有时也在公众场合发表演说。有一次说话不小心,得罪了瑞士当局,被驱逐出境。

他回到意大利,正赶上征兵,随即在历史名城维罗纳参加了巴萨列里奥的联队。这个联队以善于快步训练而出名,士兵们的帽子上都饰有绿彩羽毛,借以与其他部队区别。

正当他对这种紧张的“丘八”生活稍为习惯的时候,长官突然通知他:家里来了电报,母亲病危!这对墨索里尼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急忙赶头班车走了。回家之后,母亲已经神志不清,不久就死去了。

墨索里尼对此十分悲伤,但他还能克制自己,他在写给军中一位朋友的信中说:“我代表我家里的人,谢谢你的好意。我现在只有一件事可做,就是照你所说的,我应当服从先母的教训,好好当兵,好好做人,女子可以哭哭啼啼,男子要能吃苦,不怕死,才可以救国,才可以继承先烈的遗志啊!”

墨索里尼在部队服役期满后,仍旧回到瑞士。在这期间,还经常为意大利和瑞士报纸撰写文章,并不时在大庭广众之下演说社会主义和国际政治,受到不少人的拥护。当然,瑞士政府很注意他的行动。

由于受雷托思想的影响,墨索里尼反对全民政治。他说:“平等与民治是人类错误的观念。实行起来,个性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此外,他还研究尼采和索雷尔的哲学,这对他后来的思想影响很大。

有一次,法国的社会主义者绍雷斯到日内瓦做有关基督主义的演说。墨索里尼前去听讲,站在工人群中,衣衫不整。旁人都以为他是无政府党人。

绍雷斯演说不久,墨索里尼便举手表示反对,并且出言不逊,激起群众的公愤,大家认为这是一个故意捣乱的敌对分子,便要动手打他。多亏绍雷斯及时治止。正要打他,绍雷斯叫大家安静,等他自己演说完毕之后,让这个反对派申说一番。

在大庭广众之下,墨索里尼大讲教会对于罗马帝国之罪恶。他演说时,口若悬河,引经据典,条理分明,赢得了听众热烈的掌声。

但是,瑞士警察局认为他的主张太激烈,他的言论妨碍治安,第二次对他下了驱逐令。

1908年,墨索里尼被迫移居到奥地利。最初任《特伦托新闻报》编辑,后来又在《人民报》做助理编辑。《人民报》是巴蒂斯蒂创办的,他想借此鼓动特伦托地方人民脱离奥地利的管辖。

巴蒂斯蒂是意大利统一时代的最后一个殉难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替意大利打奥地利,后来被奥国绞死。

墨索里尼第一次见巴蒂斯蒂,就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利用报纸猛烈攻击奥地利的宗教势力,并力主恢复意大利已失去的土地。不久,他便因此被捕入狱,最后被驱逐出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