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4-04-28
如果说明孝宗 朱佑樘 是中国所有皇帝中品德最好的,应该没人提出异议吧,在历代帝王中,或许只有他才真正拥有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也只有他对自己的皇后有大海一样的深情。 弘治帝身世凄凉险恶,得以继承大统,实属幸运。特殊的经历造就了他嫉恶好善的性格,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这在皇帝之中是少有的。孝宗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听政,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向群臣咨询治国知道。孝宗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朝历史上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被史家称为“弘治中兴”。 这位皇帝出奇地宽和善良,即使对当初迫害其生母的万贵妃家人,也表现了极大的宽容。对万贵妃本人,也没有听从臣下的建议对她削溢议罪。这一切都出于一个孝字,孝敬父皇,维持传统,以宽仁忠孝为主,我想,他死后之所以被定庙号为孝宗,也正因为此。 明孝宗还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对女色一生淡泊的皇帝,他不仅没有宠妃,而且没有册立过一个妃嫔,只是与皇后张氏过着民间恩爱夫妻式的生活。 在普通百姓都盛行三妻四妾的古代,一个帝王能严格遵守一妻一制尤为不易,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对他肃然起敬。 本来,这一局面能再维持二三十年,国家会更富强,可惜天妒英才,只有38岁的弘治帝英年早逝。我每次想到这一点时心里都很疼,为什么明主都那么短命,中国历史上本来就难得遇到几个好皇帝,现在好不容易有一个了但又死得早。假设孝宗能够再多干几十年,那明朝会是后面的样子吗?大明江山会灭亡得那么快吗?不过历史就是历史,过去就过去了,是没有回头路的。这不,在我辈叹息之时,历史又往前走了几秒了。
第2个回答 2014-04-28
朱瞻基 打造了三杨盛世 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号宣德,成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听从阁臣杨士奇、杨荣等建议,停止对交阯用兵,与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朱瞻基是个好皇帝,不是小好,是大好。 他勤于政事,恢复生产(不要怪我说废话,好皇帝都是差不多的),关心民间疾苦,他经常去民间私访,但绝对不是乾隆皇帝那种下江南的方式,他微服出访,不讲排场,不向地方摊派,不给地方增加负担,每次只带侍卫出行。 在他执政的十年里,每天勤勤恳恳,工作加班,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处理各种朝政,能够妥善处理和蒙古的冲突问题,能不动兵尽量不动,所以在他的统治时期,一直没有出什么大事。 这对于像我这样叙述故事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当年的百姓们而言,却是功德无量。 好的皇帝就如同现代足球场上的好裁判,四处都有他的身影,不知疲倦的奔跑,却从不轻易打断比赛的节奏,即使出现违规行为,也能够及时制止,并及时退出,不使自己成为场上的主角。 这样的裁判才是好裁判。 不干扰百姓们的生活,增加他们的负担,为其当为之事,治民若水,因势利导,才是皇帝治国的最高境界。 这样的皇帝才是好皇帝。 朱瞻基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好皇帝,而且从治国安民的角度来看,他比他的祖父要强得多。 朱瞻基的痛苦 朱瞻基是明君,是好皇帝,但他也有着自己的痛苦。 世界上还有人能让皇帝痛苦? 是的,确实存在这样的人。他们就是那些平日跪拜在大殿上,看似毕恭毕敬的大臣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