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能挽救明朝的君王不是崇祯,而是“木匠君王”天启?

挽救明朝的君王不是崇祯,而是“木匠君王”天启?

原因是在历史上崇祯也是一名勤奋的皇帝,并且他勤俭节约,减少国家的支出。但是他却成为了明朝的亡国之君,也是无奈。他即位期间,重用东林党人使朝堂上短暂的焕然一新。没过多久就恢复了万历年间的景象,崇祯开始受这些人的掣肘。做任何事情都要受到这些人的劝谏,最终还是失败了。所以说“肯做事和会做事”是不一样的,并且他没有听取他哥哥的遗言,并且消灭了魏忠贤的集团。最终国家没有钱财,没有能力与清军一战。

让我们来介绍一下。魏忠贤,字完吾,汉族,明朝末期宦官。当时京城闹饥荒,魏忠贤无法养活家人被迫进宫。进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随后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赐名为魏忠贤。

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皇帝十分的宠信他,大臣们都称他为“九千岁”,但他后期排除异己,专断国政。虽然他祸乱朝政,但是却没有影响大明的江山。




在天启元年,经历了爷爷和父亲去世。年轻的天启皇帝开始重用阉党魏忠贤,开始震慑天下。在他刚继位时,四川发生土司叛乱,而辽东地区被清军进攻。此时的天启却重用阉党来进行自己的一番作为。最后平定了叛乱。而辽东地区也恢复安全了。


直到崇祯即位后,把魏忠贤集团全部杀掉。最然朝堂上出现短暂的焕然一新,但是却出现了万历年间的景象。皇帝处处受东林党人的掣肘,并且他们提出赋税平等,最后导致起义军的爆发。他们也不提供钱财,并且不交赋税。最后国家没有银两给将士们军饷,最后大明亡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9
崇祯帝只是一个落魄皇族子弟,根本就没有经过系统培养就被成为了皇帝,对朝廷政局不了解,而且为人刚愎自用、用人疑人、无任何主意与决断,战与守两端反复不定。以致最后进退失据、内外两面失守,终致败亡。在用人方面过分依赖东林党使朝政恶化,民生凋零,予盾激化社会功荡不安。而天启皇帝在登位之后通过重用太监魏忠贤,发展监党来稳固皇权。在打压、屠杀东林党人的同时还到处安插亲信,重建了权威,摆脱了祖父万历皇帝被东林党道德绑架的困境。稳定了朝廷政局,如果天启帝不死的话,通过其手段治理朝廷就会明朝再次强盛起来。
第2个回答  2019-10-21
因为“木匠君王”天启的作用可能比君王崇祯的作用更大,朱由校在用人方面确实是胜过了崇祯皇帝朱由检一筹的。
第3个回答  2019-10-20
这个问题只能这么讲,只是时代的不同而已,而且崇祯和天启是两种性格完全不同的君主!
“木匠皇帝”天启,也就是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朱由校。他有一手好的木匠活技能,但是他却偏偏也是位皇帝。朱由校即位后重用其乳母客室和阉党魏忠贤,致使到了后期,其权力几乎被太监所掌握。
在天启年间,有个著名的团队,也就是明朝政治改良人士“东林党”,这里面几乎都是智囊人士,但是由于被魏党打压和迫害而造成了民间的兵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矛盾不断的激化。虽然到了这个程度,明朝那个时候最大的威胁却是辽东努尔哈赤后金政权。朱由校即位后听信谗言,罢免了辽东统帅熊廷弼,致使辽东局势日趋紧张,后金攻陷了沈阳、辽阳等大片的国土。当朱由校再次启用熊廷弼的时候,魏党却杀死了坚持正确战略的熊廷弼,让原本紧张的辽东局势更加危机重重。
虽然天启年间到了这个地步,但是朱由校在用人方面确实是胜过了崇祯皇帝朱由检一筹,在天启末年,朱由校重用袁崇焕,并在宁远城大白努尔哈赤,致使后金在日后相当的一段时间里不敢进犯大明。朱由校还下诏为张居正平反,录方孝孺遗嗣,优恤元勋,给予祭葬及谥号。
其实对于天启皇帝,最不可思议的就是他重用阉党,最后造成了明朝开国以来最大的党政,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也就引起了天启后期的各种矛盾,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的起义军也就开始成形了!
期间朱由校还多次讨伐澳门的葡军,并且多次获胜、
总的来讲,天启皇帝如果不是落水生病吃了所谓的“仙药”而暴王,他稍做一下政治的改良,明朝局势的扭转就会大有希望!
反观崇祯皇帝朱由检,他和朱由校完全是两种不同性格的人,朱由检是朱由校的异母兄弟,朱由校登基后封了朱由检信王,这哥俩的皇帝位是“兄终弟及”,也就是哥哥将皇位传给了弟弟。
但是朱由检上台后,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不听信袁崇焕、洪承畴的救国战略,当和不和、当伐不伐,让本可全数剿灭的“闯军”死而复燃,最终良成大祸;本可以和求发展的对金战略,朱由检是尽数否定,不准任何人进言,从而造成了排兵布阵的乱象,打了没有主次的糊涂账。同时,他生性多疑,一直只相信锦衣卫的传言,在没有太多调查的情况下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从而误杀了袁崇焕。
所以说能救明王朝的不是崇祯,而是“木匠皇帝”朱由校!
大家怎么看呢?
第4个回答  2019-10-17
时局虽乱,但尚有可为。怎奈其刚愎自用、用人疑人、战守两端反复不定。以致最后进退失据、内外两面失守,终致败亡。如在用人问题上,崇祯就是典型的没能力还甩锅,甩得最严重的就是陈新甲事件,简直毫无担当。一个老板都不替员工背锅,一出问题都是员工的责任,谁还会替老板打工,弄到最后都没人愿意替崇祯去背锅。而且有担当有能力的忠臣都被崇祯坑死坑残,墙头草反而过得很好,最后大明就剩些墙头草,江山怎能不垮?

那为什么说天启皇帝可以挽救明朝呢?因为他几乎是明朝最聪明的皇帝,如果要拿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来对比,我可以说,天启完全可以甩崇祯几条街。1620年8月,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终于仙去了。9月,登基不到一个月的明光宗朱常洛也随万历走了。短短两个月内,天启皇帝朱由校死了父亲和爷爷,而他的身份也从皇太孙变为太子再登基做了皇帝。朱由校上台的前一年,明朝的11万军队和后金的6万骑兵在辽东萨尔浒大战,5天之内,明军伤亡5万余人,大败而归。从此明朝辽东局势转攻为守。

15岁的朱由校上台后,辽、沈等地相继被努尔哈赤攻克。不久四川又爆发了土司叛乱,年少的朱由校有点措手不及。慢慢地,他开始重用太监魏忠贤,通过发展监党来稳固皇权。一面打压、屠杀东林党人,一面到处安插亲信。短短7年,朱由校重建了权威,摆脱了祖父万历皇帝被东林党道德绑架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朝廷集中力量办大事,基本平定了四川的叛乱。辽东局势也得以稳住,辽东的宁锦防线基本稳固,皮岛的毛文龙在后金后方牢牢站稳脚跟,皇太极气得跺脚。

可惜,仿佛世间真的有国运一说。1627年,22岁的朱由校落水染病意外死亡,明朝刚刚有转机有起色,又要换主人。年轻的朱由校没有子嗣,便让五弟朱由检继位。天启皇帝死前对弟弟说了两件事:第一是我弟当为尧舜(商业互夸,没啥说的),第二就是魏忠贤忠心耿耿,可以办大事(这句是重点)。后来大家都知道,崇祯没有听哥哥的话,上台一个月后,先是把魏忠贤集团消灭了,又将东林党的人找回来了。东林党的厉害,万历皇帝早已领教,满口祖制、满口不能与民争利,道貌岸然,说起来头头是道,找他要钱束手无策。总而言之,就是一群“宽于待己,严以待人”,饱读圣贤之书的废物。

崇祯皇帝为什么急着消灭魏忠贤?笔者认为崇祯是个心气极高的人,估计看不起哥哥“示弱”的样子,可惜他也只能“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了”。除此之外他认为太监横行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情。必须消灭,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