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如题所述

战国最显著的一个时代特征就是“战”,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和兼并也离不开这个字,战也就是战争,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可不像现在这样不用人出面就可以把对方轰炸的乱七八糟,那时候的战争一开始其实靠的就是人多,也就是排兵布阵,但是随着战争次数的增多,逐步开始向“诡道”演变,打仗更多的开始靠智谋了。

说起这个演变,有一个明显的战争标志就是“桂陵之战”,这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次截击战,也是成语围魏救赵的出自之处,这场战争其实在历史和影视剧上出现国很多次,因为它的主角是庞涓和孙膑这两个千古大冤家,他们之间的故事也被现在很多人津津乐道。

傻傻分不清楚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说起这场战役,很多人同时会想到另外一场战役,就是马陵之战,这两次战役仅仅只有一次只差,其实所有的打法都是一样的,据史记载,这两场战役只是发生的地点不同,只是被救的国家不同,但是傻傻分不清楚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其中一个在历史中就不存在,说此之前,我们还得先说说历史对这两次战役的记载。

桂陵之战,发生的时间在公元前354年,这时候的魏国国力空前强盛,是战国七雄里国力最为强大的国家,它的魏武卒让其余六国闻风丧胆,实力强大的魏国自然要想着向外扩张,庞涓作为魏国的一代名将,也不是浪的虚名,但是他的才华还是和他的师弟孙膑差了一大截。

桂陵之战中孙膑已经生擒了庞涓。

屡次被庞涓陷害的孙膑,失去了双腿,苟延残喘的逃回了齐国,被齐王重用,魏国已经开始大举向赵国进军,想要一举灭赵,赵王就向齐王求救,但是齐王并没有立即出兵,等到魏国攻入了邯郸,齐国拜田忌为将军,拜孙膑为军师,浩浩荡荡去救赵国了,本来在赵国邯郸等待着齐兵魏军去没有等来齐军。

因为齐军在孙膑的建议下,去攻打守备薄弱的魏国大梁城了,大梁城是魏国最重要的城市,不能有任何闪失,就这样孙膑被魏王催的只能班师回救,孙膑却在庞涓回救的路上设下伏兵,等到魏军出现,一举把魏军打的落花流水,并且生擒了魏国主将庞涓(划重点)。

面对深仇大恨,孙膑真能放走庞涓?

马陵之战,发生的时间在公元前341年,这次魏国进攻的对象是韩国,战争的形式和桂陵之战如出一辙,并且历史上记载的这场战争的双方还是魏国的庞涓和齐国的孙膑,并且还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减灶示弱”和“庞涓死于此树下”等故事,庞涓两次上同样的当,也被现在人说成竖子无能。

当然这上面都是历史中的记载,其实马陵之战在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因为这场战役的疑点真的太多了,我们一点一点来分析,桂陵之战的时候,已经成生擒了魏国的庞涓,虽然有一说庞涓随后被放回了魏国,但是就那种情况,孙膑被其害的差点身死,怎么会轻易放走庞涓,即使齐国真放走了庞涓,又怎会再度让其为将呢?

马陵之战是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却不用参战?

《史记·é­ä¸–家》说的这场战役是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再次用“围魏救赵”的打法,大败魏国,让魏国失去霸主地位,《史记·ç”°æ•¬ä»²å®Œä¸–家》中记载这场战役是魏国攻打赵国,韩国和赵国亲近就一起抵抗魏国,但是打不过,才向齐国求救,《史记·å­™å­å´èµ·åˆ—传》中记载这场战役是魏国和战国联合攻韩,韩国不敌,向齐国求救,别急,还没完。

《史记·éŸ©ä¸–家》中记载的这一年没有任何战争,只留下了“申不害相韩,诸侯不来侵伐”,也就是说韩国在这几年就没有战争,何来魏国攻打韩国,关于这场战役,《史记》中三次记载均不一致,这四次记载,两次提到韩国没有参战,一次提高韩赵抗魏,只有一则提到了魏国攻打韩国,也就是现在最流行的说法。

马陵之战的决战地点不符合实际战争,两军将领也存质疑?

据历史学家考证,马陵当时应该在卫国濮阳以北,魏国大梁和齐国临淄之间,在当时应该是齐国的国境,并且和大梁离得很远,魏国抵御齐国入侵,却在齐国的国境之内,当真不可思议,而另一说法马陵在现在的山东郯城,这个地方在当时就是齐国腹地,魏国又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抵御齐国呢?

马陵之战两军的将领普遍认为还是庞涓和孙膑,这也是孙膑复仇杀死庞涓的战争,而有其他历史记载这场战争的双方将领确实齐国的田盼和魏国的太子申,并且在太子申抗敌的时候,还路过了宋国的外黄,在这里还有一个徐子劝说太子申不要出兵的记载,真是傻傻分不清楚。

飞鱼评说:

傻傻分不清楚的和马陵之战,其中一个在历史中就不存在,有历史学者认为,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找到了两份不同时间齐魏交战资料,但是这两场战役虽然几乎一模一样,因为时间不同,司马迁就拆成两场战役来写,其实很可能就是同一场战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