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两类诈骗案件最近高发?

如题所述

昨天(3月19日),市反诈中心发布紧急预警,今年以来,全市受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980起,损失案总金额高达6000余万元,其中冒充客服诈骗和冒充公检法诈骗两类案件发案较为突出。

冒充客服诈骗网购退款成贷款

警方提醒:千万不要随意扫描陌生人提供的二维码

3月8日,30岁的慈溪人杨女士在家里接到一个自称淘宝客服人员的电话,对方声称她在去年双十一期间通过网上购买的衣服有质量问题,厂家可以双倍赔偿。杨女士信以为真,按对方要求下载了苏宁消费金融、小米金融、360借条、平安惠普、趣店等5个手机APP,并进行了贷款。在添加对方微信后,她又被忽悠扫描了对方的微信二维码,结果被骗去了1万多元。

据市反诈中心介绍,今年以来,此类案件已发案485起,占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总数的17.32%,损失金额652.26万元,平均每起1.34万元。此类案件受害人以涉网女性为主,占比高达八成;多数为公司上班的普通员工、学生或无业人员,占比达96.61%;以40岁以下人员被骗突出,占89.80%。

此类案件中,骗子往往通过拨打受害人电话,以购物订单异常需办理退款为由,要求受害人开通支付宝借贷项目,如“蚂蚁花呗”、“蚂蚁借呗”等,并根据受害人信用高低申请贷款,最后让受害人扫描其提供的二维码从而骗取贷款出来的钱款。骗子多数以冒充淘宝、京东等网络购物平台客服,少数冒充银行、快递、APP平台等客服实施诈骗,且大多使用电话联系受害人,少量使用微信、QQ等聊天工具进行联系。

警方提醒:当接到所谓“退款”“返钱”的网购客服电话时,先要向所购买的商家进行核实,千万不要随意扫描陌生人提供的二维码。一旦遭遇钱财损失,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警。

冒充公检法诈骗“安全账户”不安全

50岁以上独居的中老年人、离异女性和30岁以下的青年学生尤其要当心

3月10日,22岁的北仑小伙刘某在家里接到自称是医保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谎称他在天津办理的一张医保卡涉嫌恶意消费,如要证明清白,需将银行卡内的钱取出,并按照对方电话内的提示存入所谓国家医保的安全账户内,等验证结束后会将钱退回给他。

涉世未深的刘某吓了一跳,赶忙将10700元通过银行ATM机,以无卡存款的方式分两次存入对方指定的账户。就在对方要他从支付宝里贷款再存入对方提供的账号时,他才意识到被骗了。

据市反诈中心介绍,今年以来,全市受理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198起,损失金额1100余万元,平均每起6万元左右。被骗人群中,女性占七成,且年龄段范围逐渐扩大,从青年群体到中老年群体都有被骗,特别是50岁以上独居的中老年人、离异女性和30岁以下的青年学生,占比分别达53.65%和37.32%。

此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通过事先掌握受害人信息,利用网络改号拨打受害人家里、工作场所或本人手机电话,冒充电信公司或医(社)保局工作人员,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后,谎称受害人在异地办理的银行卡欠费或涉嫌犯罪,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

然后,让受害人直接拨打对方提供“公检法”机关电话,或者将受害人电话转接到所谓的异地“公检法”机关,接着由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嫌疑人利用传真、QQ和微信,向受害人传发虚假“逮捕令”、“拘留证”、“通缉令”、“冻结令”的传真件、照片或假网站链接,让受害人产生恐惧心理。最后,让受害人“证明清白”、“清查资产”为由,要求受害人进行存款、转账。

一是要求受害人到银行ATM机,将银行卡里的钱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二是利用远程操控软件,操控受害人电脑,登陆网银后进行转账。

警方提醒:公安机关办案调查,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一般都会向当事人出示人民警察证,携带书面法律文书,在公安机关或者法律允许的场所当面进行,绝不会仅通过电话、网络直接调查处理和要求汇款、转账。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传真、网页等形式向当事人送达“逮捕令”、“拘留证”、“通缉令”、“冻结令”等文书材料,不会要求当事人自拍照片进行身份核验更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遇到不明身份的电话,一定要认真核实,如有疑问可拨打110进行咨询、核实,千万不能向陌生人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汇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4

如何区分真假“公检法“?(此条答案由有钱花提供,有钱花是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旗下的正规信贷产品,点此测额最高可借额度20万

l  真的“公检法“绝不会在互联网上发送各种法律文书,也绝不会让你在网上填信息、下载APP、提供短信验证码、转账、扫码付款。

l  真的“公检法“有能力对你是否涉案进行充分认定,有能力线下直接找到你本人了解情况,没有必要对你进行各种繁琐的线上或远程”自证清白“和“安全检查“。

l  挂掉对方电话,然后自己拨打110核实对方身份和自己是否“涉案“。

遭受“冒充公检法”诈骗后怎么办?

l  存留好证据,什么都不要删。如钓鱼网站、APP、通话记录、短信记录、微信/QQ聊天记录、骗子的收款账号、收款码、银行卡号及姓名、设置的呼叫转移电话号码等。

l  第一时间拨打110求助,提供骗子收款银行卡号、姓名,申请紧急止付,由警方冻结涉案账户,尝试阻止被骗资金转移。

l  到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做笔录。

l  监查手机安全性,卸载来历不明的APP。

l  如果曾设置过呼叫转移,手机输入”##21#“后拨号,取消呼叫转移

如何让自己免遭诈骗?

有钱花提示大家:尽量使用大厂商的APP和网站,大品牌大厂商的信息安全工作受到国家监管部门严格监管,内部员工都很难看到完整的用户个人信息。尽量不要在来历不明的网站和APP内填入个人信息,减少个人信息被卖给骗子的概率。

以上是对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反诈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手机端点击下方马上测额

详情
    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