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盘县丹霞山的历史和传说?

如题所述

  丹霞山位于盘县南部,距城关镇17公里的水塘镇东南方,山顶海拔1888米,一峰独秀,峭拔檀秀,形如天柱。
  相传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四月,雷神扫殿,在山南侧摩崖上,雷击石壁神书“天北丹山”四字。字迹奇诡难辩,字呈丹霞色;亦传说汉时有霞气在山上空作鸾鹤形,故名丹霞山。

  神话传说

  传说一金鸡口衔铜梁从天飞来,飞在郭瑞峙山,一僧追踪而来,决定在瑞峙山建庙时,金鸡衔铜梁飞至赵官三膀子一座山上,该山摇动不定,后称该山为摇动山。金鸡又衔梁飞到丹霞山顶,待密林中两虎坐守铜梁两侧后,弃梁而飞。僧人到达山顶,把铜梁铸成祖师殿大梁和一尊真武祖师铜像,一口铜钟,建成庙宇。一天夜里,铜钟飞入木龙龙潭,与潭中老龙决斗,将老龙龙角打断,导致出血化浓变成洪水在龙潭中锰涨三天。老龙只得用木桩做成被打断的角安在头上,所以称木龙。待庙里僧人复见铜钟时,钟身有青苔无数,断龙角一支而被视为神钟并传为神话。

  护国寺

  护国寺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水塘镇的丹霞山上,距老县城城关镇17公里。丹霞山海拔1888米,石灰岩地貌,溶洞遍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宜于林木生长,古有“林海”之称,为在然的动、植物园。

  历史

  护国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初为道教“玄帝宫”。天启二年(1662年)毁于战乱,建殿道人不知所往。天启四年,海玉又名“不昧”,俗姓金安徽人,原为明朝将军。经其苦心经营十余年,寺宇初具规模,是为丹霞山开山之祖。崇祯十一年(1638年),大地理学家,旅游探险家徐霞客亲临丹霞山考察。在影修和尚的陪同下,徐霞客考察了此地的山川、河流、人文、交通等情况,并将这些资料一一载入《徐霞客游记》,大大提高了丹霞山在全国的知明度。
  清乾隆四十六年常怡大和尚在此初开戒坛;光绪三十年光一大和尚继之开坛传戒,弘扬佛法;光绪三十二年圣融大和尚在京得光绪皇帝御赐全部藏经、袈裟、玉印、金钵。光绪皇帝还御封“黔之盘州丹霞山为西南护国丛林”,由此得名“护国寺”。光绪年间、果倧、常向曾兼任贵阳黔灵山寺、昆明筇竹寺、宜良法明寺的方丈,可谓盛极一时。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修园大和尚丹霞开坛传戒。同时还举行了49天的水陆大斋,以超度前方抗日阵亡将士。此次佛事,有虚云、印光等13个省7个市的65位大德高僧参加,为丹霞山寺以来最盛大的佛事活动。
  1949年后有众多在护国寺出家的僧人任全国各寺的住持、方丈。其中著名者为洗尘法师,出于丹霞山,后任缅华佛教会创办人,后到美国纽约创建纽约妙觉寺,现为该寺住持。时人称誉护国寺有“高僧倍出”之说。
  1958年丹霞林区遭到乱砍监伐。1964年,护国寺不慎失火,殿宇被毁。虽然庙宇无存,但是,当地信众及四方游客上山敬香礼佛依然如故。1981年,当闻法师卓锡于丹霞山,与弟子演慧共同出资重建殿堂。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建成瓦屋三间,供奉佛像,依靠香客游人的捐助勉强度日。1983年,常闻师徒调往水星寺,丹霞山又陷入无人管理的状态,房舍悉皆毁坏。1985年4月,县政协委员董均荣居士在县政协六届二次会议期间,提交了《修复丹霞山名胜古迹,发展县旅游事业》的让案,倡议修复丹霞山护国寺,得到政府的重视,予以批准重建,并于1986年中秋节正式奠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8
神话传说
  传说一金鸡口衔铜梁从天飞来,飞在郭瑞峙山,一僧追踪而来,决定在瑞峙山建庙时,金鸡衔铜梁飞至赵官三膀子一座山上,该山摇动不定,后称该山为摇动山。金鸡又衔梁飞到丹霞山顶,待密林中两虎坐守铜梁两侧后,弃梁而飞。僧人到达山顶,把铜梁铸成祖师殿大梁和一尊真武祖师铜像,一口铜钟,建成庙宇。一天夜里,铜钟飞入木龙龙潭,与潭中老龙决斗,将老龙龙角打断,导致出血化浓变成洪水在龙潭中锰涨三天。老龙只得用木桩做成被打断的角安在头上,所以称木龙。待庙里僧人复见铜钟时,钟身有青苔无数,断龙角一支而被视为神钟并传为神话
编辑本段护国寺
  护国寺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水塘镇的丹霞山上,距老县城城关镇17公里。丹霞山海拔1888米,石灰岩地貌,溶洞遍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宜于林木生长,古有“林海”之称,为在然的动、植物园。
编辑本段历史
  护国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初为道教“玄帝宫”。天启二年(1662年)毁于战乱,建殿道人不知所往。天启四年,海玉又名“不昧”,俗姓金安徽人,原为明朝将军。经其苦心经营十余年,寺宇初具规模,是为丹霞山开山之祖。崇祯十一年(1638年),大地理学家,旅游探险家徐霞客亲临丹霞山考察。在影修和尚的陪同下,徐霞客考察了此地的山川、河流、人文、交通等情况,并将这些资料一一载入《徐霞客游记》,大大提高了丹霞山在全国的知明度。
盘县丹霞山风景(19张)  清乾隆四十六年常怡大和尚在此初开戒坛;光绪三十年光一大和尚继之开坛传戒,弘扬佛法;光绪三十二年圣融大和尚在京得光绪皇帝御赐全部藏经、袈裟、玉印、金钵。光绪皇帝还御封“黔之盘州丹霞山为西南护国丛林”,由此得名“护国寺”。光绪年间、果倧、常向曾兼任贵阳黔灵山寺、昆明筇竹寺、宜良法明寺的方丈,可谓盛极一时。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修园大和尚丹霞开坛传戒。同时还举行了49天的水陆大斋,以超度前
方抗日阵亡将士。此次佛事,有虚云、印光等13个省7个市的65位大德高僧参加,为丹霞山寺以来最盛大的佛事活动。   1949年后有众多在护国寺出家的僧人任全国各寺的住持、方丈。其中著名者为洗尘法师,出于丹霞山,后任缅华佛教会创办人,后到美国纽约创建纽约妙觉寺,现为该寺住持。时人称誉护国寺有“高僧倍出”之说。   1958年丹霞林区遭到乱砍监伐。1964年,护国寺不慎失火,殿宇被毁。虽然庙宇无存,但是,当地信众及四方游客上山敬香礼佛依然如故。1981年,当闻法师卓锡于丹霞山,与弟子演慧共同出资重建殿堂。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建成瓦屋三间,供奉佛像,依靠香客游人的捐助勉强度日。1983年,常闻师徒调往水星寺,丹霞山又陷入无人管理的状态,房舍悉皆毁坏。1985年4月,县政协委员董均荣居士在县政协六届二次会议期间,提交了《修复丹霞山名胜古迹,发展县旅游事业》的让案,倡议修复丹霞山护国寺,得到政府的重视,予以批准重建,并于1986年中秋节正式奠基。
第2个回答  2012-06-18
相传人类始祖女娲在这里取水造人即成,在锦江采五色石补天而就,并卧于江畔,脱身成石。舜帝南巡曾在丹霞登山奏乐,命三十六石,此后历代文人僧侣纷至,香火大盛。隋唐以来成为岭南风景名山和佛教胜地,留下众多诗文,游记,碑刻与摩崖。遍布全山的天然洞穴有几十处被开辟为道场,保存至今并已经修复一新的锦石崖石窟寺和别传禅寺香客如云,游人不绝。
 《仁化县志》载,在唐末,丹霞山曾有过佛教居士来游,但无营构。北宋崇宁间(1102-1106年),法云居士自山麓攀援而上,见锦石岩竟然集雄奇秀美于一身,可以养静,叹曰:“半生在梦里过了,今日始觉清虚!”。于是聚集百余人到丹霞山下层的锦石岩开山建庵,并开始向中、上层经营。但大规模开发丹霞山,还是从李永茂、李充茂两兄弟开始。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明灭,其遗臣江西虔州(今赣州)巡抚李永茂(字孝源,号嵩道人),忠愤填膺,耻事清朝,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离开赣州,越过梅岭,避乱来到丹霞山隐居。李永茂之弟李充茂在《丹霞山记》一文中曾说到:“伯子(按,作者对其兄李永茂的尊称)余勇可贾,意津津未倦,盖乐此不为疲乎,此丙戌(顺治三年)重阳也。是夕,偕诸子宿山中六祖堂......随与诸子谋曰:是山也,有险足固,有岩足屋,有樵可采,有泉可汲,其亦避世之奥区乎。”于是李氏出金百余两,向仁化县汞生刘望夫、刘松涛兄弟买得丹霞山,将其先父安葬在丹霞山对岸的云石山南面,他带着弟弟充茂和两个儿子暨亲戚幕僚众人,劈除荆棘,修关门、凿石阶、架木梯、建房屋,隐居山内,侍奉母亲。   同年冬,明唐王朱聿键复明失败,殉国。李永茂立即赶赴粤西,与总督尚书丁魁楚、兵部侍郎瞿式耜等,共立桂王朱由榔,建立南明政权,改年号为“永历”,进行反清复明。朱由榔拜他为文渊阁大学士,他以父丧固辞。后,专任进讲竺读,不参政务。不久,他看到南明王朝内派系林立、相互倾轧,自己不能力挽狂澜,江山难于收拾,在惘怅至极之下,写下了《忆丹霞山居》七律三首。其中有“雁阵南飞悲故国,螺川西望恨街亭”、“三岩一出秋容老,惭愧闲身泛水萍”和“孤臣强揾昏朝泪,调配峡边颂
丹霞山(1张)野萍”等感概万千之句。李充茂在《丹霞山记》中说他后来,“苍梧暨驾,赍志以终”,王夫之《永历实录》说他“入仁化山中,郁郁以疾卒”。   李永茂的弟弟李充茂(字鉴湖),明朝的礼部主事,崇祯皇帝殉国后,即跟随他哥哥一同隐居丹霞山,伺机反清复明。后见复明无望,即继承他哥哥的遗志,锐意经营丹霞山,首先在山顶的云岩、雪岩及虹桥之下,筑墙多堵,以巩固岩沿基围。接着又开井引泉,构筑亭台。还买置芳坑洞田租三十石,施作六祖堂香火。经过他的努力开发,全山初具规模,原来不甚出名的丹霞山开始兴旺发达起来。   清顺治八年,李充茂带领两个侄子扶先人灵棺北上河南邓州故乡安葬后,又独身一人返回丹霞山隐居。他曾到广州海幢寺拜天然和尚为师, 发出家,法名今地。顺治十八年他将丹霞山舍给师兄今释澹归,请澹归继续开发丹霞山。澹归即于康熙元年(1662年)来丹霞山,刻意开辟道场。   可以说,法云居士是锦石岩建庵之祖;李氏兄弟是丹霞山开山之祖;今释澹归是开辟丹霞山道场之祖。
.道教传说
  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有仙迹传说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 福地已成为中国绵绣河山之胜境。 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第十福地 丹霞山 在麻姑山
第3个回答  2012-06-18
道家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十福地”
传说在很久以前,丹霞山上有一个木佛精。一天,木佛精抓了一对情侣,阿丹和阿霞。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逃离苦海。木佛精身上有两件宝贝,火葫芦和水葫芦。若要逃生,得先把两件宝贝偷走才行。   一天,木佛精喝醉了,阿丹和阿霞看逃走时机已到,准备逃跑,但不小心踢到了木佛精身边的茶壶,惊醒了它,木佛精马上起来追赶他们。它打开火葫芦,烈火沿着阿丹、阿霞逃跑的方向一路燃烧,最终,两人全身被烈火烧得通红,变成了一座焦岩。就是我们大家现在看到的人面石。后人为了纪念阿丹、阿霞宁死不屈的爱情故事,就把这里取名叫丹霞山。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173.htm#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