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用地膜覆盖栽培有哪些好处?如何栽培管理?

如题所述

由于马铃薯即可作为粮食又可作为蔬菜,因此深受消费者和种植者的喜爱。马铃薯种植分为春季种植和秋季种植,由于春季的地温低,再加上我国马铃薯的栽培大多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灌溉条件比较差,常因缺水造成出苗不齐,甚至缺苗断垄的情况。但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推广的马铃薯覆膜栽培技术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一、马铃薯覆膜栽培的优势

1、提高地温

覆膜栽培的第一个好处就是提高了土壤的地温,由于地膜透光性好,在晴朗的白天,阳光可透过地膜照射到地面上并被转化为热能贮存在土壤中,使地温升高;另外,地膜具有不透气性,可以减少土壤因冷热空气对流所造成的热量散失;同时也减少了土壤因水分蒸发而造成的热量散失。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覆盖地膜就表现出良好的增温保温作用。覆盖地膜后,一方面增加了热量的吸收,另一方面减少了热量的散失,这一增一减就使得早春覆膜后的地温比露地栽培提高了3~5℃。

2、保湿防涝

春季覆膜的第二个好处是保湿防涝,由于地膜具有不透气性,覆膜后便在地表形成能够阻挡水分通过的隔断层,这样土壤中的水分变无法通过蒸发而消失,只能在膜下蒸上滴下的进行循环,起到了良好的保水作用。一般条件下,覆膜后可使土壤相对含水量提高2%~4%。

3、改良土壤结构

地膜覆盖避免了雨水直接对地面的冲击,以及由水分的重力渗透而引起的板结,有利于植株根系的生长发育。覆膜后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这是由于薄膜减少了养分的挥发,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4、改善地面小气候

地膜本身和膜下的水滴对光具有反射作用,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叶片的受光强度。

5、早播早收早增益

由于提高了低温,覆膜栽培可比露地栽培提早10~15天播种;提早8~15天露地出苗,而且苗齐、苗全、苗壮,收获期可提早20天以。由于收获时间早,价格高,所以经济效益要显著好于露地栽培。

6、提高了复种指数

覆膜栽培的马铃薯由于可以提早采收时间,不仅缓和了麦收期劳动力紧张的局面,而且为接茬作物腾除了土地,赢得了较长的生长发育时间,有利于接茬作物提高产量,增加复种指数。

二、马铃薯的覆膜栽培管理

1、土地选择

马铃薯喜土层深厚、疏松的微酸性土壤,土壤的PH值在6.5左右比较适合它的生长。除此之外,栽培马铃薯的地块还应该选择向阳、通透性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在选地时,还需要注意最好选择前茬没有种过茄科和薯芋类作物的地块。地块选好后,如果墒情不好,要浇水造墒。

2、整地施肥

地膜覆盖的基肥施用量需要比露地栽培的田块要增加30%~50%,一般中等肥力的地每亩施优质腐熟的农家肥5000千克,45%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45千克。

疏松的土壤有利于马铃薯根系的生长发育,所以播前深耕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前期生长比较缓慢的品种深耕就显得尤为重要,翻耕深度要达到25~30厘米。耕地后还要打碎土块,防止出现大坷垃,并把地块整平,否则不仅影响播种质量,而且地膜不宜紧贴地面,降低地膜的保温、保湿效果。

3、种薯处理

要根据不同用途,因地制宜的来选择不同品系的高产、优质的脱毒种薯。播种前要对种薯进行催芽处理,将种薯放在光线充足或有散射光照射的房间内,室温保持在14~16摄氏度进行晒种催芽,没3天翻动一次,使薯块均匀见光,在这种条件下一般10天左右芽眼就萌发了。

由于覆膜栽培密度大,生产成本中变化最大的就要属种薯成本了,因此,对于大中型薯块就要进行种薯合理的切块,这样才能减少种薯的投入成本。种薯切块应在播种前2~3天进行,切薯前把5克高锰酸钾倒入盆中,兑水500克进行稀释,搅匀后把预先准备好的两把切刀放入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5分钟进行消毒,切薯快时要多带薯肉,每块不低于25克。

50~100克种薯可以从顶部纵切成2~4块。种薯过大时可以从尾部开始按芽眼排列顺序螺旋形向顶部斜切,每块都要尽量带种薯中部的芽眼,使每个薯块带1~2个壮芽或2~3个芽眼。

切块时发现病薯要及时去除,并把切刀放入盆中进行消毒,换另一把切刀继续切薯块。等种薯全部切完后,在25千克的种薯中加入0.5千克的草木灰,在袋子里搅拌均匀,不但有防治病害的作用,而且草木灰还是很好的种肥。

4、播种

当地温稳定在6~7℃时就可以播种了,播种的行距为35~40厘米,株距为18~22厘米,播深为10~12厘米。

5、除草覆膜

由于膜下的温度高、湿度大,非常容易滋生杂草,这不仅浪费肥料、水分,而且杂草会将地膜顶起,影响地膜提温保湿的效果。因此,可以在播种覆土后用芽前除草的方法进行防治。每亩用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750克或60%丁草胺乳油150~200毫升或90%乙草胺乳油50毫升兑水75千克对地面喷施。

地膜应选用厚度为50~80微米,幅宽1.8米的聚乙烯超薄膜,在覆膜开始时,要用土把起始部分薄膜铺平压好,这样作业带上的薄膜才能平整,铺膜时要平展、拉直,使塑料薄膜平贴在地面上,膜边用土压实,以达到最佳的增温效果。为了防止风大揭膜影响覆膜效果,每隔几米就要用土在膜中间压实。

春季覆膜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原则是前促后控。出苗前田间管理的原则是提高地温、促苗早出,因此要勤检查破膜的情况,一旦发现有破膜的地方要用土把破洞封严,以利于膜下增温保墒。

6、及时放苗

打孔放苗就是在马铃薯幼苗上方扎眼,把幼苗从孔中掏出的操作。出苗后适时放苗是保证苗全、苗壮的关键,打孔放苗能调节膜内温度和湿度,既可避免苗期低温冻害,又能预防高温烧苗。放苗的原则是放绿不放黄,也就是要在马铃薯嫩叶由黄变绿时打孔放苗。

放苗过早,子叶未展平,这是的幼苗还很弱小,不能适应膜外干燥的环境条件,容易抽干死苗;而放苗过晚,膜下温度过高,会使马铃薯幼苗被灼伤或形成高脚苗,也不利于培育壮苗。

另外,在高温时段不要打孔放苗,应在每天上午9点以前和下午17点以后进行,以17点以后放苗最好。因为这时的膜中水分散失较少,有利于幼苗的生长。放苗后要用土将放苗孔封住,一方面可以起到增温保墒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大风揭膜。

7、中耕

起苗后要在作业带内中耕一次,中耕深度6厘米左右,这样才能使土壤疏松透气,便于吸纳雨水。

8、施肥

起苗后还要抓紧追一次促棵肥,以加速马铃薯地上茎叶的生长。为了更好的发挥肥效,这次施肥采用的是膜下施肥的方式,用小铲在植株旁10~15厘米处挖施肥穴,每穴施硫铵或尿素8~10克。施肥后在穴中点浇200毫升的水。最后覆土将破膜处压严。

9、虫害防治

到了5月中旬,薯田中会出现马铃薯瓢虫,马铃薯的叶片、茎、花都可受害,但是它们主要在叶片背面和正面啃食叶肉,虫量多时能把叶肉全部吃光,尽存叶脉。由于马铃薯受害时会在植株上留下伤口,为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所以可诱发灰霉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

当田间发现马铃薯瓢虫时,可以通过人工振落成虫,方法是在植株下放一个盛有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的盆子,摇动拍打植株,将它振落到盆中。人工捕杀的时间最好在早晨和傍晚进行,因为早晚的成虫容易被振落,捕杀的效果会更好。

马铃薯瓢虫卵的颜色鲜艳,容易发现,而且每个卵块有数10粒卵,因此,在产卵盛期人工及时摘除卵块也是一种防虫的有效办法。当发现百棵植株上有30头成虫,或每百棵植株上有卵100粒时,就必须要用药剂来进行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辛硫磷乳油或溴氰菊酯乳油或敌百虫晶体兑水交替喷雾,以避免瓢虫产生抗药性。

10、及时揭膜

马铃薯进入花后期,块茎进入迅速膨大期,过高的湿度会造成块茎腐烂,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揭膜。揭膜时间最好选在雨后初晴或早晨土壤湿润时进行,这样揭膜时残膜不容易被埋入土壤。适时揭膜不仅能够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抑制病害的发生。另外,适时揭膜还有利于后期马铃薯田间的管理,不但便于中耕除草,而且还方便了中后期的中耕和培土操作。

11、膨大期施肥浇水

揭膜后结合浇水追施一次膨大肥,每亩追施尿素5~6千克,硫酸钾6~8千克。由于这时地下已生出薯块,穴施容易伤害薯块,所以采取随水冲施的方式,浇水顺垄沟进行,一定不能大水漫灌,浇水量最好不要超过垄高的二分之一,以防薯块腐烂。

这次浇水后要确保薯田的水分供应,使薯田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收获前5~10天停止浇水,促使薯皮木栓化。每次浇水后人能进入薯田后就要进行一次中耕。每次中耕后要像植株周围培土一次,培土厚度为5~6厘米,有利于保护块茎,防止块茎露出地面形成绿皮薯。

12、喷施叶面肥

马铃薯生长后期的管理目标是防早衰,除了施好膨大肥外,还要通过叶面补肥来延缓植株的早衰,每亩可用25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70千克喷施。喷肥时间应在晴天没有风的上午8~10点或下午3~4点进行。喷肥的重点是叶的背面以利肥料通过叶片气孔被吸收。

13、采收

当马铃薯植株由绿变黄时就可以进行采收了,先去掉植株的地上部分,然后挖薯,挖薯时钉耙不要离薯块太近,以免将薯块碰伤,影响品质。

收薯要在天气晴朗时进行,有利于薯块表面的水分散失,有利于储藏。收获时也要避免马铃薯受到阳光的曝晒,以免引起薯块变绿和变质。因此,正确的收获时间应该是在晴天的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5点以后。

春季马铃薯覆膜栽培,除了要做好播种和覆膜,及时放苗、适时揭膜,在生产管理中还要做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因素,以促进马铃薯的生长,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