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是211吗?

如题所述

三峡大学不是211。

根据全国985和211大学名单可知:三峡大学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湖北有7所211大学,2所985大学,目前985和211大学建设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

三峡大学普通类专业录取原则:

非高考改革省份,分别按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以考生投档成绩为标准,按分数优先的原则进行专业录取。投档成绩相同时,依次按照语文、数学、外语成绩确定优先录取顺序。

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按选考科目专业录取,考生填报专业志愿须符合高考选考科目要求,志愿规则遵循生源属地化原则,执行所在省(区、市)的相关政策。

考生专业志愿因专业计划额满而不能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向其他缺额专业调剂录取,若经沟通还不服从专业调剂且无法满足其专业志愿的,作退档处理。

以上内容参考:三峡大学——三峡大学202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2

三峡大学不是211大学

三峡大学是全日制公办综合类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共建大学、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三峡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5月25日合并组建。

扩展资料:

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23年,1978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是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开始举办硕士研究生教育,1998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面向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60余个国家(地区)招生,在全国全面进入一本招生。

学校有30个学院,72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医、经、管、法、教育、艺术九大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5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10个;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96人,其中教授301人,副教授70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14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水利工程组)成员1人。有博士生导师133人,硕士生导师1180人;拥有全学科的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获批湖北省“百人计划”5人,获批“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50个。

学校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有各类教学实验(实训)中心1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

参考资料来源:三峡大学-学校简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17

不是。

三峡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5月25日合并组建的,是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共建大学。

学校办学始于1946年,三峡大学坐落于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是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截至2017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万余台(件),设备总值达5.56亿元。

扩展资料:

三峡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5月25日合并组建的,是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共建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先后隶属于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原湖北三峡学院是由原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宜昌职业大学于1996年合并而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峡大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6-18
不是,三峡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6月29日合并成立,是湖北省“十五”、“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宜昌) 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直属水利电力部,1996年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成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98年11月通过教育部立项审查,成为“211工程”建设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湖北三峡学院是由原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宜昌职业大学于1996年合并而成。他只是原来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一部分,曾经有一段时间是211建设高校的一部分,现在是水利部与湖北省共建的地方性大学。拥有土木工程,水电工程两个专业的博士点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不是“211”工程大学名单(截止到2011年3月31日)
北京(26所) 清华大学 微博 北京大学 微博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微博 北京邮电大学 微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微博 中央民族大学 微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央财经大学 微博 中国政法大学 微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 微博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微博
北京交通大学 微博 北京科技大学 微博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微博 北京中医药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微博
北京师范大学 微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微博
上海(9所) 复旦大学 微博 华东师范大学 微博 上海外国语大学 微博
上海大学 同济大学 微博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微博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天津(4所) 南开大学 微博 天津大学 微博 天津医科大学 微博
河北工业大学
重庆(2所) 重庆大学 微博 西南大学 微博
河北(1所)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山西(1所)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1所) 内蒙古大学
辽宁(4所)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微博 辽宁大学 微博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3所) 吉林大学 微博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黑龙江(4所) 东北农业大学 微博 东北林业大学 微博 哈尔滨工业大学 微博
哈尔滨工程大学 微博
江苏(11所) 南京大学 微博 东南大学 微博 苏州大学
河海大学 微博 中国药科大学 微博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微博
南京师范大学 微博 南京理工大学 微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微博
江南大学 微博 南京农业大学 微博
浙江(1所) 浙江大学 微博
安徽(3所) 安徽大学 微博 合肥工业大学 微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微博
福建(2所) 厦门大学 微博 福州大学
江西(1所) 南昌大学
山东(3所) 山东大学 微博 中国海洋大学 微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微博
河南(1所) 郑州大学 微博
湖北(7所) 武汉大学 微博 华中科技大学 微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微博
华中师范大学 微博 华中农业大学 微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微博
武汉理工大学 微博
湖南(3所) 湖南大学 微博 中南大学微博 湖南师范大学 微博
广东(4所) 中山大学 微博 暨南大学 微博 华南理工大学 微博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1所) 广西大学
四川(5所)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微博 电子科技大学 微博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微博
云南(1所) 云南大学 微博
贵州(1所) 贵州大学 微博
陕西(7所) 西北大学 微博 西安交通大学 微博 西北工业大学 微博
陕西师范大学 微博 西北农林科大 微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微博
长安大学 微博
甘肃(1所) 兰州大学 微博
新疆(2所) 新疆大学 石河子大学 微博
海南(1所) 海南大学
宁夏(1所) 宁夏大学 微博
青海(1所) 青海大学 微博
西藏(1所) 西藏大学
军事系统(3所)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