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四川有。我国大熊猫保护已有了一定的成效,野生种群数量稳定增长,全国
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比第三次调查增加268只,平均种群密度每
平方公里为0.072只;其次,大熊猫的栖息地范围也明显扩大,增加到了258万公顷,分布在了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7个市(州)、49个县(市、区)、196个乡镇,分布县数量比第三次调查增加了4个,栖息地面积增长11.8%,潜在栖息地面积增长6.3%。此外,全国圈养大熊猫数也增长到了375只。
同时,大熊猫保护也有了发展。与第三次调查相比,大熊猫分布区新建保护区27处,新增面积118万公顷,有大熊猫分布和栖息地分布的保护区数量已达67处,总面积达到336万公顷,66.8%的野生大熊猫和53.8%的大熊猫栖息地纳入了自然保护区网络,种群和栖息地保护率不断提高。
大熊猫间缺乏交流
不过,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先生在
新闻发布会上说,调查结果显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十分突出,大熊猫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栖息地破碎化仍是威胁大熊猫生存的主要因素。由于人为的干扰和自然的隔离,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程度非常高,被分割成了33个斑块,无形中让大熊猫变成了33个种群,这样对大熊猫的发展、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据调查,目前全国大熊猫栖息地内有319个水电站、1339公里的道路、268.7公里的高压输电线,这些都是加剧栖息地破碎化程度的人类活动。
而“圈养”的大熊猫之间也缺乏“交流”——个体间的基因交流不足,会影响到整个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令种群生存活力衰减。据国家林业局透露,未来,要为大熊猫搭建起“斑块间的
生态廊道”,用3到5年的时间将33个板块都对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