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什么?

如题所述

在中国古代,对于年龄的称呼充满了文化和礼仪的内涵。以下是对这些称呼的详细解释:
1. **婴儿(让乳婴儿)**:指初生的孩子,因需母乳喂养而得名。
2. **孩提、总角、垂髫**:指儿童,孩提是初生至三岁的儿童,总角指幼年时期,垂髫则是儿童垂下的头发。
3. **稚童(龆龀、毁齿)**:指七岁的儿童,此时孩子开始换牙。
4. **童(束发)**:指十五岁的少年,古代男子十五岁束发。
5. **少年(豆蔻)**:指十岁至十五岁的少年时期。
6. **青年(及笄)**:女子十五岁行笄礼,表示成年,因此称女子十五岁至三十岁为青年。
7. **壮年(碧玉)**:女子二十岁至三十岁,如碧玉般年轻美好。
8. **而立之年**:男子三十岁,表示成年,开始有所成就。
9. **不惑之年**:男子四十岁,意味着不再迷惑,心智成熟。
10. **知命之年**:男子五十岁,认为人的命运大致已定。
11. **花甲、杖乡之年**:男子六十岁,花甲指年龄如花一样绽放,杖乡指可以使用拐杖,表示进入老年。
12. **古稀、杖国之年**:男子七十岁,古稀指稀有而珍贵,杖国指可以使用国杖,表示进入高龄。
13.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的老人,耄耋意味着年老体衰,但精神仍健。
14. **鲐背之年**:指九十岁,形容老人背部皮肤如鲐鱼斑纹。
15. **期颐之年**:指百岁老人,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味着百岁老人需要期待他人的供养和照顾。
这些年龄称谓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年龄的尊重,也反映了古人对生命各个阶段的认知和期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