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一句原文一句翻译

如题所述

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引用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x09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
解衣欲睡,月色入 户,
翻译: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翻译: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
翻译:月光照在院子里,像水一样空灵澄澈,
水中藻、荇 交横,
翻译:水中各种水藻交错纵横,
盖竹柏影也.
翻译: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x09
翻译: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2-04
原: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

原: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我)解开衣服想要睡觉,月光从门口照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原: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想到没有可以与自己同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原: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庭院中散步

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仿佛有)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第3个回答  2019-09-10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x09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
解衣欲睡,月色入 户,
翻译: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翻译: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
翻译:月光照在院子里,像水一样空灵澄澈,
水中藻、荇 交横,
翻译:水中各种水藻交错纵横,
盖竹柏影也.
翻译: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x09
翻译: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啊!
第4个回答  2019-03-15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解读
http://www.llysc.cn/content/article-207843.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