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想学会计···求大神详解···

我是在校大学生,零基础学员,我既想考会计职称又想考注会,现在刚开始学什么都不懂,听说会计职称和注会的有些课程是相同的,就想问一下,那些是相同的那些事不同的,我现在开始学应该从哪开始入手,是先学会计基础还是别的···还有就是会计从业···这个怎么学···都是包含在一起的还是单独的···我想全面的学习会计···不怕时间长···麻烦帮详细解答···最好帮忙制定出规划···谢谢

给会计人的一封信--如何学好会计学
对会计系的新生而言,如何学好会计,掌握这门通用的商用语言,往往是他们入校时所感到头疼的问题,这里我们将台湾著名会计学者洪清和为《中级会计学》一书所作的序介绍给大家,希望能为你们早日「成为精通的学生」,提供有益的帮助。

   
   就研读商科的人来说,会计是一门必修的学科,因为社会上的商业行为必然会涉及损益的计算,就连非营利事业的运作,也会牵扯成本的计算与现金的收支。然则,会计的本质是什么?应该抱持何种心态去研读?所谓会计,有者解释为「会计是一种艺术!」有者解释为「会计是企业的语言!」一般教科书则将其定义为「采用有系统的方法,将会计事项予以记录、分类、汇总、表达、分析、与解释的整个过程。」这些说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或可提供些许概念,然而,也仅止于概念而已。如果将会计解释为「数字逻辑的科学」,或许能带给读者些许灵感。多数研读会计的人,总持有一种观念--「会计好像都是用背的!」这种想法,实在存有极大的误解。试想,企业日常的交易事项高阶人员无法事必躬亲,因而委由会计人员将企业的交易事项先予记录、分类、与汇总,当日后编制出报表,再藉由报表来了解企业的概况;显然,报表上的数字与公司概况之间,必然存在着某些关系,这种关系必须藉由数字与数字之间的逻辑推理,方可获得。然者以会计的专业用语予以表达。不论是由会计信息来看交易事实,或是由交易事实来看会计的处理结果,其间的逻辑关系,是不会变的。因此,要学好会计,其首要任务,当然是要先了解交易事实与会计数字之间的逻辑。前述逻辑清楚之后,接着再研究会计处理方法本身的逻辑。读者一定知道,有些事理的处理,方法并不唯一。例如销货折扣的处理方法,就有总额法、净额法、与备抵法三种,如果已知这些方法在于反映那些交易事实,再分别就这三种方法,研讨其达成「反映事实」的方式,这就是会计处理方法的数字逻辑,也是时下会计考试的重点。然则,应如何理出这些扮演要角的会计逻辑?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笔者深是感概:大家总以为,学好会计的唯一法门,就是「多算」。这种说法,从形式上观之,甚为有理;但是,在多算之后,学子的内心未见充实,满脑的思绪依旧紊乱;若隔数日,恐怕记忆中的「残值」,早已所剩无几了。这是为什么呢?一般人总认为,会计中的逻辑与观念,必须从题目中来汇集,因此,祇要多演算题目,即可是,笔者却不以为然。试想,题目是活的,一个题目就一个个案,如何能演算所有类型的题目?既是不能,势必要另求他法,来一个根本解决。依笔者之见,首需了解各章节所提项目的基本逻辑;因为再复杂的题目类型都由基本逻辑卫生而来,再难的问题都可以用简单观念来解决。如果课文部分的观念皆已厘清,接着再针对考试类别演算相关的题目;不过,在演算过程中,切莫将已然清楚的观念搁置一旁,而是利用观念解决现有的问题。换句话说,演算题目的目的,在于落实观念与逻辑,进而让观念在日常的交易事项上,能够灵活运用。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演算题目的目的,竟是在汇集观念与整理题型,无怪乎不少人认为会是死背的科学,「会计难念」的苦经因而不胫而走。当然,会计没有学好,其间存在许多因素;一者,学生本身的用功程度不够;二者,老师盲混瞎练,照本宣科;三者,书本的解释不够清楚,所谈观念未能前呼后应。关于第一项,祇能靠个人的发心、努力、与毅力;有关第二项,恐要靠些运气,最好是祖上有德;至于第三项,则要靠点智能来取舍了!不少在学学生,不可谓不用功,但是在研读课文与听讲之后,脑海里仍是一片空白,概念全无。笔者实在为这些学生深感不平;试想,不少上等之资,跟入会计的领域后,呈现出来的,竟然是平如许;这是谁的责任呢?真是社会的损失,教育的浪费。为了证实自己的理念,常应学生的要求,利用课余与假日,将自调教;在他们接受了笔者的观念与逻辑之后,对于每章的架构与穿梭其间的逻辑,皆能一一明示,因而改变了他们对于会计所抱存的心态。这种内心的满足,是身为老师的最大收获,也是书生为社会尽点心力的有效方法。当我经过数个实证研究后,非常肯定一件事,就是「要学好会计,必须对现值、加权平均、与方程序有更深入的体认。」祇要读者能够真正了解每一部分的意义、观念、与逻辑,即可以「自己的话」传达它的意思,而且说法并不唯一,但皆不离其宗。此种境界并非很能达到,但也非高不可攀。则,如何方能达到此种境界?作者以为:必须深入了解现值与加权平均的意义以及用方程序表现各部分的逻辑。诸君试想,会计上那些地方用了现值的观念?答案是公司债的发行、长期收票据与应付票据、财务困难债务整理、分期付款购货、分期收款销货、租赁、退休金、流动负债、长期投资公司债……等。如果现值观念清楚,对于前述各章节的说明,即能入木三分。为了强调现值的重要性,特于本书增辟「现值观念」一章,并于其后紧接与现值有关的章节,期能使读者知所运用。再者,有关加权平均的部分,会计上亦谈了不少,例如存货的加权平均法、帐龄分析法的坏帐率、币值后进先出法的成本率、毛利法的成本率、利息资本化的加权平均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流通在外股数…….等。如能真正明晓加权平均的意义,当可明白会计的计算过程,实具逻辑性;逻辑既明,那么,留存在记忆的期间就能长久,进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本书对于上述部分,都尽可能作详细的说明,期使读者了解如权平均在会计上的运用。除了现值与加权平均的观念外,其他部分的逻辑,最好能以方程序来表现,切莫太相信自己的聪明才智。试想,数学在现实的社会中,所以如许受重视,自有它吸引人的地方;其实会计所用的方程序,也仅止于数学中的简单代数而已。会计上所以要用代数,是因为会计一向讲求借贷平衡,当涉及两个上的会计科目时,其交互影响数,恐怕就不是「T字帐法」所能分析。例如,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如果寀用间接法,有关「坏帐费用」一项,一般教科书与我国公报都主张要加回坏帐费用,但是笔者却认为不需加减;虽然各有主张,但是作者的答案却与我国公报相同;反观一般教科书,不是避而不谈,就是观念错误。更奇怪的是,会计界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错误!走笔至此,不知读者有何感受?常言道「众生是未得道的佛,佛是已得道的众生。」笔者深切期粉「今日未精通的老师,日后都能成为已精通的学生。」最后,且以先师鲍尔一教授赠与笔者的一句话,转赠诸君,藉以互勉。
   
   「真正良师,是心传你打造各型智能之钥,而不是送你一把独门的铁锁匙。」
祝你好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2
想毕业后直接从事会计工作,可先考一个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相关培训班. 先学会计基础,充分理解并掌握会计基础的前提下,才能谈的上去考中级,但中级要有几年的工作经验才可以有资格报考.注会不在求工作经经验.但要求有学历
注会与会计学 大致会计学,经济法,税法相同,但考试深度,难度不同.追问

那就是我可以先考会计从业证先学基础,再考初级的同时学注会,初级过了后再考中级的同时还学注会,然后再考注会是么?···这样学效率高么?···是不是没有规定考了职称后就不让考注会了??

追答

注会和中级是独立,怎么报没有关系。先把从业资格拿了,报其他考试都要有从业资格证.就是考注会有很多代报机构大学期间就可开始考.职称不行要求有工作经验.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12
会计职称要从会计上岗证 助理会计师 中级会计师 高级会计师等依次考试通过的,注会只要是大专以上毕业文凭都可以报考 但是注会非常难 而且要在五年内把考试科目全通过 不然就重来。会计从业资格证就比较简单,报个班自己稍微学一下就过得到,从业要考基础会计 财经法规和电算化 三门一致通过才过得到。
第3个回答  2012-06-12
会计职称可以考考。注会不是一般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