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寂灭的境界是什么样的?他和外道之间的寂灭的区别是什么?希望用普通一点的话回答。

如题所述

境界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当说出来,就已经不是它了。就如同你去形容一道菜肴的味道或形容花的绚烂,任何辞藻都只是“形容”而已。同样,寂灭的境界要证得后才能意会,个人感觉佛经也都是方便之说,借故事让你参悟其中的道理和玄机,所以说寂灭的境界无论佛经记载、还是他人所说,都不是“一”,而是“二”,境界的东西用文字、语言一说出来,就已经不是它自身了。
外道的寂灭不究竟,还有再入轮回的可能,而佛教是究竟圆满的,除非乘愿再来普度众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23
师兄,你这个问题提的太有水平,还是我目前看到最有深度的一个问题呢 。
要完美的回答这个问题,非要到佛的果地不可啊。
虽然,末学才疏浅漏,但是也大言不惭地来说上几句,希望得到各大德的批评指导。

寂灭的境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
什么样的人才能体会这个境界。最低层次:八地菩萨。
换句话说,要仅次于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等大菩萨才能体会。
那么境界是什么样的。我们只能抽象地体会:
按照老和尚的说法,一秒种我们的手可以弹4-5次。那么弹一次,叫一弹指。说一弹指,里头有多少个细念?我们无法想像到,他说「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单位,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你看那是一弹指!我们凡夫感觉到是一个念头,这一弹指,这么多的念头!
我们凡夫的念头非常粗大,而寂灭的境界,是三十二亿百千念,每一个念都了了分明。那到达这样的境界,看这个世界万物,我们用意识心分别一下,确确实实是一切都是“寂灭”了。

当然,这个“寂灭”还是菩萨程度的寂灭,到佛的常寂光,恐怕真是经上所言:开口即错,动念即乖了。
我们目前的程度,连贪心都没有办法降伏,根本无法体验那个境界了。
但是要确认,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得相,换句话说,我们本性都是具有佛性的,或者干脆点,本来是佛。
观经云:是心是佛,是心做佛。

再说下去恐怕说也说不完了,就到这里。
胡言乱语了一番,如有错误,向诸大德忏悔并希求指正。
如有丝毫功德,回向一切众生。

至于外道的寂灭,就不值得一提了。是自认为的寂灭,其实是妄想而已。

阿弥陀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5-23
佛祖释迦牟尼当年证道后,叹曰:奇哉!人人皆有如来智慧德能,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放下执著了,但还有妄想分别,就成阿罗汉;放下执著和分别,但还有妄想,是菩萨的境界;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放下了,就成佛了。

世间圣人少,凡夫多,就因为凡夫妄想心、执著心多,所以苦多乐少。佛法没别的“放下”而已。放下的越多,你就会越快乐,等到你全部“放下”了,就到了金刚经“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境界,就是“空”了。为什么空啊,都放下了还不空了嘛。

佛的境界,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什么都空了,就无所谓生,无所谓灭了。

外道的寂灭,还没到空,因为他还执着有个“空”存在,而佛教连“空”也空了。就是慧能大师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第3个回答  2012-05-23
此事唯证可知.寂灭者,生灭灭已.就是生相灭了,灭相也灭了.用楞严经中观世音耳根圆通章来描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报圆,空所空灭,生灭既寂,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

外道没有寂灭的境界,只有断灭,认为空了就没有了,这就是灭.
第4个回答  2012-06-01
佛教的寂灭是自己心中一念不生。外道是变异生灭。有区别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