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症状

关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症状。 因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导致长时间发热。(并非发烧) 除了发热身体无异状。轻微四肢无力。 发热温度平均在38~39度半。 本人有病毒性心肌炎史。 会不会因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心肌炎加重或病变。

疾病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本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本病预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少数人可并发急性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 临床表现 1.急性起病。2.早期有咽部不适、干燥或咽痛,继之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咳嗽。3.可伴有头痛、发热、声音嘶哑、乏力、肢体酸痛、食欲减退。4.鼻、咽、喉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鉴别诊断:注意与急性传染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脑膜炎、肺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等前驱症状鉴别。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2.对症治疗。3.一般治疗。4.并发症治疗。 用药原则 1.轻症病人口服板蓝根冲剂、复方感冒灵及对症治疗为主。2.有中度发热的病人可肌肉注射病毒唑或双黄连注射液。3.合并细菌感染者口服复方新诺明或肌注青霉素治疗。 4.早期应用干扰素,可快速产生细胞抗病毒作用,使临床情况好转。 疾病描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症状体征 注意发热、头痛、咽痛、喷嚏、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症状。体检:注意上呼吸道局部炎症改变及眼部表现。注意心音强弱及心律有无异常。 疾病病因 注意受凉、淋雨等诱因,有无感冒流行及与感冒患者接触史。 诊断检查 1.血象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2.胸部X线检查 以排除肺部疾病。 3.鉴别诊断 注意与急性传染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脑膜炎、肺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等前驱症状鉴别。 4.病因诊断 有赖于病毒分离、细菌培养及血清学检查。 治疗方案 1.对症治疗。适当选用下述药物及疗法:口服阿司匹林片、复方乙酰水杨酸片、感冒通、速效感冒冲剂、复方吗啉胍,或肌注复方柴胡注射液2~4ml,1~2/d。鼻塞可用1%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咽痛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华素片、银黄含片或溶菌酶片等,或气雾吸入。止咳常用复方甘草合剂10ml,3/d,溴己新(必嗽平)16mg,3/d,沐舒痰60mg,3/d,干咳可用可待因糖浆5ml或咳快好20mg,2~3//d。 2.有细菌感染,可用抗菌药物治疗。 3.中医中药治疗。外感风寒,可选用荆防败毒散、香苏饮等;外感风热,可选用银翘散,桑菊饮等。 4.降温及镇静。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35%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或口服阿司匹林每次5~lOmg/kg,或口服扑热息痛每次10~15mg/kg。高热烦躁者给退热剂的同时应给予苯巴比妥以防止惊厥的发生。 5.鼻塞。可在进食前或睡前用0.5%麻黄素滴鼻。用药前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每次每侧鼻孔滴入1~2滴,可减轻鼻粘膜充血肿胀,使呼吸道通畅,便于呼吸和吮乳。 疾病预防 感冒流行时,住房可用食醋消毒。 用药安全 容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环境因素: 1、卫生习惯及生活条件不良:如住处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阳光不足、家长吸烟、护理不周以及呼儿平日缺乏锻烁防御功能更低下。 2、气候骤变,如寒冷易引起鼻部粘膜舒缩功能紊乱,有利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不同年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 1.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轻微或无发热。因鼻阻及鼻阻所致的症状较突出。如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 2.婴幼患儿表现:(1)全身毒症状较重,病初突然高热39.5-40℃,持续1-2天,个别达数日,部分患高热同时伴有惊厥;(2)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状较重;(3)常伴有拒食、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4)体检除发现咽部充血外无其他异常体征。 3.三岁以上患儿多不发热或低热,个别亦有高热,伴畏寒、头痛、全身酸困、食欲减退,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症状明显,鼻塞、流涕、喷嚏,声音嘶哑及咽炎等。 三大误区 一、 治必输液:只要一感冒发烧,到医院必挂上吊瓶。儿童普通上感只要不脱水,原则是能口服尽量口服,否则易产生诸如血管炎等并发症,大量液体还会对儿童幼小的心脏造成损害,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引起心力衰竭。 二、 治必激素:激素的使用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但有些医生为了退热快,几乎发热就使用,还显得医术高超,但激素的付作用很多,特别是对儿童,可以引起肥胖(病理性)、骨质疏松等,对发育期儿童来说弊大于利,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三、 治必抗菌:诸多发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众所周知抗菌素对病毒无能为力,现在世界上对病毒有明显效果的药几乎没有。即就是细菌感染也应作细菌敏感试验后才能使用相当的抗菌素。但现在诸多医生为了某些目的一治就上消炎药,而且开始就是“菌必治”,“复达欣”等强力广谱抗菌素,不但少能起到作用,加重了家属的经济负担,还易引起儿童体内正常的菌群失调,产生众多隐患。更可怕的是,一旦用了如此强烈的药,病菌一旦产生耐药性,以后使用较温和的药很难达到疗效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忌乱用药 有关上呼吸道感染的专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指发生于鼻腔或咽喉部的急性感染性炎症。绝大多数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以及某些肠道病毒(柯萨奇、埃可病毒)等。少数可由细菌及支原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分为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疱疹性咽峡炎、眼结合膜热、细菌性咽扁桃腺炎、流行性感冒(流感)等类型。 临床表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冬春季多发,其症状分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局部症状主要有,流涕、鼻塞、咽痛、流泪、声音嘶哑、轻微咳嗽等。全身症状主要有,发热、畏寒、寒战、周身酸痛。在流感流行时,往往一家人或一班同学相继发病。病毒是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染的。 防治: 1.普通感冒虽有传染性,但较低。流感传染性强,病毒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帕或衣物等传播。目前预防流感最好的办法是隔离患者、避免接触。。 2.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为防范流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发病率,尤其可以降低高危人群的住院率和死亡率。流感疫苗分为三种,即全病毒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全病毒疫苗的免疫原性高,但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不推荐用于13岁以下的儿童;而裂解疫苗免疫原性高、安全性好,被推荐用于6个月以上的所有人群。但流感疫苗并不适合所有人,如对鸡蛋过敏者、怀孕早期的孕妇等人不适合接种流感疫苗;急性发热疾病、慢性病急性发作和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等,需待病情稳定后再接种疫苗。 3.要多饮水。注意通风。流感时应隔离患者,流行期间对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进食易消化食物。发热等全身症状较重者应卧床休息。 4.鼻塞可用麻黄素滴鼻或口服新康泰克胶囊。发热时可服用复方阿司匹林或扑热息痛等解热止痛药。但是流感时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因为此类药物易加重流感的肝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即Reye综合征,偶可致死。 5.普通感冒可服用利巴韦林(病毒唑)、板蓝根和复方大青叶合剂等对病毒有一定作用的药物。也可以利巴韦林吸入、滴鼻或静脉滴注治疗。流感时要及早(起病1~3天内)应用奥司他韦(达菲)和金刚脘胺等抗流感病毒药物,可取得最佳疗效。 6.有继发细菌感染或细菌性咽扁桃腺炎,可给予青霉素、红霉素或复方新诺明治疗。 应该注意的是目前医院或药房销售的复合性治疗感冒的药物,虽商品名眼花缭乱,但其均主要由抗病毒药、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和局部血管收缩药等4种成分组成,大同小异,通常服用一种即可,因此换来换去意义并不大。另外,除非有高热、病情较重或进食差而致脱水等情况外,一般不需静脉输液治疗。那种输液可使感冒好的快和输一次液就可治愈感冒的想法,没有科学依据,是错误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