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发展前景?

现在中药在药店几乎买不到真的药物,导致人们吃完药之后没有效果,导致中医的地位下降,我想知道中药在以后的发展前景…

1、中药材种植面积将稳定在4500万亩

在政府支持下,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发展迅猛,根据商务部在2018年6月发布的《中药材流通市场分析报告2017》,2017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466.89万亩;在《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中,2020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358万亩,比2017年种植面积增加了891.11万亩;在规划提到,我国在“十四五”期间要稳定中药材种植面积, 到2025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要稳定在4500万亩左右。

2、中药材市场成交额逐年上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来,我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逐年上升,2020年已达1664.83亿元,2021年市场交易额可达1916.2亿元,我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和中药饮片销售收入持续增长。

3、近年中国中成药产量增长放缓

2009-2017年,我国中成药产量整体呈增长态势,2017年达到最高值383.61万吨,2018-2019年中成药产量连续下降,2020年产量下降至231.90万吨。2021年中成药产量恢复增长至249.95万吨,增长幅度为7.78%。2022年以来,中国中成药产量增长放缓,2022年全国中成药累计产量为227.70万吨,同比下降3.40%。截至2023年2月末,全国中成药产量已达40.40万吨,同比上年同期下降14.8。%。

4、2022年中国中药材进口量大幅增长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药材消费市场,但存在部分地区存在中药材品种产能不足甚至没有资源分布的问题,因此对中药材有一定的进口需求。2020-2021年,中国中药材进口量较为稳定,维持在6.7-6.9万吨左右;2022年中国中药材进口量大幅增长,达13万吨,约为往年水平的两倍。截至2023年2月末,中国中药材进口量为1.7万吨。

从进口额来看,2020-2022年,与中国中药材进口量变化情况不同的是中国中药材进口额逐年增长。2022年,中药材进口额达到25.9亿元;2023年1-2月,中药材进口额达4.2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6
  浅谈中药行业发展前景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组织的中药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10多家知名中药企业的负责人就贯彻落实《若干意见》,推动中医中药协调发展,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新药审批应考虑中药特色】

  “中医药学科规律必须在中药产业发展中得到体现。”全国政协委员、河北以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以岭首先提出,“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的显著特点,但现在的药品审批取消了证候用药,更多强调“一病一方”,一种疾病对应一个中药方,难以体现中药自身特点。

  “如果按照现有审批途径,将来就只有黄连素,而不会有六味地黄丸这样的千古名药出现了。” 中国中医药协会会长房书亭也在会上提出了类似看法。

  与会者提出,中医药特色淡化关键还是政策问题。新药审批必须考虑中药特色,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规律的药品审批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耀志提出,应当加快研究制订根据中医经典名方所制药品的审批注册方案。“这些经方药已经过了数千年的临床使用,证明安全有效,没有必要等‘小白鼠点头’才能通过临床审批。”

  据了解,日本就已经把《伤寒论》中所记载的217方全部制成成药,药品享受免检待遇。在我国台湾,根据217方也制成了药品颗粒,同样不需临床试验。但我国大陆,经方药目前还需要迈过临床试验的门槛。

  对此,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去年已配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今年将尽快提出中药经方名单,制定经典方注册办法,使中药发展更符合自身特点。

  王国强还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将配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有益于中医医院研发、生产、使用院内制剂的意见,为中药产业、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源泉。

  【鼓励优质优价 保护传统中药】

  价格问题是制约中药行业发展的另一关键问题。在座谈会上,不少中药企业负责人都提到,现在的药品定价机制“扶弱不扶强”,用好药材做好药的企业反而在政府招标采购中处于下风。与会者呼吁,在政策制定上应当鼓励中成药优质优价。

  以六味地黄丸为例,据了解,目前国内有800多家中药企业都在生产,因药材选料不同,其售价也从一元多到十几元不等。在政府招标采购中,价格低的产品显然更有优势。在四川省的一次药品招标采购中,某知名中药企业就退出招标。房书亭提出,在政策层面应当鼓励优质高效药品,招标不能单看价格,还应当看质量。

  招标采购偏好“越便宜越好”,进入采购名录的药品还需要每年有10%到20%的降价。“无利甚至亏本,也使得企业难以有科研和技术开发的空间。”北京同仁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梅群认为,选择好药材,生产成本自然要高,但在招标中并不占优势,所以才会出现知名企业退出招标的现象。

  原料和成药“价格倒挂”使得不少低价传统中药退出市场,这也是药企负责人担忧的问题。“物价上涨,药材价格上涨,但药价不动,药品生产企业赔本生产,难以为继。四五十种药典中记载的传统中药已在市面上难觅踪迹了。”全国人大代表、药都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恩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价水平提高,中药材价格一路走高,但中成药价格并没有大的调整。如保和丸,最初定价3.6元,至今就没有调整过。他建议对中成药价格进行定期调整。

  【加强行业自律 做大做强样板企业】

  “《若干意见》出台,中医药行业有了‘尚方宝剑’,但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做得更好。”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闫希军说,《若干意见》鼓励中药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制造基地、物流基地,打造一批知名中药生产、流通企业。没有龙头企业带动,行业难以发展。提升中药产业水平,国家应重点支持一批体现中药特色的大企业,集中力量形成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优质产品。

  2000年全国中药企业不到千家,现在已经达到2000多家,其中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如完全按照标准投料,六味地黄丸的成本价应在7元~8元,而现在市场上不乏售价仅为一两元的六味地黄丸。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神威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江提出,中药行业要加强诚信自律,推动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中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孙耀志也提出,加强中药行业整顿,提高药品定性、定量检测标准和水平,清除害群之马。

  李晓恩提出,中药现代化重点要“抓源头”,抓中药材的质量。以前70%的中成药采用野生药材,现在大多数已被加工药材取代。应当提高药材质量标准,重视道地药材的生产。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雁也认为,应当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规范药材种植,通过各种优惠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7-05
从线上药品销量数据来看,中成药在2023年1季度市场份额是不断增加的。
疫情期间,线上购药需求快速增长,Sandalwood中国电商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药品零售电商市场规模达471亿元(未包含垂直电商和O2O部分),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819亿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线上零售药品市场销售额达145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化药增长48%,中成药增长52%。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中成药市场在一季度逐步回归,但仍然保持强有力的增长趋势。2022年中成药电商市场规模达165.7亿,同比增长34%,2023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52%。
整体来说,在后疫情时代,中国药品零售电商市场已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行业前景充满希望。
补充说明,中药药效缓慢这个是共识了,另外就算是西药,除了特效药和激素药,很难立马见效,这并非是中医地位下降的问题。
第3个回答  2012-05-16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因为现在环境破坏严重,以至于地道药材的减少,以及经济利益的追求使得各地都有中草药种植。如果你是学中药的的,你可以研究中药提纯、提取方面,但不要研究方剂合成方面。
第4个回答  2012-05-17
现在中药在药店几乎买不到真的药物,导致人们吃完药之后没有效果,导致中医的地位下降。
这个说法有失偏颇。
中医地位的下降有很多原因,中药要有大的发展前景要看社会人心能否回归理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