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典书籍

如题所述

《心经》和《金刚经》

佛教可以分为有宗和空宗,空宗即是般若部。释迦摩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其中有二十二年在说般若经,可见般若智慧的博大精深,《金刚经》是从600多部大般若经中提取的精华,而《心经》则是佛教般若经典中的经典,是将5000多字的《金刚经》浓缩成200多字的经典,也可以说是佛经的心脏,故称《心经》。学佛是从“有”到“无”,由“色”到“空”的过程,大彻大悟后最终将归到般若智慧上去,也就是空宗。但是完全觉悟后,就没有有宗和空宗的区别了,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经和佛法也一样,本身都是我们“悟”和“觉”的工具,如果你都“悟”了,还守着这些佛经干什么,就像坐电梯,你都上到二楼了,心里还在惦记着电梯,那你坐电梯是为什么,是为坐电梯而坐电梯,还是为了上楼而坐电梯。同样,坐船是为了过河,而不是为了坐船而坐船。佛法就像是电梯和船,是工具和方法,故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第二十一颂中说,“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心经》建议背会
《金刚经》如果读的不太懂,建议读一读宣化上人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这本书真的深入浅出,厚积薄发,浅显易懂,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我是看了好几个《金刚经》 释义的书,个人觉得这本最合适,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南怀瑾老师曾说过,世上最难得事莫过于学佛,“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天边。”真真切切是如此,关键还是坚持,佛法其实是哲学,是形而上学的智慧,就像哲学一样,好像离我们现实生活很遥远,所以很多人很难坚持下去。
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学呢,因为我们要“觉”,要从“迷”到“觉”,不懂道理就是“迷”,悟了以后懂了道理就是“觉”,其实我们生活中分分秒秒都在觉,有时候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就是觉,只是我们不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是无上正等正觉,完全的圆满的觉悟,永远没有迷的时候,这就是差距。
其实,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也说过,“一日三省吾身”。为什么一天要自我反省三次呢,其实就是觉后还会迷,迷了再觉,反反复复,人的一生都在“迷”和“觉”中徘徊。像六祖慧能大师那样,只是听了五祖弘忍大师念了一句《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大彻大悟的人,世间恐怕只有他一人而已,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讲,既没有慧能大师的善根,也没有他的慧根,还没有他的福德,所以我们是不可能顿悟,然后就大彻大悟的,因此我们还是老老实实“一日三省吾身”吧。
另外,学佛最重要的是“受持”,道理懂了固然好,可是从来不去实践,那就是“口头禅”,光说不练,没有意义,还不如那些不学佛,但是每天却按照佛法来实践来生活的人,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受持而已。
不管学佛教也好,学基督教也好,学伊斯兰教也好,学道教也好,学儒教也好,学所谓的世俗的哲学也好,或者其它各种宗教和学说也好,最终的目的是为什么了?
我个人认为,是为了“活的明白”,人生短短几十载,韶华易逝,光阴难续,不要说有是什么前世今生和来世,只为此生此世活的明白,便无有遗憾了。

既然佛教的空宗这么好,还要学有宗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经典是讲有宗的。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智慧所在,因为每个人的善根、慧根和福德不同,所以每个人理解佛法的方式也不同,故释迦牟尼佛通过“八万四千法门”来向众生说法,希望不同根基的众生都能够大彻大悟,最终得到无上正等正觉。
就像是从上海到北京,每个人去的方式都不同,有的人坐飞机,有的人坐火车,有的人坐汽车……,因为每个人的经济条件和喜好不同,所以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到北京。固然坐飞机又快又好,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坐得起的,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坐的,演员葛优是从来不坐飞机的。
就像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你非要她读《心经》,读《金刚经》,可是她不识字,也理解不了,那还不如她每天只念“阿弥陀佛”好呢,有倒是心诚则灵。
所以,释迦牟尼佛通过有宗和空宗两种派别,给予众生八万四千法门,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共修佛法,同证菩提!

有位庙里的住持说的好,到庙里来的人,烧香的烧香,磕头的磕头,拜佛的拜佛,打坐的打坐,修禅的修禅,得道的得道,开悟的开悟。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法无高下,诸法平等,每个人都不要说别人的修行没有自己的修行好,看不起天天念“阿弥陀佛”的人,但凡有此念的人,佛法学的再高深(本质上根本没懂佛法),也是白学了,呵呵!

共同修持(读诵受持),同证菩提!呵呵!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呵呵
(由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可能其中有些话不太正确,所以秉持怀疑精神,参考参考便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7
玄奘所取佛经
阿含部一部

(1)124《缘起经》1卷,龙朔元年(661)

般若部二部

(2)220《大般若波罗密多经》600卷,显庆五年至龙朔三年660—663

(3)251《般若波罗密多心经》l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华严部一部

(4)289《显无边佛土功德经》l卷,永徽五年(654)

宝积部二部

(5)310(十二)《菩萨藏会)\《大菩萨藏经》20卷,贞观十九年(645)

(6)367《赞净土佛摄受经》(即《阿弥陀经》l卷,永徽元年(650)三译

涅梁部一部

(7)390《佛临涅染记法住经》1卷,永徽三年(652)

大集部一部

(8)411《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10卷,永徽二年(651)

经集部十四部

(9)436《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1卷,永徽二年(651)

(10)450《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1卷,永徽元年(650)三译

(11)476《说无垢称经》6卷,永徽元年(650)七译

(12)515《如来示教胜军工经》1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13)592《天请问经》l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14)648《寂照神变三摩地经》1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15)676《解深密经》5卷,贞观二十一年(6村)再译。

(16)680《佛说佛地经》l卷,贞观十九年(645)

(17)689《甚稀有经》l卷,贞观二十三年(649)三译

(18)691《最无比经》1卷,贞观二十三年(649)再译

(19)714《缘起圣道经》1卷,贞观二十二年(648)六译

(20)717《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2卷,永傲元年(650)再译

(21)765《本事经》7卷,永徽元年(650)

(22)840《称赞大乘功德经》l卷,永徽五年(654)

密教部九部

(23)918《诸佛心陀罗尼经》1卷,永徽元年(650)

(24)1034《咒五首》

(25)1071《十一面神见心经》1卷,显庆元年(656)

(26)1094《不空国索神咒心经》1卷

(27)1162《持世陀罗尼经》1卷

(28)1360《六门陀罗尼经》1卷

(29)1363《胜幢臂印陀罗尼经》1卷,水做五年(654)

(30)1365《八名普密陀罗尼经》1卷,永徽五年(654)

(31)1396《拔济苦难陀罗尼经》1卷,永徽五年(654)

律部二部

(32)1499《菩萨戒揭磨文》弥勒说1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33)1501《菩萨戒本》弥勒说1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释经论部一部

(34)1530《佛地经论》亲光菩萨等造,7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毗昙部十三部

(35)1536《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舍利子说,20卷,显庆五年至龙朔三年(660-663)

(36)1537《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大目乾连造,12卷,显庆四年(659)

(37)1539《阿毗达磨识身足论》提婆设摩造,16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38)1540《阿毗达磨界身足论》世友造,3卷,龙朔三年(663)

(39)1542《阿毗达磨品类足论》世龙造,18卷,显庆五年(660)

(40)1544《阿毗达磨发智论》过多衍尼子造,20卷,显庆二年至五年(657-660)

(41)1545《阿毗达摩大毗举沙论》五百罗汉等造,Zto卷,显庆元年至四年(656—659)

(42)1554《入阿毗达磨论》塞建陀罗造,2卷,显庆三年(658)

(43)1555《五事毗婆沙论》法救造,2卷,龙朔三年(663)

(44)1558《阿毗达磨俱舍论》世素造,30卷,永徽二年(651)

(45)1560《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领》世亲造,1卷,永徽二年(651)

(46)1562《阿毗达磨顺正理论》众贤造,80卷,永做四年至五年(653—654)

(47)1563《阿毗达磨藏显宗论论》众贤造40卷

中观部三部

(48)1570《广百论》1卷,永徽元年(650)

(49)1571《大乘广百论释论》圣天本,护法释,10卷,永徽元年(650)

(50)1578《大乘掌珍论》清辨造,2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瑜伽部十九部

(51)1579《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说100卷,贞观十九年至二十二年(645-648)

(52)《瑜伽师地论释》1卷,最胜子等造,永徽六年(655)

(53)1585《成唯识论》护法等造,10卷,显庆四年(659)

(54)1586《唯识三十颂》世亲造,1卷,贞观二十二年(648)

(55)1590《唯识二十论》世亲造,1卷,龙朔元年(661)

(56)1594《摄大乘论本》无著造,3卷,贞观二十二年(648)

(57)1597《摄大乘论释》世亲造,10卷,贞观二十二年(648)

(58)1598《摄大乘论释》无性造,10卷,贞观二十二年(648)

(59)1600《辩中边论》世素造,3卷,龙朔元年(661)

(60)1601《辩中边论颂》弥勒菩萨造,l卷,龙朔元年(661)

(61)1602《显扬圣教论》无著造,l卷,贞观十九年(645)

(62)1603《显扬圣教论颂》无著造,l卷,贞观十九年(645)

(63)1605《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无著造,7卷,永徽三年(652)

(64)1606《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安慧操,16卷,贞观二十年(646)

(65)1609《大乘成业论》世亲造,1卷,永徽二年(651)

(66)1612《大乘五蕴论》世素造,1卷,贞观二十一年(647)

(67)1614《大乘百法明门论》世素造,1卷,贞观二十二年(648)

(68)1615《王法正理论》弥勒造,1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69)1624《观所缘缘论》陈那造,1卷,显庆二年(657)

论集部二部

(70)1628《因明正理门论本》大域尤造,贞观二十三年(649)

(71)1630《因明入正理论》商揭罗主造,1卷,贞观二十一年(647)

史传部三部

(72)2030《大阿罗汉难提多罗所说住法记》l卷,

(73)2031《异部宗轮论》世友造,1卷,龙朔二年(662)

(74)2087《大唐西域记》12卷,贞观二十年(646)

事汇部一部

(75)2138《胜宗十句义》慧日造,1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以上共计七十五部一千三百四十六卷,成书之年,系按梁任公之《佛典之翻译》;然其中《大阿罗汉难提多罗所说住法记》梁任公为永徽九年,唐高宗李治于永徽六年(655)即改元显庆,明显有误,待考。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佛教经典书籍,简称佛经。
那就多了,《阿含经》《杂阿含经》《涅槃经》《金刚经》《心经》《般若经》《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维摩诘经》《坛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药师经》《观音经》《解深密经》《大般涅盘经》《四十二章经》《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法句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5-17
您好师兄
佛教经典书籍,简称佛经。
《阿含经》《杂阿含经》《涅槃经》《金刚经》《心经》《般若经》《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维摩诘经》《坛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药师经》《观音经》《解深密经》《大般涅盘经》《四十二章经》
第4个回答  2012-05-20
可以先读《地藏菩萨本愿经》 ,经文很好懂,也有助于消业。
还有《心经》,流传很广,经文很短,是大乘佛典精华中的精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