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印咸的事迹

讲清楚

  吴印咸,生于1900年9月21日,卒于1994年9月7日,江苏沭阳人。我国著名摄影艺术家,他曾担任过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摄影队长、主持电影团工作,东北电影制片厂技术部长、副厂长、厂长,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文化部电影局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副理事长、名誉主席,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
  吴印咸先生与世纪同龄,他是中国革命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参与者和纪录者。他用手中的摄影机和照相机,站在时代和历史的潮流中,忠实地纪录着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风云际会。在长达70年的摄影艺术生涯中,拍摄了数万张黑白和彩色照片;拍摄了7部故事片和5部纪录片,曾获得全国电影“百花奖”的“最佳摄影奖”;编著了20多本摄影艺术专著;举办了近20次个人摄影展览。
  他30年代在沭阳举办影展,开沭阳影展之先河。之后,拍摄了《风云儿女》、《都市风光》、《生死同心》、《马路天使》等影片。抗日战争时期,吴印咸在延安拍摄了《南泥湾》、《白求恩大夫》、《陕甘宁边区二届参议会》、《延安与八路军》、党的七大会议等新闻纪录片,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白求恩拍下了很多历史珍贵镜头,成为中国革命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
  50、60年代,他的摄影代表作有《未来》、《向人民致敬》、《瓯江帆影》、《玉屏夜色》、《刘三姐》、《红旗谱》等。
  1971年,吴印咸为国务院文化组成员,后任文化部电影局顾问。在工作之际拍摄了《山乡果农》、《老红军邹文楷》、《牧民的怀念》、《北海雪柳》、《作家茅盾》等作品。80年代初,他的摄影作品被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日本、法国和香港的多家报刊选用,美国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法国阿兰艺术城、巴西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等都举办过吴印咸摄影展。他曾先后获得新加坡影艺研究会授予的“荣誉高级会士”衔,美国国际摄影艺术中心授予的“摄影功勋”证书,北京电影学院授予“金烛奖”,港澳摄影协会颁授“摄影大师”名衔。
  吴印咸故居
  沭阳县沭城镇城内大街有条小巷叫做郝巷,郝巷的中段有个坐西朝东古色古香的小院,院内现有西屋与北屋,均为清代建筑,四梁八柱,青砖小瓦,院落古朴,清静幽雅。这里就是我国著名的摄影大师吴印咸和他父亲吴铁秋居住过的宅院。
  吴印咸早年参加革命,毕生从事摄影工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在延安拍摄了毛主席、朱德元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活动的大量文献照片;一生中还拍摄《马路天使》、《白求恩大夫》、《延安与八路军》、《兄妹开荒》等电影;并出版了二十部摄影专著,成为著名的摄影大师。吴印咸的祖籍原在皖南黄山屯溪,是周朝泰伯(赐姓吴)之后,第九十世时,兄弟三人,因"洪武迁徙"迁来沭阳。吴印咸祖上这一支,家住沭阳塘沟,另一支住沭阳西乡颜集,还有一支继续北上,去山东,后不知下落(烈士吴苓生即属颜集的一支)。
  1840年以后,吴印咸祖父吴柏林由塘沟迁进沭城,时年19岁,住舅氏程家东门内南城根的一所草房内,一住60年。到1900年左右,吴印咸父亲吴铁秋另租沭城西门内李旗杆西李宅,是年吴印咸出生。1923年又迁居大南门张伟宗后宅,1924年吴铁秋写一副幽默的春联贴在大门上:
  距泰伯公百世,
  由宣义门再迁。
  以后又迁居沭城郝巷内居住,至今部份房屋仍存在。因吴铁秋一生从教,辗转南北,所以没有长期固定的家居,变换地点较多。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吴印咸的学习、从教以及摄影活动,主要是在沭阳、上海两地。这一期间,他在沭阳拍摄的照片有《早市》、《难兄难弟》、《刘蜒院旧址》、《文峰小木桥》等。到三十年代中后期,他在沭阳与父亲吴铁秋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由上海赴武汉,再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拍摄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及党的七大等珍贵文献照片。从那时起,他一直未回过家乡。
  2000年,全国文联、国家文化部、中央电视台等部门联合举办纪念吴印咸诞生100周年系列活动,中央电视台摄制组专程从北京到沭阳、上海、延安等地拍摄电视专题片《镜头后的人生》以及他在各地活动情况的资料。在沭阳期间,到郝巷内拍摄了吴印咸的故居,并拍摄吴印咸早期在沭城工作和活动的一些旧地的现状,当年专题片由中央电视台播出。
  1963年春,吴印咸的父亲吴铁秋去世,他的数千册个人藏书捐献给沭阳文化馆收藏,住宅无人居住,由县房产公司接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