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合理性

如题所述

  农村居民点布局是否合理的判据应从农村居民的需求和城市对农村的需求两方面来考虑:
  (一)判断农村居民点合理性的出发点是尊重农村居民的需要
  以村庄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居民点,是农村居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满足村民对于居住和生产的需求,是对村庄的第一位要求;村庄坐落是否能够满足村民对于居住和生产的需求,也是判断村庄布局是否合理的首要判据。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调整,首先必须考虑农村居民的愿望和利益,绝不能按照少数人的意志而违背农民的利益和愿望去进行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调整。
  违背农民的利益和愿望,往往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表现为超越农民承受能力和觉悟水平的盲动式调整,即在大多数农民不愿意调整的时候非要进行调整;另一种情况是在大多数农民希望推进自己家园建设的时候,阻拦他们的行动,表现为调整的滞后性状态。这两种情况都是应当防止的错误倾向。
  尊重和维护农民在居民点布局调整中的权益,就要对做出空间调整的农民有合理的生产生活安排。这些安排包括:至少不低于原先状况的居住、收入、就业、保障、子女就学及其他生活服务条件。这些条件的改善,有的要由农民个人和集体来承担部分或全部成本,有的需要由各级政府来支付。政府、农民个人和集体能否按照各自应承担的部分来支付这些成本,是农民权益能否不受到损害的关键。因此,所谓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合理性,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
  农民收入状况是对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合理性调整首先需要考虑的基本条件。农民的收入状况,是决定农民(在外部不能支付全部成本的前提下)有没有条件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农民收入是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民的需求愿望。
  (二)城市对于农村的需求

  城市对于农村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中。包括: 1.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2.涵养生态,营造市域绿地系统。 3.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城市圈重点发展以城市绿地、园林景观、楼宇美化及农产品展销等为主要内容的景观型和会展型农业;近郊圈重点发展园区农业、体验农业、科普农业和精品农业;远郊平原圈重点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标准化的大宗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农业;山区生态涵养圈加强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山区民俗旅游、生态旅游等生态型和休闲型农业。都市型农业的新形式也将对村庄布局和建设提出新的需求。
  4.建设中心村,使中心村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农村新型社区。
  (三)调解好农民需求与城市需求之间的关系是合理布局的重点与难点
  农民需求与城市需求之间既有一致性,也有矛盾性。它们的一致性表现为:通过满足城市的需求,往往能够不断地解决农村生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也可以比较长远地解决农村生活中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难题。它们之间的矛盾性往往聚焦于村庄布局建设的方便性与经济性之间的关系。从农民的角度,往往希望留给自己的不动产多一些,利用各类设施更便捷一些,居住稳定一些,在调整中能够得到的利益多一些;而城市的需求则是要使局部的人均建设用地尽量少一些,调整力度大一些,调整的补偿支出和设施的建设投入节省一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7-18
农村居民点是自然形成的,选择因素是土地,水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