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不同样》中的《签字风波》读后感

《童年不同样》中的《签字风波》读后感

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
“签字”风波

还在为孩子们的粗心而战。
有些欣慰地发现,要为粗心摘星星之后,孩子们做作业比以前谨慎了,正确率高了。因此,现在正是趁热打铁的好时机。
除了“罚”,我也有“赏”。作业做得全部正确的,我还有一些小奖励。昨天是一人一颗糖,今天是一枚彩色回形针,明天我准备奖励书签,后天的,暂时还没想好呢!总之,有奖品,他们会有更大的动力。当然,我知道这个只是辅助手段,不能长久实行,否则恐怕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也不利。
这是令人高兴之处,但同时,也有一件让我郁闷的事情。背景如下:为了督促孩子们在家也能认真阅读,我请家长们在孩子读的文章上签上“已读”和家长姓名。今天,就有小朋友在我布置作业时问:“老师,你能少布置些让家长签字的作业吗?我妈妈说她签名签得嫌烦。”
我当时就愣住了。怎么会有家长这么想呢?为孩子的作业签几个名字,能有多烦呢?每天也只会浪费几分钟的时间呀,难道为了孩子的学习,连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都不愿浪费吗?
于是,我马上在班里调查了一下,哪些家长有这种想法的,七八只小手怯生生地举了起来。我一个一个地询问了他们家长这么说的原因。之后,我在全班召开了一个简短的班会。首先,我问孩子们:“你们觉得签字有必要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有!”我又问:“那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呢?”大伙儿立刻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我先把要签字的作业一项一项整理好,再拿给妈妈签,这样她就不会嫌烦了。”有的说:“如果妈妈帮我签字,我就送她一样礼物,她不帮我都签好,我就不送。”还有的说:“我会说服家长,告诉他,签上名字,是表示我作业完成了,也表示我的家长很负责。”看着孩子们认真的小脸,我的心里暖融融的。多么善解人意的一群孩子!
我微笑着总结:“孩子们,你们就是一座桥,当老师和家长们之间出现分歧时,大家可要做好这桥梁的沟通作用啊!”
我想,今晚回家,大部分的孩子一定是一座优秀的“桥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8-19
这个寒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这个寒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它给我的感触颇深.
马克西姆·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木工家庭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高尔基吃尽了苦头:幼年丧父,却又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贪婪,充满了仇恨……
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惨,和他比起来,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疼爱,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友爱,使欢乐的音符时时洒落在我的身边.在竹林里嬉戏,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闻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这样无忧无虑开始的.
拎着个大篮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后捡麦子,大篮子却总是撞到我的脚后跟.两条小辫儿上下欢快地跳动着,白蝴蝶在身边快乐地翩翩飞舞.湛蓝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微风挑逗着衣襟,篮中的麦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时光也就是在欢欣愉悦的劳动中度过的.
走进了书香四溢的校园,也成了一个莘莘学子.充实的一天就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了.老师热心地传授我们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