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面积及可利用面积和中国对比

非洲面积及可利用面积和中国对比

非洲面积约3020万km², 中国土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km²)  

非洲人均土地面积3. 24 hm2,中国人均土地0.6850 hm2

非洲人均耕地面积0. 26hm2,中国人均耕地0.101公顷(hm2)

全世界有44个公认的最不发达国家,其中有31个是非洲国家,而非洲总共有54个国家加6个地区。有些非洲国家经济相对不错,但多是通过开采上天赏赐的自然资源致富,非洲可以说是贫穷的大洲。

参考资料:

非洲(拉丁文:Africa),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面积大约为302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约12亿)。

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阔,海拔在500米-1000米的高原占非洲面积的60%以上,有“高原大陆”之称。海拔2000以上的山地高原约占非洲面积5%。低于海拔200米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带,不足非洲面积的10%。非洲大陆平均海拔为650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岛屿岸线1.4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陆地同14国接壤,与6国海上相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非洲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9-29

  非洲面积约3020万km², 中国土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km²)  

   非洲人均土地面积3. 24 hm2,中国人均土地0.6850 hm2

    非洲人均耕地面积0. 26hm2,中国人均耕地0.101公顷(hm2)


非洲面积约3020万km², 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 /5,为世界第二大洲, 仅次于亚洲。非洲目前有54个国家和地区, 在地理上习惯将非洲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大区域。

  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全洲平均气温≥20℃ 的地区约占95%,有3 /4的土地受到太阳的垂直照射,其中有一半以上地区终年炎热, 有“热带大陆”之称。从温度的角度上看, 很多地区的土地适合终年耕作。 

    然而, 由于受南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 非洲有1 /3 的地区处于高温、少雨、干燥的气候, 且降水量从赤道向南北两侧减少, 降水分布极不平衡, 有的地区终年几乎无雨, 仅东南部几内亚湾沿岸及山地的向风坡降水较多。从而造成了非洲成为沙漠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沙漠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1 /3,这些土地都是人类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近年来非洲的沙漠面积还在不断地增加, 即非洲的可利用土地资源在不断地减少,这是非洲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农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由表中可知,非洲人均土地面积3.24 hm2,居6个大洲的第4位,人均农用土地面积1. 95hm2,略高于世界人均水平, 仅高于亚洲,列6个大洲的第5。农用土地中人均耕地面0.26hm2,人均草场面积0. 99hm2,人均森林面积0. 69hm2,与其他大洲相比, 除人均草场面积略高,列6个大洲的第3位之外,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森林面积均偏低,位列6 个大洲第5。

•由表1和表2可见,虽然非洲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可开发利用的农用土地比重较少,加之人口总量较大, 其人均占有量也不高,特别是作为粮食生产的主要载体—耕地资源相对紧缺。

( 1)非洲的土地资源总量丰富, 但在数量结构上, 可开发利用的农业土地比重偏低, 耕地在农业土地中所占比例也偏低, 而且人均占有量不高。

( 2)由于受非洲独有的气候类型分布、降水量分布以及水系分布的影响, 非洲各土地类型分布存在区域性差异, 表现为在某些地区集中分布。

(3)近15年来非洲土地利用结构较为稳定, 整体上变化较慢, 其中耕地面积变化相对较快, 且呈逐年上升。

( 4)东非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相对较快, 土地结构变化较为活跃, 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 东非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

( 5)非洲各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非洲整体水平的差异性不明显, 仅局部地区的某一土地类型变化具有一定的差异且差异较小, 表明非洲各地区各类土地变化方向、水平和程度相对比较一致。



    中国土地总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的1/3.中国耕地面积12823.31万公顷,每年还在以约13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人均耕地0.101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的43%,不到加拿大的1/15,只有印度的1/2.中国的耕地利用程度很高,目前垦殖率已达13.7%,超过世界平均数3.5个百分点.全国耕地表土流失量为每年 33亿吨,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占总耕地的1/3.

中国土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丘陵占10%.我国北起寒温带,南至赤道带,尤以亚热带和温带所占面积为大,光热条件比较优越.经过长期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大多为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和丘陵,水热条件充足,开发历史早,尤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集中连片,广东韩江三角洲和台湾西部平原分布也较集中.在一些大小河流沿岸及丘陵坡地,耕地呈小片和条状分布.西部地区耕地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黄土高原、西北绿洲、西南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除成都平原耕地面积较大外,其他地区均较分散.林业用地分布范围很广,包括森林用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其中森林以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川滇西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最为丰富,东南丘陵低山区以人工林为主.天然草地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等地,其中草原占草地面积的80%,可利用的草原占草原面积的70%.陆地淡水水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域.在我国土地资源中还有不少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包括大面积的沙漠、戈壁、盐壳、石山、冰川和永久积雪.我国土地资源总的特点是:

  ①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小.我国耕地、森林和草原面积的绝对数量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但按人口平均的土地资源数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人均土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30%,人均耕地仅相当于世界的27%.
  ②山地多,平地少
  且土地资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在分布上具有固定性,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工交事业的发展,必然使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愈加尖锐.
  ③土地资源的地域差异显著
  以大兴安岭—鄂尔多斯—青藏高原东南缘为界,其东部是我国耕地、林地、淡水水域和工交、城乡居民用地的集中分布区,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都很高.西部地区大部分为草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土地利用程度很低.在东部地区内,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以旱地为主,约占全国旱地的85%;南方以水田为主,约占全国水田的93%.土地资源的地域差异还表现出垂直地带性差异,尤其以西南、藏南地区和西北一些山区最明显.
  ④土地后备资源有限
  我国现有荒地面积10800万公顷,其中宜农荒地仅3535万公顷,占荒地面积的32.7%,相当于现有耕地面积的36.9%;林业用地26743万公顷,其中宜林荒山荒地7661.5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8.6%,相当于现有森林面积的6.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新开垦荒地与减少的耕地面积基本持平,且新开荒地往往是需经改造的坡地、劣地,被征用的地则多是良田平地.因此,对土地资源必须坚持利用和治理保护相结合,珍惜每一寸土地将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国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