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和三伏分别是从哪一天开始计算,怎样计算的

如题所述

“数九”从每年“冬至“(阳历12月的21日或22日)当天开始计算,每九天为一个单位。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农历中数“九”是我国习惯用的杂节。进入冬至就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它以冬至日为起算点,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节。

数九的风俗很多,从明代就出现了“画九”的习俗。所谓的画,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伏天,指三伏天,时间为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后的三四十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30

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简而言之,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

数九是从冬至开始算是往后数九个九天。冬至这一天又叫交九是一九的第一天。

农历的纪年发并不是每年都三百六十五天,但是二十四节气却是固定的轮回,来记录太阳在南北回归线的移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1-18
“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的次日开始。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夏至(6月22日)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三九是中国传统农历年中的某一时段,也称“三九天”。“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冬至后第三个第九天”是指“三九九”,也是“三九”和“四九”相交之日,并非“三九”,即“三九”是九天而非一天。人们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一般出现在冬至到惊蛰。与三九对应的是三伏。中国俗语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之说法。“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要加强防寒保暖措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