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如题所述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 ,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我国的满、朝鲜、白、苗、哈尼、纳西、瑶、蒙古、布依等少数民族,也流行过端午节,又各有其风俗。如满族的拜天、射柳、击球;朝鲜族的荡秋千、踏跳板等活动。

  我国幅员辽阔,风俗各异,端午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独特的习俗。其中以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和湖南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的“苏州端午习俗”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因此,2009年中国端午节将三省四地习俗“打包”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成为唯一入选的节日类项目。

  江苏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市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山东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市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安徽含山县端午,每人要吃几个杏子和桑葚,民谚说:“吃了端午杏,一年不害病;吃了端午桑,一年不害疮。”

  湖北宜昌端午竞渡。农历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陕西兴平市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铜川市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广东从化市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27
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比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民族很多,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内容主要是: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还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朋友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有些活动至今还在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
关于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屈原当时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绝命词。
 一听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特别伤心,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找屈原。渔夫们划起小船,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这时,一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大家见后纷纷模仿。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用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这样,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习俗。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包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花色品种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而南方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家。
  端午节小朋友佩香囊,传说有避邪的意思,实际上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里面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扣成,做各种不同形状的,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叶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因为艾草和菖蒲都能产生奇特的芳香,是杀菌防病的,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大的节日。
端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儿歌:
端午节,艳阳照, 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丝线,戴香包, 娃娃乐得蹦又跳。
吃粽子,划龙船, 纪念屈原永记牢
第2个回答  2012-05-27
端午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一是说为了纪念屈原,二是说为了纪念曹娥,三是说为了纪念伍子胥。习俗有吃棕子,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这就是“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