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时候的传国玉玺在哪里?

如题所述

中国古时候的传国玉玺经过西晋、前赵、东晋、宋、南齐、梁、北齐、周、隋,传到唐朝,至五代十国时失去踪影。

有关玉玺的失踪之说,现时有三种说法:

1、晚唐皇帝李从科自焚时,玉玺不见了。

2、公元946年后,金朝皇帝被廖太宗俘虏,从此失传。

3、元朝的御玺又在舜帝手中消失了。元朝皇室有元朝御印的记载。明朝军队入侵元朝首都。”抓获六位王子,两枚玉玺,抓获袁承宗的一枚玉玺。元朝共有11位皇帝,但其他皇帝的玉玺都没有被俘。”

4、据《二十五史大纲》记载,1370年5月,明军横扫漠北,猛击英昌,缴获了元顺皇帝带到漠北的一批首饰。其中既没有元代皇帝的玉玺,也没有国家的继承印章。

扩展资料:

玉玺作为皇帝的信物,每当皇帝下诏书的时候,总会在诏书的右下角用玉玺盖一下章来证明诏书的真实性,而当臣子接到诏书的时候也会看下玉玺的印记来确定是不是真的诏书。

大部分帝王都是会有印章的,他们凭着这个凭证能够解决很多的麻烦。这种凭证是在周朝的时候出现的,但是后来秦的时候为了体现统治者与一般平民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的印章又被另外称为“玉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传国玉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26
“传国玉玺”本是秦统一中国后,始皇命丞相李斯以“和氏璧”磨刻成的一方玉玺。从此,它便融入中国古代史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悲欢离合。
“和氏璧”出现400年后,第一次神秘失踪。时当战国之时,楚威王将此璧赐与相国昭阳,昭阳有一次大宴宾客,席间将璧递与宾客传观欣赏,不料席散之时此璧却下落不明。50年后,此璧突然出现在赵惠文王王宫。秦昭襄王闻之,愿以十五城交换“和氏璧”。秦强赵弱,赵国只得派蔺相如奉璧使秦。因秦无诚意,蔺相如便智赚秦君,派从人将璧偷偷带回赵国,演绎了一段“完璧归赵”的佳话。(《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60年后,秦灭赵,此璧归秦。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刻小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于其上,“和氏璧”摇身一变,成了“传国玉玺”。中国封建王朝从此以得此玺者为正统,“传国玉玺”也便成了野心家人人觊觎的至宝。
秦时“传国玉玺”曾第二次神秘失踪。秦统一中国后,始皇经常巡游天下。前219年,秦始皇龙舟过洞庭湖,遇大风浪,舟不得行,始皇乃命投“传国玉玺”于湖以祭神。看来此玺将永沉湖底了。谁知8年后,在一次巡游返京时,在华阴道上有人却将此玺献归秦始皇。(《史记·秦始皇本纪》)此事真假,遂成一迷。
秦末天下大乱,泗水亭长沛公刘邦先入咸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子婴献上“传国玉玺”。自此,此玺归汉。汉代诸帝代代相传,均以此玺为皇帝信物(即凭证)。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向其姑、汉太后王氏索要此玺,王太后怒掷于地,损其一角,王莽以金镶之。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此玺复归于汉。(《汉书》诸纪)
东汉末年,“传国玉玺”第三次失踪。何进谋诛宦官之乱,汉少帝出宫避难,返宫后遍寻此玺而不得。不久,十八镇诸侯讨董卓,攻入洛阳,长沙太守孙坚部下自甄宫井中投井而死的宫人身上搜得此玺。自此,“传国玉玺”归孙坚。后孙坚战死,其子孙策以此玺作抵押向袁术借兵,此玺归袁术,引得袁术大白天做起皇帝梦来。不久,袁术败亡,玺归于曹操。三国归晋,玺随之归于西晋。历经五胡十六国的残酷血腥,此玺归于东晋。(《晋书》)宋、齐、梁、陈相继短暂拥有,隋灭陈,此玺归隋。隋末大乱,高祖李渊父子乘乱而起,建立唐朝,“传国玉玺”也归入李唐皇宫。李渊改“玺”为“宝”,“传国宝”从此也便成为唐代20帝代代相传的信物。(《南史》、《新唐书》)
五代时期,“传国玉玺”第四次神秘失踪。唐末天下动荡,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建国,“传国玉玺”再一次饱经天下之乱。公元936年冬,后唐末帝李从珂被后晋大兵围困,李从珂遂与后妃于天星楼自焚而死。据说,李从珂当时便随身携带着“传国玉玺”。可是大火过后,人们从灰烬中却不见此玺的踪影,甚至连一块外形稍像此玺的石头也没找到一块。(《新五代史》)难道真的是“玉石俱焚”、永绝人寰了吗?
从此,“传国玉玺”便从中国历史的记载中消失了。
第2个回答  2012-05-26
假如楼主说的古代传国玉玺放在现实的哪个地方,如果传国玉玺没有丢失,自然是摆放在国家博物馆、或者是国库,所谓国库指的是我们的央行。
假如楼主说的古代传国玉玺放在皇宫某个位置,那么这不一定。玉玺是一种身份象征,与龙座一样,但龙座不能携带,玉玺可以携带但不方便,因此玉玺通常是收藏在某个地方。但这是不一定的,例乾隆帝时,有“御书房”,全名叫“御书房鉴藏宝”,玉玺存放于御书房。但相信一些朋友在电视中看见过,皇帝将玉玺藏匿在床头枕头底下,或者其他保密的地方,但这些地方都处于皇帝寝宫之内。
PS:提示一下,古代传国玉玺不是一枚,一个朝代甚至一些皇帝都自己铸造了玉玺以适配自己身份。当然,像唐朝,历代皇帝都是李氏人,自然是传承同一枚传国玉玺;但看 宋代被灭,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当然不会使用宋代的玉玺,而自己铸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5-26
玺本是印章的统称。但从秦代起,“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独断》)在我国历朝历代的帝王用玺中,秦的“传国玉玺”号称“天下所共传宝也”(《史记》),历代珍之。可是,它的最终下落至今却仍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迷。
“传国玉玺”本是秦统一中国后,始皇命丞相李斯以“和氏璧”磨刻成的一方玉玺。《韩非子·和氏》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看见一只凤凰落在一块青石上。当时人认为,凤凰神鸟不落无宝之地。于是卞和认定青石中有宝,就将石头献与楚厉王。玉工说仅是石头而已,厉王认为卞和欺君,便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又献之。玉工仍说是石头,武王大怒,便刖其右脚,再后来文王即位,卞和乃抱着青石痛哭于荆山之下。文王派人了解情况后,命良工雕琢青石,得到一方罕见的玉石。为纪念卞和的遭遇,此玉便叫“和氏璧”。从此,它便融入中国古代史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悲欢离合。
“和氏璧”出现400年后,第一次神秘失踪。时当战国之时,楚威王将此璧赐与相国昭阳,昭阳有一次大宴宾客,席间将璧递与宾客传观欣赏,不料席散之时此璧却下落不明。50年后,此璧突然出现在赵惠文王王宫。秦昭襄王闻之,愿以十五城交换“和氏璧”。秦强赵弱,赵国只得派蔺相如奉璧使秦。因秦无诚意,蔺相如便智赚秦君,派从人将璧偷偷带回赵国,演绎了一段“完璧归赵”的佳话。(《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60年后,秦灭赵,此璧归秦。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刻小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于其上,“和氏璧”摇身一变,成了“传国玉玺”。中国封建王朝从此以得此玺者为正统,“传国玉玺”也便成了野心家人人觊觎的至宝。
秦时“传国玉玺”曾第二次神秘失踪。秦统一中国后,始皇经常巡游天下。前219年,秦始皇龙舟过洞庭湖,遇大风浪,舟不得行,始皇乃命投“传国玉玺”于湖以祭神。看来此玺将永沉湖底了。谁知8年年后,在一次巡游返京时,在华阴道上有人却将此玺献归秦始皇。(《史记·秦始皇本纪》)此事真假,遂成一迷。
秦末天下大乱,泗水亭长沛公刘邦先入咸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子婴献上“传国玉玺”。自此,此玺归汉。汉代诸帝代代相传,均以此玺为皇帝信物(即凭证)。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向其姑、汉太后王氏索要此玺,王太后怒掷于地,损其一角,王莽以金镶之。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此玺复归于汉。(《汉书》诸纪)
东汉末年,“传国玉玺”第三次失踪。何进谋诛宦官之乱,汉少帝出宫避难,返宫后遍寻此玺而不得。不久,十八镇诸侯讨董卓,攻入洛阳,长沙太守孙坚部下自甄宫井中投井而死的宫人身上搜得此玺。自此,“传国玉玺”归孙坚。后孙坚战死,其子孙策以此玺作抵押向袁术借兵,此玺归袁术,引得袁术大白天做起皇帝梦来。不久,袁术败亡,玺归于曹操。三国归晋,玺随之归于西晋。历经五胡十六国的残酷血腥,此玺归于东晋。(《晋书》)宋、齐、梁、陈相继短暂拥有,隋灭陈,此玺归隋。隋末大乱,高祖李渊父子乘乱而起,建立唐朝,“传国玉玺”也归入李唐皇宫。李渊改“玺”为“宝”,“传国宝”从此也便成为唐代20帝代代相传的信物。(《南史》、《新唐书》)
五代时期,“传国玉玺”第四次神秘失踪。唐末天下板荡,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建国,“传国玉玺”再一次饱经天下之乱。公元936年冬,后唐末帝李从珂被后晋大兵围困,李从珂遂与后妃于天星楼自焚而死。据说,李从珂当时便随身携带着“传国玉玺”。可是大火过后,人们从灰烬中却不见此玺的踪影,甚至连一块外形稍像此玺的石头也没找到一块。(《新五代史》)难道真的是“玉石俱焚”、永绝人寰了吗?
从此,“传国玉玺”便从中国历史的记载中消失了。

参考资料:知道

第4个回答  2012-05-26
历史上的玉玺是秦朝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印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下令镌造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圆四寸,螭虎纽,一说龙鱼凤鸟纽。玉玺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从此,历代帝王无不把传国玉玺当作权力的重要象征,当作一统天下的象征。传国玉玺不仅成为野心家觊觎和割据君王争夺的目标,也是中央王朝后宫的珍宝,国之重器。得到玉玺的人将玉玺解释成自己“受命于天”的表现;而一旦失去玉玺则被视作王朝“气数已尽”的表现。如果有哪个皇帝登基的时候没有传国玉玺捧在手里,就被讥为“白版皇帝”。意思是说你这个皇帝是自己封的,根本没有办法证明。他们发出去的没有玉玺印章的诏书自然也不那么令人信服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