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这个字怎么来的,解释它的构造原因?

如题所述

形声字。竹字头,争声调。
竹字头,古代竹管乐器和弦乐器叫“丝竹”,说明与乐器有关。
拨弦这种乐器的时候,发出“铮铮”的声音。
筝:弦乐器,木制长形。古代十三或十六根弦,现为二十一根弦。
汉代刘熙《释名》:“施弦高急,筝筝然也”,故名筝。战国时期己广泛流行,而于秦国尤盛,史称秦筝。《史记·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缻、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说文》鼓弦竹身乐也。《通典》筝,秦声也。《急就篇注》筝,瑟类,本十二弦,今则十三。《风俗通》筝,蒙恬所造。《集韵》秦俗薄恶,有父子争瑟者,各入其半,当时名为筝。《释名》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傅元·筝赋序》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柱拟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史记·乐书》唐有轧筝。《注》以片竹润其端,而轧之有声。 又檐前铁马曰风筝。风动成音,自谐宫商。《元稹·连昌宫辞》鸟啄风筝碎珠玉。 又草名。《尔雅·释草》傅,横木。《注》一名结缕,俗谓之鼓筝草。
古筝清脆流动,优美淳厚,听过能让人放松和愉悦
古筝又名“秦筝”,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分布甚广。其发音清脆悦耳,如泉流畅。按五声音定弦,极具中国民族特色。
古筝的外观呈扁长形,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古筝身为中空共鸣体,里面胶有音梁,表面呈拱形,底部开有两三个出音孔。古筝的首尾都嵌有岳山,俗称前梁和后梁,前梁至弦柱间为有效弦长。使用由入字形的弦柱支起,柱在面板上可以活动,位置错落如雁行,以取得不同的音高。
古筝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乐器,发音轻柔、典雅、华丽而委婉。大筝发音柔和、雅致;小筝发音清脆明亮。古筝是用于独奏的乐器,目前在独唱、小合唱或歌舞中也可起伴奏的作用,在一些地方戏剧中(如昆剧)也用古筝来伴奏。
近代古筝在不同地区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流派,如山东、河南、浙江、广东潮州和广东梅县、大埔等地的客家等,各有独特的演奏技巧和代表曲目,如《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出水莲》等。
筝外形扁长方形,主要取材于梧桐木。琴面张弦。每条弦下设筝柱,可移动以调节音高和转调。最初为5弦,经过9弦的过渡,战国末期发展为12弦。唐以后为13弦,明、清以后15、16弦,20世纪60年代逐渐增至18弦、21弦、25弦,并改传统丝弦为钢丝弦或尼龙缠弦。以后又试制出有变音装置的快速转调筝和以十二平均律(见新法密律新法密律)定弦的蝶式筝。 红木刻字演奏筝。传统筝以五声音阶定弦,音域为:13弦筝G~c2,16弦筝A~a2,18弦筝A~d3,21弦筝D~d3 ,25弦筝G~e3 。今常用21弦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2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