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在广岛投核弹头

如题所述

首先要决定的是原子弹的轰炸目标。军方和国务院事先已共同提出了一份可供选择的17个目标的清单,包括:东京、京都、横滨、名古屋、大坂、神户、广岛、小仓、福冈、长崎、新澙、佐世保等。"选中的目标应该是符合下列条件,美国方面认为如果这些地方遭到轰炸,将最严重地影响日本人的作战意志。这些目标应该是军事性的,或是有重要的司令部,或是部队的集中地,或是军用设备的供应和生产中心。为准确估计原子弹的效果,这些目标应该是没有被空袭毁坏过的。但是事实上这类以前未被空袭的目标已经很少了,一些目标之所以未遭到大规模轰炸,是因为日本人将盟军的战俘营设在了城市中,或是紧靠在城市边上,而且美国缺少这方面准确的情报。战争每进行一天,我们的代价都是惨重的。所以,其他问题都是次要的,战俘问题也就没有精力去过多的考虑。最后,代表们终于定下了3条原则:第一,目标大小必须是方圆超过3英里的中等以上市区,且有重要目标;第二,要能够被原子弹的冲击波有效破坏;第三,8月以前不大可能被空军轰炸。记录员的笔无情地圈上了广岛、小仓、新澙、长崎这4座城市。广岛是重要的军事基地和起运港,小仓有数座日本重要的兵工厂......而且这4座城市均未遭受过大规模破坏。
当然投弹当天的天气也是很重要,投弹当天的广岛上空能见度良好,云层覆盖率低于30%,侦察中未遇敌方战斗机截击,高射炮火也很微弱,建议优先考虑广岛。紧接着去小仓、长崎进行侦察的飞机也相继发回了气象报告:目标上空气象条件良好,可以投弹。飞行员蒂贝茨略加思索,决定轰炸广岛。并向基地发回电报:决定轰炸第1目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21
原因:美国人研发原子弹本来用来对付的对手德国,研发成功时德国已经投降。而日本人如果接受45年7月中美英三国签署的波斯坦宣言的无条件投降,也就不会遭此残运,然而当时的日本天皇军已经惨败的失去理智,眼中充满血丝,誓死抗战到底。而这时苏联已经接受中美英的建议,准备和三国联军共同登陆日本,在日本本土上彻底消灭日军。美国人则多个心眼,担心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战局,将来被苏联抢去功劳,同时好不容易研发成功的原子弹也没机会一试,于是决定拿日本人开刀!
过程:1945年8月6日早晨9点14分17秒,装载着原子弹的美机上的视准仪对准了广岛一座桥的正中时,自动投弹装置被启动了。60秒种后,原子弹从打开的舱门落入空中。这时飞机作了一个155°的转弯,俯冲下来;一瞬间,飞行高度下降了300多米。这样做是为了尽量远离爆炸地点。45秒种后,原子弹在离地600米空中爆炸(具体地点为日本广岛相生桥以西100米的岛病院上空600米处),立即发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强烈的白色闪光,广岛市中心上空随即发生震耳欲聋的大爆炸。顷刻之间,城市突然卷起巨大的蘑菇状烟云,接着便竖起几百根火柱,广岛市马上沦为焦热的火海。
第2个回答  2012-09-05
从战略构想上来说,首先,苏联已经在中国东北迅速击溃所谓精锐的关东军,美国担心苏联下一步会进攻日本本土,为了达到独占日本的目的,必须在短时间内压迫日本投降。
其次,根据之前硫磺岛等战役的情况分析,经过估算,如果美军进攻日本本土,所付出的军人伤亡代价可能要以百万计,这种程度的损失是美国无法承受的。
第三,原子弹已经开发完成,需要投入实战来检验效果。
最后,经过侦查得知,广岛并无盟军战俘关押。
综上,美国选择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
第3个回答  2012-09-05
二战时,美国和日本处于攻守阶段,日本海上力量几乎消失殆尽,却誓不投降,其在本土囤大量兵力,准备与美国决于死战,美国估计要拿下日本大概需要损失20万兵力,这是美国所输不起的一场决战,于是就在广岛投下了一颗核弹,可日本还是不投降,接下来的第二天美国再在长崎投了一颗,日本害怕了,再多投几颗日本不就沉了,于是在第三天,日本就投降了!美国用了两颗原子弹就挽回了二十万的美国大兵的生命,同时也搞死了16万鬼子,实在是一步好棋!
第4个回答  2012-09-05
二战战略部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