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精品课如何上?

如题所述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都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实践着拓展与改革,变更与发展,我们在经历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驯化之后,开始了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学生是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的呼声越叫越响,可是我们的老师却在“新课标”道路上越来越迷茫,走得也似乎越来越远了,我们不如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试图从改变语文课程实施方式来看,以“问题驱动”为基本教学策略,以学生实践活动为切入口,将老师的讲授任务转化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我感知,领悟的内动力,唤醒自主学习需求的欲望.而打造精品课程就是一个契机,一个切入点,在 打造精品课程的进程中,我们总是想找到一个最有效的方法让自己的课堂变得多姿多彩,不但适合学生的口味,也能够保证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实现,那么到底要用怎样独树一帜,独具匠心的教学法才能“配得上”精品课程呢?老师们在思索,在琢磨,在探索,在实践,一次次的试教就是证明,一次次的不合心意就是证明,一次次的抱有遗憾就是证明,一次次的“如果我要是 ……该多好!”要知道原因就在于我们还没有找到最有效地打造精品课程使用的教学方法。自然而然想到利用问题来带动学生的阅读情趣,洞察学生的阅读情感。
(一) 《问题驱动》教学法实施的背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直在向我们展示着“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忆笔记,考后扔笔记”的传统模式,我们的老师也习惯于用记得多少来衡量学生听课的效果,如果我们看到满满的一页,密密麻麻,定会心花怒放,原来学生如此中意这一节课,其实,我们的老师就是在做这样无庸的奉献,学生究竟收获了什么,无非是教师“咀嚼”过的没有一点营养的垃圾食品,试想想,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我们不得不深思,迫在眉睫需要我们教师解决的是如何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去发问,去解决,去提高,去成长!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应该遵循的最高规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而在英国哈佛大学的门口处也高高地挂着一块牌匾,上面鲜明地写着“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精辟的观点“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看来,问,是学的前提,是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因,可是要如何发问,需要我们的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为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创设情景,运用智慧启迪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们有主动提问的欲望,看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而在 打造精品课程中 ,我们更需要将问题意识通过一节活生生的课传达给学生,在不断滋养意识教育的同时,完善学生提问、会问、解答、感悟的各项能力,当然,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节两节就能达成目标,所以,精品课程的研磨不但是给教育界带来了新鲜的血液,还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追求,我们力争做到最好!
(二)《问题驱动》教学法实施的过程
1、《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问题驱动》教学法就其本质是将学生带入到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的问题并发现其背后潜藏的真实情感,以达到“学情并举”的双重目的。这样的做法不但巩固了学生宽厚而灵活的基础知识,对其发问的欲望和潜在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激发,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重,也发掘到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内部动力。在我们曾经打造的口语交际--《小烦恼热线》精品资源包的时候,授课老师注重了学生思考的重要性,更注重了提问的魅力,比如,教师针对表演的一组同学,当场安排一个互动交流的环节,让听的同学提问,表演的同学立即回答他为什么是这样安排对话的,学生不仅兴趣十足,而且双方都锻炼了思考、反应、回答、交流的能力,这就是问题驱动的独到之处,学生自觉走进老师设计的问题中,在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再次发问,双重提高,整一个教学环节都由学生自己解决,自己实践,这,是最有创意的教学方式。
2、《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与操作
《问题驱动》教学法,就其本质是对学生发问的潜意识的再次塑造,这就需要一定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发问的情景,从而受到好奇心的影响而自觉走入问题中来,论其特点和实施的要求来说,就是情景促发问,发问带情景,提出问题是主体,解决问题是目标,实践反思是保障。比如在打造《我为你骄傲》这一阅读课的精品资源包的时候,老师们将老奶奶为什么没有责备小男孩反而还意味深长地说:“我为你骄傲。”这个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贯穿于整一篇文章的理解,贯穿于对小男孩及其老奶奶的理解中,也是充分注重到了问题驱动的巨大动力,将问题还原到学生阅读中来,具体到一个字,一个词,这样自然带动了学生自主阅读,并由针对性地阅读。
(1) 呈现问题是主体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问题是学习理解文章,掌握作者所要表达情感的生命线,只有不断地发问,利用解决问题的驱动力来完成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消化和吸收,那么,如何提出问题,将问题表现出来,即问题的表征,将以怎样的形式展示出来呢?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反复推敲,小组实践,讨论研究来呈现问题,当然问题可以是多种多样、各个层面的,可以是词语,可以是句子,可以是一段话,可以是一处自己的感悟,当然,在这里要强调的是,问题的发现不单单是教师的行为活动,更应该是学生自主发现而获得的,同时,有了问题也不是根本,关键是通过小组讨论,同桌说说,相互间互谈感受和见解,来进一步完善问题的表征,以方便更好更加全面细致的解决。这方面,在《小烦恼热线》精品课程资源包打造过程中,我的印象尤其深刻。教师布置了一个小组活动交流的环节,即小组内一个扮演知心姐姐,一个扮演小烦恼,两个扮演场外听众,学生在掌握了不同角色谈话的要求后就自主进行交流探讨,小烦恼向主持人说明自己的烦恼,主持人进行开导并出主意化解烦恼,而场外的热心听众也可以随时“打进热线”,共同参与。这个环节就是充分注重了课堂的主体—学生的情感,解决问题,化解烦恼不是关键,解决问题不是核心,学生的参与、学生的质疑,学生的活动、学生的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才是问题驱动教学法想要产生的效能,也是关键,也是核心,更是灵魂。
(2) 解决问题是目标
如何合理地解决问题,如何在发问求解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水平,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我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取小组内部分工,最后在整合答案的方式。可以课上讨论、交流、互动、研究,也可以课后反思,上网查阅资料,查阅各类书籍寻找答案,自己抽象、概括出一套自己的东西,形成个人单一的独特见解,当然,我们不要忽视了问题驱动策略的一大优势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充分地查阅资料,不断开阔学生视野,拓宽思路,提高认识,相信有很多是我们的教科书无法提供的营养。
(3) 实践反思是保障。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走如文章的情景,就起问题获得的答案,重新体验一堂课,在反复的研磨中,更加深刻地感悟文章内容的本质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又有了什么突破性的问题,可以再一次尝试解决,相信在这样的反复发问-解决的轮回过程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情感体悟更加彻底深入。无论是《小烦恼热线》还是《我为你骄傲》还是《玩具台前的孩子》还是如今正在研磨的《我选我》,他们都离不开一种教学效果提高的模式,那就是反思,反思是精品课程真正成为精品的保障,更是铺路石。不断地反思才能发现问题,不断地反思才会发现不足,由了不足有了问题,才会去改正教学方式,调整教学方法,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有效、才能实效,才能高效!
3、《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效果
(1)塑造了学生主动发问的意识,进一步强化了问题驱动策略的实效,也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真正的“问题意识”,学会在问题中理解,在问题中感悟,从而做到了学生在思维中收获知识。“问题驱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实现的,而在精品课程研磨的过程中,要将学生问题驱动的意识提升到日常教学中来,首先老师就要加强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必要性,这样的问题才有必要去刺激学生的发问神经和意识,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2)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也密切了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学生完全可以主宰一节课堂教学,因为,一堂课中关键的零件都在学生的手中,眼中,心中,教师不再高高在上了,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问题的提出者,解决问题的参与者;而且,在发问过程中,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无形中缩小了距离,学生也会感到轻松无限。
(3)强化了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商讨的能力,让孩子们在交流中学习,在针锋相对中,实现思想的提升,智慧的碰撞,更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精品课程的课堂也是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题,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参与者,他们不是旁观者,“没有学生的课堂将会是一片死寂”,让学生在思索中学习,在问题中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因为,只有发问的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习和接受知识,才能灵活地运用智慧,思考和拓展的能力在能不断地提高强化,让我们重视“问题驱动”的效应,将学生发问、自主解决的实践能力挖掘出来,另辟蹊径,创造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天地!创造小学语文精品课程研磨路上的新风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31
可以去请教老同志 或者百度精品课的课件视频教案 不是几句话能说明白的
第2个回答  2012-09-02
...不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