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语义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1、语文学时期(19世纪前)
  早期的语义工作是注释古书(文字注解),语文学时期的语义研究就是伴随这项工作逐步产生发展的。
  欧洲:古希腊为哲学典籍作注解→研究典籍的语法,同时考订意义→目的是让后人读懂
  我国:语文学时期的语义研究→训诂学
  成就与不足:积累了大量材料;但限于注释古书,疏通文字(通经的需要)→词义研究不全面、不科学、不系统
  2、传统语义学(19世纪——20世纪二三十年代)
  19世纪初,语言学独立为一门学科→从语文学进入语言学→发展步伐加快,领域扩大
  这时的语义研究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词汇学的一部分(传统语义学时期)
  主要贡献和不足:
  语义研究从语文学、训诂学到传统语义学是一次飞跃。
  不足:A、研究方法是原子主义的。不象语音学、语法学那样整理并研究系统,没有从关系着眼考察语义系统,把系词看作孤立的个体去研究→对语义的分析是原子主义的。
  B、研究范围囿于词义。语音学从最小的语音单位一直到最大的单位。语法学也是这样。传统语义学只关注词义。
  3、现代语义学(20实际20、30年代至今)
  20世纪初,语义学从词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学科。
  20世纪20、30年代,语义学研究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现代语义学阶段,其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传统语义学
  现代语义学的成就和不足:
  成就:现代语义学不仅重视词义,也重视句义的分析,适应了自然语言和信息处理的要求,取得了成果,使语义研究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语义研究成为了重点和热点
  不足:与语音学、语法学相比,显得粗疏,不够成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17
根据语义学近100年来的发展过程和特点,我们可以把语义学研究概括为四个阶段:(一) 准备阶段;(二) 词源学阶段;(三) 结构主义阶段;(四) 多元化阶段。

语义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时间跨度大约是1825年至1880年。19世纪末,两个重要的因素为语义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历史比较语言学是现代意义上的语言学,有自己独立的理论目标、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二是浪漫主义诗人对词语的特别兴趣。为了诗歌创作和评论的需要,他们对各种词汇,如古词、生僻词、俚语、长词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修辞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都对语义研究的兴起、发展和自主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语义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为词源学阶段,时间跨度大约是从1880至1930年。这一阶段,语义学家对语义变化的类型、方式和原因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对此做了深入的探讨。1883年,Breal 发表的一篇论文把语义学这一新学科的目标明确规定为研究意义的变化及其原因,并根据逻辑、语义学等标准对意义变化的方式和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类。

第三阶段就是所谓的结构主义语义学阶段(1930—1962) 。这一时期,Saussure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在语言学领域引起了一场影响不亚于哥白尼“日心说”的革-命。我们知道Saussure的结构主义理论有两个重要的原则: 1) 语言研究应区分共时的研究和历时的研究; 2) 语言的共时状态是一种有组织的结构系统,其中的成分互相依赖,个体的意义取决于它与系统中其他个体的关系。这些结构主义的重要原理和方法被语义学家们应用到了意义变化的研究中。

语义学发展的第四阶段可称为多元化阶段,主要指70年代以后至今的语义学研究。这一阶段是语义学研究全面发展并取得重要突破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语义学研究呈现出这样几个显著的特点:多学科、跨学科、多维度和多层次。
第2个回答  2012-09-18
语义学(semantics)又叫词义学,来源于希腊文semanticos。它是以词(包括语)的内容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语义学是广义词汇学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它的任务是研究词义的性质,词义的发展、演变以及词与词意义之间的种种关系,并揭示词义的一般规律。

语义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几千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语义的研究,但是,语义学作为一门系统独立的学科,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二十世纪以前的传统语言学中,语义学没有独立的地位,语义学的部分内容,如词的意义,是放在语汇学里的。在结构主义时期,语义问题也尚未受到普遍的重视,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义素分析和语义场理论的产生为标志,语义学才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在现代语言学中,语义学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与语法学、语音学鼎足而立的三大分支学科。而且,语义学内部还形成了一些理论流派,如结构语义学、解释语义学、生成语义学、功能语义学等。
一般认为,语义学的建立以法国学者米歇尔·布勒阿尔1897年7月出版的《语义学探索》一书为标志。1897年9月,英国学者波斯特盖特以《意义科学》为题的演讲发表在《双周评论》上。
1923年,英国学者奥格登和理查兹合写的《意义的意义》出版,后来各种观点的语义学专著几乎没有例外地要引用本书的某些论述。
从20世纪的30—50年代,以美国布龙菲尔德的理论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统治着西方语言学,把语义排斥在语言之外。早期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创始人乔姆斯基写了《句法结构》,也把语义排斥在语言之外。
1950年,苏联的语言学大辩论中,斯大林为语义学讲了两句好话:“语义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词和语的含义方面在研究语言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应当保证语义学在语言学中应有的地位。”接着布拉霍夫斯基的《语言学概论》把语义学放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1957年,莫斯科大学教授兹维金采夫的专著《语义学》问世。
英国学者厄尔曼连续写了几部专著,代表了欧洲学者研究语义的成果。1951年《词和它的运用》、1957年《语义学原理》、1962年《语义学》。
他们都将语义研究限制在词义的范围之内。突破这个范围是20世纪60年代,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进入第二阶段,即标准理论时期,产生了两个语义学派——解释语义学和生成语义学。前者以卡兹和福德为代表,后者以菲尔摩和切夫代表。研究了语义组合关系、语义聚合关系,开展了语义成分的研究,从而产生了语义成分分析法。
20世纪70—80年代,英国学者的专著:1974年,利奇《语义学》;1976年,帕默《语义学》;1977年,肯普森《语义理论》;1986年,《词汇语义学》。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刊物上陆续开展了某些语义理论问题的专题讨论。第一部语言学的语义学专著是贾彦德写1986年出版的《语义学导轮》。

整理得不太系统,仅供你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