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生平简介(20字)

如题所述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扩展资料:

生平

1923年,考入济南正谊中学。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系,师从吴宓、叶公超,学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选修陈寅恪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平伯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渊明诗。

1934年获得清华大学文学学士学位,任山东济南中学高中语文教师。

1935年,被德国哥廷根大学录取。

1936年,师从印度学、梵语学家恩斯特·瓦尔德施米特学梵文、巴利文和佛学。

1937年,开始兼任哥廷根大学汉学系讲师。

1941年,获博士学位。从艾密尔·西克学吐火罗语、《十王子传》、《大疏》、《梨俱吠陀》。

1946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兼任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时为北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

1949年后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参加教授会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担任北京大学工会主席。

1956年,被任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7年,反右运动期间,参与批斗右派份子。

1964年,北大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同部分教职员工和学生一起反对北大校长陆平。

1965年秋,在京郊南口村任该村社教队副队长,分管整党工作。

1966年文革初期,积极参与文化大革命运动,属于逍遥派。

1967年夏秋之交,加入周培源等为首的北大造反派组织井冈山兵团,反对聂元梓新北大公社,被推选为东语系勤务员。同年11月30日深夜被抄家,找到“反革命”证据,被打倒。受到造反派两派审讯,动念自杀,又被抓去批斗。

1968年春,在北大劳动改造。5月4日,在煤厂大批斗。次日与100多个黑帮分子被拉往十三陵附近的北大分校劳动改造。不久关入牛棚。1969年春节前,半解放,回家。同年在延庆新华营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1970年春节回校,担任门房工作。

1973年—1977年翻译完成《罗摩衍那》

1978年复出,续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并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

1985年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

1999年,应圣严法师之邀,赴台访问,并祭拜胡适墓园,撰写《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一文。

2003年起,因病入住301医院

2004年,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2004(甲申)年9月在北京举行“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许嘉璐、季羡林、任继愈、杨振宁、王蒙 (作家)五位发起人领衔、七十二名文化人士共同签署的《甲申文化宣言》于会后发布。该宣言强调全球化日益深化的情况下文化多样性共存的必要性以及文化交流的平等权利。

2008年1月,季羡林获印度公民荣誉奖。

2009年7月11日上午9时,病逝于301医院,享年97岁。其子季承称季羡林因心脏病突发昏迷,而后抢救无效而去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季羡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季羡林(1911.8.6~2009.7.11),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惟一的终身教授。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9-18
季羡林,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成就有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2、佛教史研究3、吐火罗语研究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7、比较文学研究8、东方文化研究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10、散文创作

好像多了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01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第4个回答  2021-02-26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