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怎么写?帮助啦,我明天要交的!谢谢了~^^

如题所述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学校就像浩瀚的大自然一样,是有其运行规律的,一定时期都有它一般的常规性规律,也有其与众不同特殊的生成性规律。作为校长,该如何应对这种形式和变化,既不能思想固守,缺乏创新变动的意识,更不能盲目改革,随心所欲。我想提出这么一个命题:校长在情景变化复杂的学校里,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究竟该如何实施治校之策,才能抵向适合自己的理想管理境界。
  首先,从设问“到底什么样的校长是好校长”出发,结合我自身的实践体验,阐述一下我的校长管理心路。在此我可以说出一大堆关于好校长标准:敢发福利,保证教师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校长是好校长;不会对课堂教学指手画脚的校长是好校长;不会到处抓老师坐班的校长是好校长;会看一点书的校长是好校长;认识很多学生的校长是好校长;开例会讲话通常不超过3分钟的校长是好校长;会偷懒的校长是好校长……
  校长要有先进的理念,有改革前行的魄力,而不是唯上级之命是从;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并且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能够给教师未来----注重引领、培养、指导教师;能给教师当下----关心教师生活、关注教师工作;把教师当一个教师----一个并不完美的人,一个成长中的人;校长要对得起他的学校,用全部的身心投入学校的管理和建设;校长要对得起他的学生,不唯上级的要求,不唯内心的私愿,顺应孩子的成长,给他们空间和时间;对得起他的家长,并且对于家长可能存在的偏离孩子成长的要求适当的予以纠正;校长要妥善处理好与行政的关系,那是学校生存的另一个衣食父母。
  《道德经》有一段话:“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对应于校长和老师的关系,似乎可以理解为:顶尖的校长,是老师们仿佛不知道他是一个校长;第二等校长,是老师亲近他,并且赞美他;第三等校长,是老师害怕他;第四等校长,是老师看不起甚至羞辱他。
  看来,干好一个校长需要的要求是很高也是很多的。既然干了校长,人人都想干好,我也不例外。2007年我开始做校长,现在已经整整三年了,三年的校长生涯,让我深深体验到了做校长的酸甜苦辣,每一年我都有失败的烦恼,有收获的喜悦,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对校长这一职业越来越有了新的,不断提升的体验,有了不断成熟的趋向科学的管理思想与策略,当然这仅仅是基于我校和我自己的实际,对于其他学校或校长不一定有借鉴意义,之所以写下这些文字,是为了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做好校长这一角色。
  出任校长第一年,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对教育的笃仰,事事时时我都跑在老师和其他领导的前面,带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当时我的信条就是:看我校长怎么干,你们就怎么干。学校所有的工作我都亲自组织会议安排;自习时间我亲自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教师的常规材料我亲自领着检查;教师的教研活动我带头执行。校长室成了思想会客厅,成了民主议事和教师读书学习的地方;学校关注生命,以减负行动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口,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学校的听课换成了学习走访,评课可以在博客上交流;开放了两个大课间,组织了很多学生社团和教师学习的民间组织;努力向老师侵润课程意识,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让老师走研究学习之路。就这一年,老师们工作的热情空前高涨,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升,各项工作成绩都名列全县前茅。我曾经一度坚信,只要我有不断学习的信念,掌握了先进的理念,作风正派,决策正确,加上自己年轻力壮以身作则的优势,就一定能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
  当然,这一年我赢得了广大教师和社会的好评:这校长很敬业,有思想,有魄力。看来,第四等校长是与我无缘了。从表象看,我似乎就是属于第二等校长,但是我认为,此时的我其实是处在第三等校长的境界,因为我是一名新校长,老师们并不十分了解我,自然处在一个观望表现的时期,也就是处在害怕校长的阶段,其他的赞美之词恐怕只是表面的迹象,这一点我清醒得很。
  很快2008年到了,三月份,我们山东省在潍坊市召开了全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我校有幸参加了会议,并做了典型发言,其素质教育经验被定为全省推广学习经验,随后,很多媒体记者来学校采访指导工作,学校一时期名声鹊起,不少兄弟学校纷纷来参观交流学习。
  此时,我顿感学校的形势变了,学校已经不再像从前一样默默地只是按照以前的常规制度运行了,作为校长,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有那么多精力全身心地扑在教育教学一线,一些突如其来的会议、检查、接待等任务接踵而至。我和各位中层领导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却感觉工作总是做得不尽人意。这一年,很多改革还不成熟,规范办学带来的教学活动变化,教师一时难以适应,校长一人的思想,中层领导有时把握不准,其执行力常常显得捉襟见肘,学校改革和各项活动带来教师工作量增大的现实和先进思想与传统观念的博弈,导致教师群体思想波动较大。学校管理与发展何去何从的困惑,立即立在了我的面前。为此,我曾经气急败坏,曾经促膝交谈,曾经变换制度,总之,真的有点乱套的感觉。
  我反思过,第一年的工作,大家都在努力向前,都在自己原先的基础上有明显的进步,当然正面鼓励较多,校长的人格、观念与能力起了很大作用,这其实就是典型的“人治”管理阶段。第二年,随着工作力度与要求的提高,教师的工作到了一个相对高原期,为了努力完成任务和创新工作,大家有时不知所措,有时拒绝变化。
  这时一些好心人告诉我,你得放权啊,光靠你自己累死也不敢趟。此时我也明确地感觉到,我干得太多了,剥夺了一些中层干部和教师的工作权利,没有关注到中层干部的应有的作用,一切工作以校长而动,校长不动,无人敢动,中层干部像一般教师一样的被动执行,说的不客气一点,教师眼中唯有校长,不把中层干部和其他部门带头人放在眼里。我沾沾自喜的个人英雄主义管理模式看来已经不适应形势需要了。
  于是,我开始建章立制,开始权利下移,实行常规的科层制管理,也就是我把工作部署给分管的副校长,然后副校长再部署给分管主任,分管主任再传达给相关教师。当时,这种回归学校常规的管理模式可以说暂时缓解了一下学校的工作运行环境。同时,我还尝试着在这种科层制管理的主线下,成立了几个“非官方”的民间组织作为辅助管理组织。例如,为了唤醒教师的学习研究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我倡议成立了“教师成长志愿者协会”。协会由一名有这方面专长的普通教师担任组长,教师自愿参加,成员中不管是普通教师还是学校干部,都必须服从组长的安排。以后我又尝试建立了几个主题性的学习研究团队,这些团队成了我校的一个特色,成了教师研究学习的重要阵地。
  就这样,我度过了2008年这一动荡不定的不寻常之年,学校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这一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其教学改革实践编辑成书,由天津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我在山东省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媒体相继报道我校改革经验。
  但是,在这一年里,有谁知道我的痛苦,这一年,我是在煎熬中度过的。学校里有了制度,看到有的教师迟到了,听了他的理由,我心软了;有的领导干部有些不认同我的管理思想,工作消极应付,我宽容了;科层制使校长的思路无法同时完整的传达给一线教师;一线教师的心声校长不能准确地捕捉到;有些管理人员的学习执行能力出现了严重的滞后现象等等。就是起先大家欢迎的民间组织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不能坚持持续参与,中层干部不够热心,组织与制度脱节等。这次是出现了中层干部无能力拖动教师的问题,校长感觉中层干部执行力不到底,中层干部感觉普通教师不支持自己的工作。一些普通教师成了隔海观望者,成了工作落后者,对校长或中层干部开始有了些看法。
  这些现象在我的内心里不断翻滚,为此,我找了不少原因,如有学校管理机制还欠科学的原因;有我遇事态度欠果断、不够狠心的原因;有常规的科层制管理思想已经不适应学校发展的原因等等。
  不管我在找什么理由,学校在“法治”管理阶段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我也在第二类校长与第三类校长之间左右摇摆。光靠干不行,光靠说不行;一个人干不行,几个人干不行;不干不行,干了但不彻底也不行;光有制度不行,执行力不坚定不行。看来,我得真地行动起来,敢于承担一切责任,规范制度,大胆进行我下一步的管理措施了。就是完善法治、超越规范阶段,依靠学校文化来引领学校的发展。我的愿望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能够积淀形成良好的文化传统,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文化治校”,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当然,可能我永远也达不到这种境界,但是我相信,只要我时刻往这方面追求,就一定会使学校走向更加和谐科学持续发展的道路,就看我的决心、果断与坚守了。
  2009年元旦假期第三天,我校副校长韩强8:30准时到了我的办公室,我们集合的目的就是首先从调整教师的考核制度着手,统一管理思想,进行对口分工,坚决执行力度,实施项目化管理。为下一学期的管理工作做好制度思想准备。
  大体思路如下:把学校的所有常规性工作和根据新课程理念的创新工作分成诸多项目,这些项目与考核制度挂钩,一个项目从其立项、计划、实施方案、阶段评价、期终汇总、成果展示、项目总结等均由申请教师负责,一旦申请被批准,必须严格落实执行。最后项目评价结果上交项目负责领导。各位中层干部按职责和考核内容分别担任分管项目的执行领导,负责监督管理各项目负责教师,负责汇总所分管项目负责人上交的项目汇总结果,并计算出考核分数,与相应的奖惩挂钩。同时中层对应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科室,属于谁的任务,谁负责落实执行。临时性应急工作由校长或副校长临时安排。这就要求校长的态度要果断,执法力度严格。这种管理办法遵循的是“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学校中每一个人都是学校的主人,每一个人的工作结果都会牵扯到全校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必须认真负责,不可懈怠。这样学校就会形成一个虽然看似复杂,但会运转流畅,思维开放,思想多元的工作场。
  一名校长最大的成功莫过于唤醒教师自主发展之梦,并用全身心的工作热情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乐园。唤醒教师的自我教育意识,让学校人人都来实现教育思想,使全体工作人员都能够全神贯注地贯彻教育思想。在学校里,只要一个教师有思想,他就是这方面的领袖与引领者,任何人都要尊重并自觉接受他的领导。为教师营造思想徜徉的领域与机会,才能真正激发起教师的生命积极性。思想的自由与制度的公平,才是教师的最需要的心灵生长秘密。这是校长追求与饯行的终极目标,是学校和谐迅速发展的不竭生命力与真正的驱动力。
  每个教师就是一门课程,发现并挖掘教师的这些资源,让其持续的开发并影响学生,坚持数年,就会形成一定区域,甚至是几代人的文化习惯和个性,健康科学的教育生态就形成了。坚决斩断应试教育的许多不正常的博弈与异化现象,然后自觉引领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行为,做一个有文化自觉的诚信教育者,这是校长的历史使命与民族担当,是教师得以心灵自由,生命流动的幸福生活基因。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教育流行语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名言,现在我开始慢慢明白,校长的管理思想,绝对不能想当然、模仿照搬或一成不变。我的第三年的管理策略是否能适应新的形势和学校实际需要,我觉得关键是看我的行动,关键是在不断变化的管理中能否依势而治。“太上,不知有之”这种境界的校长永远是我崇拜和追求的目标。
  汪国真在《热爱生命》一诗里写道: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15
我写了好长时间,希望采纳
祝福父母  
 每逢佳节倍思亲。
——题记
父母在我十一岁的时候,出外打工去了。在他们走的第一年,我无时无刻都在想着他们。因为天下的哪一个儿女不想念自己的父母呢?这一年里,父母只要一来电话,一听到他们在电话里的说话声,我的眼泪就情不自禁的流下来。也许是因为生活上自理能力差,不太习惯吧。  
父母每次给我打电话时总会说一些催人奋进的话。渐渐的,我遇到困难也能自己克服了。我和哥哥知道父母挣钱的艰辛,所以有时能不买的东西尽可能不买。  
很多人说我父母狠心,为了赚钱连自己的亲生的孩子都不要了。而我不这样想。加爱他们我知道父母他们赚钱是为了这个家。他们更不想离开自己的亲骨肉啊。所以我不但没有埋怨过父母,而且倍加爱他们。有人说,如果一个人时常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就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想起这样的话,我更尊重我的父母。因为他们让我学会了独立自主的生活。所以现在困难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因为我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它。  
不过,每当我看到别人的父母对他们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就会默默的流泪。因为我也惦念自己的父母呀。  
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在外地辛苦了。在这里我祝你们工作顺利,身体安康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学校就像浩瀚的大自然一样,是有其运行规律的,一定时期都有它一般的常规性规律,也有其与众不同特殊的生成性规律。作为校长,该如何应对这种形式和变化,既不能思想固守,缺乏创新变动的意识,更不能盲目改革,随心所欲。我想提出这么一个命题:校长在情景变化复杂的学校里,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究竟该如何实施治校之策,才能抵向适合自己的理想管理境界。
  首先,从设问“到底什么样的校长是好校长”出发,结合我自身的实践体验,阐述一下我的校长管理心路。在此我可以说出一大堆关于好校长标准:敢发福利,保证教师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校长是好校长;不会对课堂教学指手画脚的校长是好校长;不会到处抓老师坐班的校长是好校长;会看一点书的校长是好校长;认识很多学生的校长是好校长;开例会讲话通常不超过3分钟的校长是好校长;会偷懒的校长是好校长……
  校长要有先进的理念,有改革前行的魄力,而不是唯上级之命是从;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并且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能够给教师未来----注重引领、培养、指导教师;能给教师当下----关心教师生活、关注教师工作;把教师当一个教师----一个并不完美的人,一个成长中的人;校长要对得起他的学校,用全部的身心投入学校的管理和建设;校长要对得起他的学生,不唯上级的要求,不唯内心的私愿,顺应孩子的成长,给他们空间和时间;对得起他的家长,并且对于家长可能存在的偏离孩子成长的要求适当的予以纠正;校长要妥善处理好与行政的关系,那是学校生存的另一个衣食父母。
  《道德经》有一段话:“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对应于校长和老师的关系,似乎可以理解为:顶尖的校长,是老师们仿佛不知道他是一个校长;第二等校长,是老师亲近他,并且赞美他;第三等校长,是老师害怕他;第四等校长,是老师看不起甚至羞辱他。
  看来,干好一个校长需要的要求是很高也是很多的。既然干了校长,人人都想干好,我也不例外。2007年我开始做校长,现在已经整整三年了,三年的校长生涯,让我深深体验到了做校长的酸甜苦辣,每一年我都有失败的烦恼,有收获的喜悦,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对校长这一职业越来越有了新的,不断提升的体验,有了不断成熟的趋向科学的管理思想与策略,当然这仅仅是基于我校和我自己的实际,对于其他学校或校长不一定有借鉴意义,之所以写下这些文字,是为了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做好校长这一角色。
  出任校长第一年,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对教育的笃仰,事事时时我都跑在老师和其他领导的前面,带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当时我的信条就是:看我校长怎么干,你们就怎么干。学校所有的工作我都亲自组织会议安排;自习时间我亲自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教师的常规材料我亲自领着检查;教师的教研活动我带头执行。校长室成了思想会客厅,成了民主议事和教师读书学习的地方;学校关注生命,以减负行动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口,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学校的听课换成了学习走访,评课可以在博客上交流;开放了两个大课间,组织了很多学生社团和教师学习的民间组织;努力向老师侵润课程意识,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让老师走研究学习之路。就这一年,老师们工作的热情空前高涨,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升,各项工作成绩都名列全县前茅。我曾经一度坚信,只要我有不断学习的信念,掌握了先进的理念,作风正派,决策正确,加上自己年轻力壮以身作则的优势,就一定能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
  当然,这一年我赢得了广大教师和社会的好评:这校长很敬业,有思想,有魄力。看来,第四等校长是与我无缘了。从表象看,我似乎就是属于第二等校长,但是我认为,此时的我其实是处在第三等校长的境界,因为我是一名新校长,老师们并不十分了解我,自然处在一个观望表现的时期,也就是处在害怕校长的阶段,其他的赞美之词恐怕只是表面的迹象,这一点我清醒得很。
  很快2008年到了,三月份,我们山东省在潍坊市召开了全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我校有幸参加了会议,并做了典型发言,其素质教育经验被定为全省推广学习经验,随后,很多媒体记者来学校采访指导工作,学校一时期名声鹊起,不少兄弟学校纷纷来参观交流学习。
  此时,我顿感学校的形势变了,学校已经不再像从前一样默默地只是按照以前的常规制度运行了,作为校长,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有那么多精力全身心地扑在教育教学一线,一些突如其来的会议、检查、接待等任务接踵而至。我和各位中层领导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却感觉工作总是做得不尽人意。这一年,很多改革还不成熟,规范办学带来的教学活动变化,教师一时难以适应,校长一人的思想,中层领导有时把握不准,其执行力常常显得捉襟见肘,学校改革和各项活动带来教师工作量增大的现实和先进思想与传统观念的博弈,导致教师群体思想波动较大。学校管理与发展何去何从的困惑,立即立在了我的面前。为此,我曾经气急败坏,曾经促膝交谈,曾经变换制度,总之,真的有点乱套的感觉。
  我反思过,第一年的工作,大家都在努力向前,都在自己原先的基础上有明显的进步,当然正面鼓励较多,校长的人格、观念与能力起了很大作用,这其实就是典型的“人治”管理阶段。第二年,随着工作力度与要求的提高,教师的工作到了一个相对高原期,为了努力完成任务和创新工作,大家有时不知所措,有时拒绝变化。
  这时一些好心人告诉我,你得放权啊,光靠你自己累死也不敢趟。此时我也明确地感觉到,我干得太多了,剥夺了一些中层干部和教师的工作权利,没有关注到中层干部的应有的作用,一切工作以校长而动,校长不动,无人敢动,中层干部像一般教师一样的被动执行,说的不客气一点,教师眼中唯有校长,不把中层干部和其他部门带头人放在眼里。我沾沾自喜的个人英雄主义管理模式看来已经不适应形势需要了。
  于是,我开始建章立制,开始权利下移,实行常规的科层制管理,也就是我把工作部署给分管的副校长,然后副校长再部署给分管主任,分管主任再传达给相关教师。当时,这种回归学校常规的管理模式可以说暂时缓解了一下学校的工作运行环境。同时,我还尝试着在这种科层制管理的主线下,成立了几个“非官方”的民间组织作为辅助管理组织。例如,为了唤醒教师的学习研究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我倡议成立了“教师成长志愿者协会”。协会由一名有这方面专长的普通教师担任组长,教师自愿参加,成员中不管是普通教师还是学校干部,都必须服从组长的安排。以后我又尝试建立了几个主题性的学习研究团队,这些团队成了我校的一个特色,成了教师研究学习的重要阵地。
  就这样,我度过了2008年这一动荡不定的不寻常之年,学校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这一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其教学改革实践编辑成书,由天津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我在山东省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媒体相继报道我校改革经验。
  但是,在这一年里,有谁知道我的痛苦,这一年,我是在煎熬中度过的。学校里有了制度,看到有的教师迟到了,听了他的理由,我心软了;有的领导干部有些不认同我的管理思想,工作消极应付,我宽容了;科层制使校长的思路无法同时完整的传达给一线教师;一线教师的心声校长不能准确地捕捉到;有些管理人员的学习执行能力出现了严重的滞后现象等等。就是起先大家欢迎的民间组织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不能坚持持续参与,中层干部不够热心,组织与制度脱节等。这次是出现了中层干部无能力拖动教师的问题,校长感觉中层干部执行力不到底,中层干部感觉普通教师不支持自己的工作。一些普通教师成了隔海观望者,成了工作落后者,对校长或中层干部开始有了些看法。
  这些现象在我的内心里不断翻滚,为此,我找了不少原因,如有学校管理机制还欠科学的原因;有我遇事态度欠果断、不够狠心的原因;有常规的科层制管理思想已经不适应学校发展的原因等等。
  不管我在找什么理由,学校在“法治”管理阶段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我也在第二类校长与第三类校长之间左右摇摆。光靠干不行,光靠说不行;一个人干不行,几个人干不行;不干不行,干了但不彻底也不行;光有制度不行,执行力不坚定不行。看来,我得真地行动起来,敢于承担一切责任,规范制度,大胆进行我下一步的管理措施了。就是完善法治、超越规范阶段,依靠学校文化来引领学校的发展。我的愿望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能够积淀形成良好的文化传统,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文化治校”,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当然,可能我永远也达不到这种境界,但是我相信,只要我时刻往这方面追求,就一定会使学校走向更加和谐科学持续发展的道路,就看我的决心、果断与坚守了。
  2009年元旦假期第三天,我校副校长韩强8:30准时到了我的办公室,我们集合的目的就是首先从调整教师的考核制度着手,统一管理思想,进行对口分工,坚决执行力度,实施项目化管理。为下一学期的管理工作做好制度思想准备。
  大体思路如下:把学校的所有常规性工作和根据新课程理念的创新工作分成诸多项目,这些项目与考核制度挂钩,一个项目从其立项、计划、实施方案、阶段评价、期终汇总、成果展示、项目总结等均由申请教师负责,一旦申请被批准,必须严格落实执行。最后项目评价结果上交项目负责领导。各位中层干部按职责和考核内容分别担任分管项目的执行领导,负责监督管理各项目负责教师,负责汇总所分管项目负责人上交的项目汇总结果,并计算出考核分数,与相应的奖惩挂钩。同时中层对应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科室,属于谁的任务,谁负责落实执行。临时性应急工作由校长或副校长临时安排。这就要求校长的态度要果断,执法力度严格。这种管理办法遵循的是“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学校中每一个人都是学校的主人,每一个人的工作结果都会牵扯到全校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必须认真负责,不可懈怠。这样学校就会形成一个虽然看似复杂,但会运转流畅,思维开放,思想多元的工作场。
  一名校长最大的成功莫过于唤醒教师自主发展之梦,并用全身心的工作热情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乐园。唤醒教师的自我教育意识,让学校人人都来实现教育思想,使全体工作人员都能够全神贯注地贯彻教育思想。在学校里,只要一个教师有思想,他就是这方面的领袖与引领者,任何人都要尊重并自觉接受他的领导。为教师营造思想徜徉的领域与机会,才能真正激发起教师的生命积极性。思想的自由与制度的公平,才是教师的最需要的心灵生长秘密。这是校长追求与饯行的终极目标,是学校和谐迅速发展的不竭生命力与真正的驱动力。
  每个教师就是一门课程,发现并挖掘教师的这些资源,让其持续的开发并影响学生,坚持数年,就会形成一定区域,甚至是几代人的文化习惯和个性,健康科学的教育生态就形成了。坚决斩断应试教育的许多不正常的博弈与异化现象,然后自觉引领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行为,做一个有文化自觉的诚信教育者,这是校长的历史使命与民族担当,是教师得以心灵自由,生命流动的幸福生活基因。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教育流行语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名言,现在我开始慢慢明白,校长的管理思想,绝对不能想当然、模仿照搬或一成不变。我的第三年的管理策略是否能适应新的形势和学校实际需要,我觉得关键是看我的行动,关键是在不断变化的管理中能否依势而治。“太上,不知有之”这种境界的校长永远是我崇拜和追求的目标。
  汪国真在《热爱生命》一诗里写道: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第2个回答  2012-09-14
祝福父母  
 每逢佳节倍思亲。
——题记
父母在我十一岁的时候,出外打工去了。在他们走的第一年,我无时无刻都在想着他们。因为天下的哪一个儿女不想念自己的父母呢?这一年里,父母只要一来电话,一听到他们在电话里的说话声,我的眼泪就情不自禁的流下来。也许是因为生活上自理能力差,不太习惯吧。  
父母每次给我打电话时总会说一些催人奋进的话。渐渐的,我遇到困难也能自己克服了。我和哥哥知道父母挣钱的艰辛,所以有时能不买的东西尽可能不买。  
很多人说我父母狠心,为了赚钱连自己的亲生的孩子都不要了。而我不这样想。加爱他们我知道父母他们赚钱是为了这个家。他们更不想离开自己的亲骨肉啊。所以我不但没有埋怨过父母,而且倍加爱他们。有人说,如果一个人时常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就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想起这样的话,我更尊重我的父母。因为他们让我学会了独立自主的生活。所以现在困难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因为我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它。  
不过,每当我看到别人的父母对他们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就会默默的流泪。因为我也惦念自己的父母呀。  
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在外地辛苦了。在这里我祝你们工作顺利,身体安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