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辉主要经历

如题所述


李光辉
李光辉,人名,这个名字在中国比较普遍。本词条中包含解放军少将、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教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师范学校教师、重庆市海联学院院长、检察官等,本词条基本信息栏将介绍重庆市海联学院院长李光辉。
中文名:李光辉
别名:光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云南省昆明市
出生日期:1950年11月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主要成就:获省市级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代表作品:《教师道德》《教师伦理学》
职称:教授
人物介绍
男,汉族,1950年11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人。西南政法大学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经历
1969年2月中学毕业到四川省开县当知青。
1971年12月至1978年8月在重庆师范学院工作。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重庆师范学院历史系读书,获历史学学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5年7月至1987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回重庆师范学院任教。
1987年晋升为讲师,1991年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8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
1995年至1997年历任重庆师范学院德育科学教研部副主任,党委委员、宣传部长。
1998年2月至2002年4月在市教委工作,任宣教处长。
2002年4月至2009年7月任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
2009年7月至今任西南政法大学副校级领导干部、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学术论文
(一)学术论文
《关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制度安排的思考》(《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期);
《略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经营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道德与文明》2007、1);
《第六次全国应用伦理学研讨会综述》(《道德与文明》2007、4;《哲学动态》2007、8);
《传播活动中知情权与隐私权的道德选择》(ssci《现代传媒》);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区化刍议》(《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6期);
《大学生思政教育舆论引导很关键》(《中国教育报》2005年5月19日);
《实现行为主体信用价值的道德与法律思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6);
《关于见危不救的刑法学思考》(ssci《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6);
《实然与应然---法律伦理之可能》(ssci《现代法学》2004、5);
《从忠实义务谈道德规范向法律规范的有效转化》(ssci《道德与文明》2004、5期,人民大学《伦理学》全文复印2005、3);
《论道德规范向法律规范的有效转化》(重庆市委党校《探索》2004、4);
《论教育客体的本位意识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西政大学报》2004、4);
《论宣传主体与客体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互动运行》(《西政大学报》2004、2);
《毛泽东的科学个性观》(《重师学报》2001、1《人大复印资料》2001、3);
《高校“两课”教学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教育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2);
《重庆市高校“两课”教学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重庆大学学报》2001、1);
《试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重师学报》1999、2,被ssci刊物《当代中国史研究》引用1次);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机遇及对策》(《重师学报》1994、2);
《试论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师道德与校园道德建设》(《重师学报》);
《论意向在个体道德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重师学报》)1991、2);
《完善教师个性的道德价值和途径》(《牡丹江师院学报》1989、2);
《试论王充的道德评价理论》(《重师学报》1989、2《人大复印资料》1989、2);
《论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重师学报》1988、2);
《试论狄德罗的人性道德观》(沈阳市委党校《教学与科研》1987、1);
《爱情与义务是婚姻的道德基础》(《全国改革与婚姻家庭道德建设研讨会论文集》1986、5)。
著作类
(二)著作类
《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8)主编;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法律出版社2005年5月)主编;
《思想道德与职业指导》(重庆市高等学校统编教材重大出版社2005年2月)主编;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重庆市高等学校统编教材重大出版社2002年)主编;
《崇尚科学、抵制邪教》(西南师大出版社,2001年)主编;
《高等学校形势政策教育论要》(重庆出版社,2001年)主编;
《高等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论》(西南师大出版社,2000年)主编;
《邓小平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1999年》(西南师大出版社)主编;
《教育实习概论》(四川人民出版社)副主编;
《市场经济与青年心理培养》(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年)主编;
《班主任工作概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副主编;
《大学生心理与德育》(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年)主编;
《教师道德》(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00年)副主编;
《教师伦理学》(四川省教育出版社,1989年)副主编。
科研项目
(三)科研项目
已完成《中华伦理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个性观研究》、《教师道德现状与对策研究》、《高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大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研究》等全国及省级重点研究课题。其中,获省市级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
获奖情况
(四)获奖情况
1995年,被评为重庆师范学院优秀教师;
1996年,被评为重庆市红岩好教师;
1997年,被评为四川省“两课”改革积极分子;
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工作者、重庆市教委优秀党员。
社会兼职
重庆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专家组组长;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专家组成员;重庆市伦理学会副会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