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疗养生知识

如题所述

足部按摩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血液循环理论。脚在人体最底部,血液中的尿酸晶等有害物质沉积在脚底,不利健康。通过足底按摩,分解沉积在脚底的有害物质,可使其通过汗液、尿液排出体外。

二是反射原理。 “ 脚是人的第二心脏 ” ,人的脏腑器官与足底穴位是一一对应的。足部按摩通过反射区促使大脑传导信号,改善人体内分泌和血液循环,调节生理环境。

三是全息论原理。中医以局部观全体,把脚看作是人体的全息胚,上面充满了五脏六腑的信息,对脚的按摩就是对全身的按摩。

四是中医经络学原理,亦即中医三阴、三阳学说。足部按摩通过对脚的按摩能刺激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增强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病邪的目的。

我在有个网站上,好想是三九养生堂,看到个养生圈子不错,里面有个叫【泡脚养生】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29
1、促进血液循环
2、调节神经系统
3、疏通经络气血
4、调节各脏腑器官的功能
5、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
6、提高自我防御能力
7、消除疲劳紧张状态,使身心得到放松
第2个回答  2020-07-2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悲伤肺”。由此可知,人的思想情绪的激动和紧张,会成为许多疾病的重要原因。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压力大的怨声不绝于耳,工作压力已经成为引发众多疾病原因之一,足疗,伴随其休闲、放松、保健等功能,以一种时尚消费的形式,已进入了都市人群的生活中。是通过对足部各个反射区的刺激使体内的生理机能得到调整(调和脏腑,平衡阴阳),达到提高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调节神经反射,赶山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通经活络),从而达到预防保健作用。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19
足疗的注意事项:
1、洗脚时,水温以40至50℃为宜,水量以淹没脚的踝部为好,双脚浸泡5至10分钟。这是因为:一方面,水温太高,双脚的血管容易过度扩张,人体内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
2、正在发育期的小孩尤应注意,如果常用过热的水泡脚,会使足底韧带因受热而变形、松弛,不利于足弓发育,日久容易诱发扁平足。糖尿病患者对水温的高低也应特别留意,因为这类患者容易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使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他们也感知不到,就容易被烫伤。
3、饭后半小时不宜泡脚。吃完饭后,人体内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因此,最好吃完饭过1小时后再洗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3-29
足疗按摩“三大纪律”:足部共有五个反射区:分别为腹腔神经丛、脾脏、肾脏、输尿管、膀胱。这五个反射区无论在按摩的开始或结束时,都必须加强的五个反射区。
一、按摩的顺序
全足按摩,应先从左脚开始,按摩3遍肾、输尿管、膀胱三个反射区,再按脚底、脚内侧、脚外侧、脚背。在按摩时,关键点是要找准敏感点,这样不需要用多大力量,被按摩处就会感到酸痛感觉,才会有疗效。
二、按摩的力度
按摩力度的大小是取得疗效的重要因素,力度过小则无效果。反之则无法忍受,所以要适度、均匀。所谓适度,是指以按摩处有酸痛感,即“得气”为原则。而所谓均匀,是指按摩力量要渐渐渗入,缓缓抬起,并有一定的节奏,不可忽快忽慢,时轻时重。
三、按摩时间
在进行按摩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病种、症情及其体质,掌握好按摩时间,一般对单一反射区的按摩时间为3~5分钟,但对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必须按摩到5分钟,以加强泌尿功能,从而把体内的有毒物质排出体外。总体按摩时间应控制在30~45分钟。
人体要穴大都定位于黄金点,其神经结构和肥大细胞相对集中,是人体控制系统中生理或病理信息在体表的输出端及体表感应外界信息较易传导部位。据研究,在经络的传感过程中,肥大细胞释放多种活性物质,与中药微量物质相碰撞,能提高皮肤表层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微量生物活性物质(中药)在人体要穴中,受体内渗透负压作用下,极为微量的物质可产生明显的生理讯号放大,从而加强药物的攻击力。其渗透速率与药物浓度、溶剂成分、芳香度以及皮肤干湿度、血液流速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