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淄博会成为五一假期的大赢家?

如题所述

曾经是旅游胜地,五一期间意外爆冷,看到名字后:不冤!

简直就是离离原上谱,一谱接一谱。

曾经的旅游热门城市五一假期竟然遇冷,你敢信?

前几天,就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发视频称:丽江古城这么冷清?都跑大唐芙蓉园和淄博去了吧?

只见视频中的街道,美景如画,但是却人烟稀少,和以往大家印象中的丽江截然不同。

更令人惊讶的是,有网友在三亚也发现了类似的一幕:碧海蓝天的海南三亚,景色依然,但却远远没有往年的热闹。

引得网友发出感叹:家人们,谁懂啊,为什么五一假期三亚海边的人比平时还少啊?

而当地的饭店,也是出现大量空桌,看上去冷冷清清,丝毫没有小长假该有的样子。

虽然在官方通报里,依然是游人如织,很多本地人却表示,这个五一确实没有大家期望中的旺季,如今这个客流量,和去年暑假还有春节相比,绝对是大幅下跌了。

还有2023年的五一假期排队大数据榜单上,前22名里压根就没有丽江和三亚的影子。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淄博成为五一假期最大的赢家。

根据五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五一淄博烧烤营业额涨幅全国第一,增幅高达5倍!

这个假期真是冰火两重天,几家欢喜几家愁。

让人唏嘘之余,也忍不住思考:为什么曾经热门的旅游城市,在这个黄金周被抛弃了?

其实,这一切早在几年前,就埋下了伏笔。

有人说,淄博爆火的原因是:宰牛、宰羊,不宰客,那么五一遇冷的旅游城市,则恰恰相反。

2023年初,有女游客去丽江古城游玩,没想到在这里,却遇到了一件大无语的事。

女子在一家店随手点了两串烧烤,一串是竹虫,一串是蜻蜓。

怎料,付款时竟然被告知,两串一共60块钱!

60块钱烤6只虫子,这和如今大火的淄博烧烤价简直天壤之别啊!

女子觉得自己被坑了,但是在她问价格的时候老板已经麻利地烤完了一串,无奈之下,女子只能含泪吃下了这金贵的小虫。

虽然事后丽江古城服务中心辩称:这两种虫子本来价格就很贵,而且店内都明码标价,不算欺骗。

但是女子却说:价格表在一个角落里,不注意根本看不到,而且没问清价格就烤了,能不买吗?

如果说吃饭被宰令人气愤,那么8年前的“酒托”事件则让人不寒而栗。

2015年,深圳游客阿鹏来到丽江旅游,一是放松身心,二来也想着在这个美丽的地方能来一场浪漫的邂逅。

很快,就有女子通过手机软件联系他,还约他一起喝酒。

阿鹏以为缘分来了,欣然赴约。

怎料,阿鹏被女子带到一处酒吧,点了6瓶红酒共计消费5000元后,女子却不知所踪。

阿鹏一气之下把事情告诉了记者,记者实地暗访,发现这样的事件远比想象得还要多。

这些酒托,以“艳遇”为诱饵,把游客带到指定的酒吧后,游客点红酒消费,他们则拿提成,最后再以种种借口离开,只留游客风中凌乱。

而那些红酒市场价原本只有几百甚至几十,到了酒托那儿,就卖到了上千,甚至上万元!

这背后的利益可想而知。

无独有偶,2012年,三亚一条鱼要6000的新闻,也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网友罗迪在微博吐槽:

朋友一家去三亚玩,出租车司机推荐他们去了一家饭店。在这个饭店里,有人指着池中的一条鱼刚要询问价格,老板就直接把鱼拿出来摔晕放到秤上说:11斤,6000块钱!

还没等客人讲理,接着就从屋里出来几个彪形大汉,客人无奈只能认栽。

你以为事件到这里就结束了?

随后就有人爆料:其实这些鱼根本就没有摔死,只是摔晕了,还能放回去养着。店家会找条便宜鱼做给客人吃,这样就赚大发了。

此外,还有导游逼迫游客购物、酒店临时加价、出租车司机推荐住宿收回扣等等。

这样层出不穷的套路,任谁遇到了,也忍不住说一句:城市套路多,我要回农村。

虽然这些年游客被宰的帖子在网络随处可见,当地政府也回应,已经展开调查严肃处理,绝对不姑息这种欺客宰客行为。

但是却收效甚微。

早在2012年,就有网友发出“预言”:如此下去,游客只会越来越少,他们会自食其果,宰客其实是在宰自己,这是在慢性自杀。

如今11年过去,这条预言已然照进了现实。

再加上,现在的人们早已抛开了旧思想,不再把去网红城市打卡当做旅游的目的。

比起跟风,他们更看重舒适度和体验感。

2018年,有调研结果显示:除了风景特色,游客最看重的就是景区费用、食宿条件,还有是否安全。

而经历了三年疫情洗礼,人们更加明白一个道理:

旅游不仅仅是及时行乐,如何把钱花得值,花得舒心,花得高兴,才是旅行的乐趣所在。

这种乐趣,来过淄博的人都感受到了。

游客们可以放下所有的顾虑,什么被宰被骗都是不存在的。

来淄博不方便?马上安排烧烤专列,专列上各种小特产。

下车还有21条烧烤专线公交!

怕你下车找不到,还贴心献上烧烤地图。

你想有185的帅哥接站?安排!

担心五一酒店涨价?不存在!订了房间还给你退一半的钱,你敢想?

洗手间都给你备好了姨妈巾和肠炎宁,我说实话,你回趟老家你爸妈可能都没这么欢迎你。

比亲妈都宠你,你说你愿不愿意去?

这年头你在哪里敢把自己交托出去?淄博可以。

王先生一行12人去淄博,结果到了发现旅馆都满了。他们就在网上发了视频,说来了淄博也没地方住了。

过了一会儿,当地一位大姐二话不说,把这12人给领回家了。

房子给收拾干净了,连地垫都给铺好了,安心住就行了。

12个人啊!就这么免费给他们住了。

这些游客感动得不行,临走还是留下了五六百块钱。

这种事儿,你敢想吗?12个陌生人领回家,你敢吗?

去陌生人家里睡,你敢吗?

在淄博,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就这样放心地把自己给托付了。

这样的事情,听着都感动,你说当事人心里得有多暖?

还有老大娘怕游客等位置太饿,人手一个发包子。

更不用说广大的淄博本地人,自觉自发地给外地车牌号让道,免费接送。

就这些,一桩桩一件件,那可不是花钱能动员的,这是整座城的人民发自内心的想看到自己的城市好。就像那位烧烤店老板说的,“不为赚钱,而是为淄博荣誉而战!”

一个城市能做到这个程度,这不就应了《孙子兵法》里的那句话:上下同欲者胜!

哦,对了,《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也是淄博的。

要不说淄博遍地是宝呢。生于齐国的孙武,写出了“世界第一兵书”,

蒲松龄在村口摆桌设茶,搜集民间故事,最后写出了《聊斋志异》。

淄博还有历史上第一个官办大学:稷下学宫,曾经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荟萃的中心。在那个年代,你要是没在稷下学宫学习过,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自己是“贤士”。

这就是淄博的魅力。始于烧烤,感于善良,惊叹于博大精深的文化。

就像你认识一个姑娘,一开始只知道她会做一手好菜,接触久了发现,这一家人都淳朴热情善良,再接触又发现,嚯,可不得了,家学渊源,还有家族产业,还盛产陶瓷和琉璃。

你会不会觉得自己赚大了?

所以你说,人们一窝蜂去淄博,真的是为那一顿烧烤吗?

中国从不缺美好的风景,也不缺顶尖的美食。

但说实话,淄博的流量答案,哪怕摆到了明面上,也未必所有城市都能抄的来。

想要吸引游客,想要留住游客,绝非是一顿美食,表面的微笑服务那么简单,城市管理者应该改革的,是整个城市的方方面面。

其实自打淄博爆火以来,不少城市的管理者都纷纷去淄博取经,他们跑到游客集中的地方,送上各种小礼物,顺便推销下自己,招揽下游客。

更搞笑的是,还看到很多单位,因为淄博烧烤开了一场又一场学习研讨会。

可,有用吗?老百姓一眼都能看明白的事,与其开研讨会,还不如刷刷网络评论区来得更真实。

归根结底,秘诀就一个:与其千里迢迢去抢生意,不如实实在在的改变自己。

只有当把管理意识真正变成服务意识,流量自会蜂拥而至。

中国老百姓其实非常单纯,谁对他好一分,他就会返回去10分。

就像那些被淄博政府善待的大学生们,说白了,这场浩浩荡荡的“进淄赶烤”运动,不过是一场真心换真心。

所以,为什么淄博火了这么久,依然没有出现第二个抄对作业的城市?

不妨请各个旅游城市,在推销自己之前,先想一想,出租车绕道宰客现象治理了吗?酒店一到节假日涨价四五倍的现象管住了吗?大小饭店小吃做到了物美价廉、货真价实了吗?城市停车乱象整改了吗?景区服务态度跟上了吗?导游强买强卖情况根治了吗?游客投诉做到立刻处理了吗?

……

如果不去改变里子,只去学面子,那么,这个答案,将永远抄不对。

说了这么多,砍柴也并不是看不上这些热门旅游城市,只不过是怒其不争,它们守着极好的旅游资源,拥有着比淄博多很多的文化底蕴,却总是让差评霸着热搜,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当有一天,淄博流量退潮,是因为它不再是一个孤岛,那才是真正文明的开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