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哲学道理

如题所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哲学道理如下:

此句传达了返璞归真、追求内心宁静和本真的哲学思,人们不应被外界的浮躁所困扰,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平静,回归最初的纯粹状态。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净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本自清净的性质,只有真正明心见性的人,才能做出如此见地。既然本自清净,又何来惹尘埃呢?就比如一颗宝珠,无论在任何地方,都无法阻挡宝珠本身内部的光芒。就如同一块真金,无论是什么形状,无论是哪里,真金的本性不会变化,谁也污染不了。

词语出处

此偈见于敦煌写本《坛经》。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

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

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这首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神秀的那首“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而惠能的这一首,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也即主观唯心主义对客观唯心主义的彻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