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未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瓜分中国,变中国为自己的殖民地是外国列强的共同图谋,但是彼此之间又有许多纠葛、矛盾,甚至可能爆发战争。因此,列强各国经过协商,暂缓瓜分中国,保全清政府,以使其成为统治中国的工具,实行“以华制华”。权力的主要矛盾在于欧洲。远东不是他们斗争的焦点。因此,在远东,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勾结,相互抵制。 

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期间,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打击了侵略者,使他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中国工农红军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部分实力,也为抗日,拯救了国家免于危险地带。

19世纪末,中国国内的反帝自强的思想兴起,从康、梁的改良到孙中山、黄兴的资本主义革命,中国反帝国主义自我完善的兴起,提升了自尊和自我的趋势,并掀起一波波的浪潮。

普通民众对帝国主义的抵抗和最高潮的发展是义和团运动,它严重阻碍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也是他们意识到在中国只能是扶持一个代理政权进行利益的掠夺,打消了撇开清政府直接瓜分中国的欲望。

扩展资料:


“马关条约”签署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目标。事实上,当中国在1895年初的中日甲午战争中被击败时,帝国主义者发表了一份声明“干净利落地解决了中国问题,这个问题被几个主要的欧洲国家分裂”随后,“欧洲各国政府纷纷掠夺中国领土,并”开始分裂中国“。

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存在,中国才能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从1921年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5年不平坦的历程。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来,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1935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发起了抗日救国运动,呼吁人民停止内战,一致反对日本侵略者。组织北平的学生,工人和公民举行大型游行。学生们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国民党政府派出大批军警来镇压和逮捕几名学生。爱国人民并没有被死亡所吓倒。然后,北京学生展开了更大规模的演示。他们的爱国游行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支持。

今天,国家繁荣昌盛,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正是那一代人所苦苦追寻的。明媚的阳光里,青春的校园里,到处洋溢着琅琅的读书声,校园里那一张张宁静的书桌则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注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瓜分中国狂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0

1、战略方向问题。英、法等国的战略重心都在欧洲,瓜分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长期在大一统环境下的帝国,各方面付出太大,会削弱他们在主要战略方向上的投入。

2、中国人民的抵抗。从三元里抗英到太平天国运动;从中法大捷到义和团运动,让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顽强。

3、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德国、日本等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一触即发。

扩展资料: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19世纪70至90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出现了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狂潮。

欧洲列强在把非洲瓜分完毕后,也把亚洲大部分瓜分。中国这个还保存着名义上独立的半殖民地国家,成为尚未被瓜分的仅有的富源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列强展开了对中国的激烈争夺。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欧美报刊纷纷公开讨论如何瓜分中国。

而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期,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者,使它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4-09
原因是多方面的:
1、帝国主义内部的斗争。主要是英、德、日、俄、美、法六国:英国为了维持在远东的利益,外交原则是保持势力的均衡,为了限制俄国势力扩张,英国扶持了日本,后来随着日本势力野心的膨胀,英国又想限制日本,只是由于一战的爆发没有实现这个目的;德国想将手伸入远东,控制了青岛,但受到列强的抵制;日本就不用说了,田中奏折很明显的反映了日本的侵略思路;俄国对土地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日俄战争就是例子;美国鉴于没有土地占领,企图从经济上控制中国;法国垂涎西南省份;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处于各自的利益是不能容忍中国被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占据的,另外,列强的主要矛盾在欧洲,远东不是他们斗争的焦点,所以在远东他们是相互牵制,相互勾结又相互抵制。
2、19世纪末,中国国内的反帝自强的思想兴起,从康、梁的改良到孙中山、黄兴的资本主义革命,在广大的国民或者准确的说是一部分知识分子心中兴起自尊自强的思潮,并掀起一波波的浪潮。
3、老百姓对帝国主义的反抗,发展到最高潮就是义和团运动,从而严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也是他们意识到在中国只能是扶持一个代理政权进行利益的掠夺,打消了撇开清政府直接瓜分中国的欲望。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5
1、战略方向问题。英、法等国的战略重心都在欧洲,瓜分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长期在大一统环境下的帝国需要的各方面付出太大,会削弱他们在主要战略方向上的投入。
2、野心的大小不同。美国压根没有吞并中国的念头,它只要一个开放的市场。
3、能力限制。像意大利那样的"穷光蛋帝国主义",西班牙那样的没落帝国有心无力。
4、帝国主义间的相互牵扯。有些国家倒是想分(俄、日),但被上三种国家牵制。得不到大的好处也不能便宜其他人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9-23
原因是多方面的:
1、帝国主义内部的斗争。主要是英、德、日、俄、美、法六国:英国为了维持在远东的利益,外交原则是保持势力的均衡,为了限制俄国势力扩张,英国扶持了日本,后来随着日本势力野心的膨胀,英国又想限制日本,只是由于一战的爆发没有实现这个目的;德国想将手伸入远东,控制了青岛,但受到列强的抵制;日本就不用说了,田中奏折很明显的反映了日本的侵略思路;俄国对土地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日俄战争就是例子;美国鉴于没有土地占领,企图从经济上控制中国;法国垂涎西南省份;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处于各自的利益是不能容忍中国被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占据的,另外,列强的主要矛盾在欧洲,远东不是他们斗争的焦点,所以在远东他们是相互牵制,相互勾结又相互抵制。
2、19世纪末,中国国内的反帝自强的思想兴起,从康、梁的改良到孙中山、黄兴的资本主义革命,在广大的国民或者准确的说是一部分知识分子心中兴起自尊自强的思潮,并掀起一波波的浪潮。
3、老百姓对帝国主义的反抗,发展到最高潮就是义和团运动,从而严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也是他们意识到在中国只能是扶持一个代理政权进行利益的掠夺,打消了撇开清政府直接瓜分中国的欲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