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总爱跟同学说话,导致孩子影响到其他人的学习,这时候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当孩子上小学后,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来自老师的关于自家孩子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孩子上课开小差,有的孩子上课爱说话,有的上课打瞌睡,有的上课玩铅笔等等,一般遇到这种情况,老师都会将孩子在课堂上的相关情况告诉家长,让家长好好教育孩子。

很多家长收到这样的反馈时,都会第一时间责备孩子:上课为什么不专心?说到生气的时候,甚至会动手打骂孩子,最后闹得大家都不开心。

与孩子沟通。孩子在课堂上找人讲话,孩子是事件发生的主体,所以,作为家长,最关键的就是要找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但是,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温和而坚定。

了解孩子上课讲话的原因。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知道,当我们心平气和的跟孩子聊天的时候,孩子会愿意与我们交心交流,如果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孩子也会变得不耐烦,不愿意跟我们交流。所以,心平气和的与孩子聊天,了解他/她上课讲话的原因:是因为想得到老师的关注?还是有什么要紧事与其他同学商量?或者只是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坐不住?

与孩子一起沟通解决的办法。当孩子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沟通的时候,我们就能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才能与孩子一起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孩子是想要引起老师的关注,那么可以告诉孩子,通过举手告诉老师,或者课后告诉老师内心的想法,让老师多多进行眼神交流;如果是因为坐不住,那课前是不是可以帮助其他同学或者老师擦擦黑板,运动运动,将多余的精力消耗掉。

解决问题,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当我们找到原因,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的时候,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或者家长自己去找老师,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可行性,因为,也许有的办法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的协助才能完成。比如: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更多得给予孩子眼神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

做到以上两点,并不是完全就能解决问题,还差非常重要的一步:跟踪反馈。

孩子的表现都是反反复复的,也许在老师和家长关注的这一段时间,孩子的表现会很好,但是当大家都以为事情都得到解决的时候,孩子也许又会反复之前的行为。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约定一个反馈周期,比如:一个星期,一个月,定期与老师沟通孩子这段时间的表现,并且让孩子知道坚持的重要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1-11

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孩子上课总爱跟同学说话,导致孩子影响到其他人的学习,这时候还是要找到一些应对方法

1、认清楚自己对于别人的影响

很多父母现在让自家孩子在三岁以后,就进入了幼儿园学习,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外界事物较为好奇,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转移注意力,和别人的交谈也不在话下。

对于他们来说,也会忽视周围的环境,这时候父母就应该考虑让他们认清楚自己对于别人的影响,这种所谓的自尊心融入道德心,或许能够促使他们减少说话可能。

2、让孩子懂得为错误买单

闺蜜君君家孩子上课说话,丈夫回来进行了一棍棒教育,后来还给孩子说“你要是上课再和别人说话,这周零花钱就别要了”。

没想到第2天还是如此,所以孩子的零花钱就减半,也就是因为这样的行为,导致孩子现在做事较为极端。不管什么事情,说对就是对,说错就是错,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从这我们也得出适当的惩罚才正确,过度惩罚只会让孩子变得更为执拗。

让孩子认识的自己的行为,会出现一些他不愿意接受的事情,这种惩罚效果也就够了。

3、关爱,多和自家孩子说话

有一部分孩子在家不喜欢说话,但是到了学校就滔滔不绝,这可能是家里面的环境过于压抑,让孩子无法释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我们作为父母就应该考虑是不是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如果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父母就应该考虑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在家里面懂得利用平等自由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沟通,避免过度的管控让孩子丧失说话的欲望。


所以,我们想要让孩子减少上课说话的可能,必须懂得迂回劝解,毕竟或许孩子他现在的行为,并不受自己的意识控制。


原因所在:孩子就是孩子

1、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

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闺蜜的孩子并不是外向性格的人,所以他说话很有可能是因为周围同学的影响。在我们上学阶段必然也有这种人的存在,那些孩子他们性格外向,总是能够挑起让大家都感到有想法、有兴趣、有讨论点的话题。在课堂上一群人也就开开心心的谈论,而没有顾及到自己所处的环境。

2、本身有想要表达的欲望

除了我们所说到的周围人群影响之外,其实还有自身想要表达的欲望存在。孩子在进入一个新环境之后,有别于在家里面的熟悉感,这种陌生环境也会让孩子充满好奇心。

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不可避免的会和周围人进行一定的讨论,不管是内向孩子,还是外向孩子,长时间的相处也能让他们不断的加深这种讨论的状态,从而变得越来越明显。

我们来谈谈改变的重要及必要认识

上课说话是小事,但是却表现出来孩子有可能出现一种失控的人生。如果父母不加以教育,只会对他们产生越来越大的伤害。

特别是这种行为没有被父母老师引导,等到慢慢长大之后,习惯也无法快速改变。

人本身就是一个群体交流的存在,所以孩子也可以和周围人进行交流,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之中,绝对不是仅仅只是你和我。

而是你我周围一群人,所以当孩子表现出来上课说话的情形,就已经影响到了他人,我们如果有这种照顾他人情绪的公德心,就不应该表现出来上课说话,影响他人学习的行为动作。

小时候上课说话,长大了到公共场合还不注意规定,那么就有可能被别人说没素质、没教养。

案例分享

小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上课时总是无法集中精力,经常和同学聊天,这不仅影响了他的学习,也影响了班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老师多次提醒他,但效果不佳。

小李的父母决定采取措施帮助他改变这个习惯。他们首先与小李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了解他为什么会在课堂上与同学说话。小李表示,他有时候觉得课程内容很无聊,于是就开始和同学聊天。

为了帮助小李改变这个习惯,父母制定了一些具体的计划。首先,他们鼓励小李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问或者回答问题,这样可以帮助他集中精力。其次,他们让小李在上课前预习课程内容,这样他对课程内容会更感兴趣,也更有参与感。最后,他们还鼓励小李参加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课外活动,比如绘画、书法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李的课堂表现有了明显的改善。他开始更加专注于课堂内容,并且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与同学聊天的冲动。他的学习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提高。


共勉:作为父母,还是那句话:言传身教。

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也要展示出努力的样子,不管是看书、工作,要打造出“我们都很努力”的家庭氛围。

或许棍棒教育并不能解决任何的问题,如果父母严厉的训斥孩子,或者是选择棍棒教育都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极端的方式也可能会影响孩子性格。

第2个回答  2023-04-04

孩子在课堂上爱与同学交流,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然而,当孩子的交流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时,就需要我们作为家长或老师介入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孩子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是一种自然且正常的行为,因为孩子是社交的生物,他们需要与周围的人相互交流并建立关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忽略老师的指导和其他同学的学习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确立规则和期望。 我们必须向孩子明确告知在课堂上应该注意什么,以及不应该做什么。例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在课堂上不应该随意交谈或打扰其他学生。



2.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当孩子参与课堂讨论并且认真思考问题时,他们就会更加专注于课堂,而不是快速打发时间与其他同学交流。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且帮助他们了解到通过集中精力学习可以得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参与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集中注意力。这可以通过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愉快的学习环境来实现。对于一些过于好动或者急躁的孩子,我们可以在课间或者课后给与活动的空间。将高能量运动的空余时间从学习中拉开,有利于孩子接下来的注意力集中。

4.采用一些教学技巧。老师们采用特别的教学技巧,帮助孩子更好地专注于课堂内容,从而减少他们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时间。例如,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将教学内容通过视觉方式展示给孩子,这样他们会更容易掌握课堂知识,而不会分心去想与同学聊天。

总之,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无可厚非,但是他们需要知道什么是适当的以及什么是不适当的。我们可以为孩子创建积极学习的环境,并且帮助他们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6-24

先说我的观点:孩子上课总爱跟同学说话,影响到其他人的学习,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帮助孩子培养自我管理和自制力,提供正面激励、制定规则和奖罚机制、加强沟通合作等,让孩子认识到讲话的负面影响,养成好的课堂习惯,为孩子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我朋友之前经历过,我来说说我朋友家的例子,朋友家的小孩是一个初中生,他在上课时总爱和同学讲话,影响到周围同学的学习效果。朋友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纠正他的行为。

首先,他们与还在的老师进行了沟通,了解还在在课堂上表现的具体情况,并请老师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然后,朋友也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与小孩进行了沟通,告诉他讲话会对其他人造成困扰,并且引导他自觉遵守规则,认真听讲。

同时,他们也制定了一些规则和奖罚机制,例如如果小孩能在课堂上保持安静听讲,就会得到奖励,而如果未能做到,则会受到适当的惩罚。后面,朋友还引导他参加一些活动,如学习班、兴趣小组等,以满足他交流和社交的需求,并鼓励他在适当的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孩果然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课堂习惯,而且也变得更加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他开始认真听讲,不再随意讲话,同时在成绩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我朋友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纠正孩子上课总爱讲话的问题时,家长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如与老师沟通、制定规则和奖罚机制、引导孩子的情感需求等,并且需要付出一定的耐心和努力。只有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自制力,提升学业成绩,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以下是一些具体方法

1.坚定态度

首先,家长和老师应该坚定态度,明确向孩子传达在课堂上不能讲话的观念,理清课堂纪律与秩序的重要性,并告诉孩子讲话对他人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应该提醒孩子注意细节,如不要打闹、不要干扰周围同学等。

2.提供正面激励

当孩子表现良好时,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例如夸奖孩子在课堂上做得好、专注听讲等行为。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积极的行为模式形成。

3.制定规则和奖罚机制

家长和老师可以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罚机制,如对于不听讲、打扰别人学习等行为进行处罚,而对于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等行为加以奖励。例如可以规定当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好时,给予表扬或者小礼物,而如果表现不好,则需要适当的惩罚,例如罚写功课、降低分数等。这样的制度可以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增强自我管理意识。

4.与家长沟通合作

最后,需要家长和老师之间加强沟通合作。老师可以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制定提高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计划和方案。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观察孩子在家里的行为表现,如果发现孩子缺乏自我管理和自制力,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制定目标和计划,培养其自我约束能力。

所以,在我看来,不管别人怎么想,我坚持认为

不知道你有没有别的看法呀?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4-01-12

作为父母,要和孩子进行一个沟通交流,告诉孩子,课堂是大家的,不能因为自己的言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给孩子定一个制度和契约,坚持专心听讲五分钟,慢慢增加到十分钟15分钟,到后面实在坚持不住了,可以自己看书画画或者写字,或者写作业,甚至玩玩具,但不能发出任何声响,影响到其他同学和老师的正常教学。

和老师多加强沟通,当孩子注意力慢慢增长时,再给孩子提更高的要求,直到慢慢专心安心地听完老师的讲课,这个需要,家长和老师多沟通,多理解支持,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我也见过家长亲自陪读的现象,坐在孩子身边,孩子乱动了,影响课堂教学了,家长就踢一脚瞪一下,这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家长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边观察边整改,比如坐在讲台旁边,坐在老师身边,或者坐在最后边,或者自己单独一个桌子,这样老师也可以随时监督督促提醒管理,就算孩子控制不住自己,也不会影响别人。

孩子一旦每天在进步,注意力时间越来越长,就要适当的鼓励和奖励,给孩子以信心和动力,这样孩子的自控能力越来越强,就会慢慢的融入集体,融入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了。

义务教育阶段每个适龄学童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你的孩子也依法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以及学校提供教育的义务。

当然其他孩子也同样享有这样的权利和义务。当你的孩子在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的同时,也同时要遵守其他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的义务。如果你的孩子没有遵守自己的享受权利时的义务时,教师可适当的进行相对的处理。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