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老舍的生平简介和主要作品

如题所述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满洲正红旗人,本姓舒穆禄,生于北京,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出生于义和团的战火中,终生对满清一代的腐朽统治持批判态度。代表戏剧为《茶馆》《龙须沟》,代表作为《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其子舒乙也是著名学者。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

作品

老舍有文学语言大师的称号。其中包括三百多万字的小说,四十二部戏剧,约三百首旧体诗等。他的作品多为悲剧,作品的语言以北京方言为主,风格幽默。他的代表作是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这两部作品现已列入中国初高中语文必读书目,和大学中文专业必读书目。《茶馆》也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高中华文文学必修的作品。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另有一说为900万字)以上的文学作品,文革期间亦漏失了一些尚未发表的文章。其主要著作有:

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

《二马》

《猫城记》

《离婚》

《牛天赐传》

《文博士》

《骆驼祥子》

《火葬》

《四世同堂》

《鼓书艺人》

《我这一辈子》

《正红旗下》(未完成)

中篇小说

《月牙儿》

《阳光》  

短篇小说集

《赶集》

《樱海集》

《蛤藻集》

《火车集》   

《贫血集》

《集外》

剧本

《龙须沟》

《茶馆》

《桃李春风》

《大地龙蛇》

《残雾》

《神拳》

其他合集

《老舍剧作全集》

《老舍散文集》

《老舍诗选》

《老舍文艺评论集》

《老舍文集》

扩展资料:

代表作

《骆驼祥子》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作者老舍,1936至1937年在杂志上连载,1939年首次出版单行本。故事讲述1920年代北京一个年轻人力车夫的挣扎和不幸,命途坎坷的祥子一心希望拥有自己的洋车,却一再得而复失,最后抵不过社会环境的重重打击,自甘堕落。《骆驼祥子》内容写实,呈现北京城风貌,流露对低下阶层的深切同情和关怀,对个人主义的奋斗不表赞同,也讥讽政治上的集体行动主张。

技巧方面,小说结构严谨紧凑,运用北京方言,文字生动传神,善用象征与反讽手法,深入描写人物的心理和情感。《骆驼祥子》是中国新文学中读者最多、最为知名的作品之一,被誉为代表老舍文学事业的巅峰和抗战以前最出色的中国现代小说,也是写实主义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四世同堂》,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为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

《四世同堂》除前面的序外,分为三部,分别为: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第三部《饥荒》。本作品的时代背景为抗日战争时期,时值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描述了北平一条胡同(“羊圈”,即如今的小杨家胡同和大杨家胡同)的居民在沦落为亡国奴之后发生的故事。

主要书写了祁姓家族四代人所遭受的种种哀痛和不幸,着重刻画了祁瑞宣这一苦闷的角色,揭发了日本军团的残暴和虚假和平的阴谋,塑造了诸如祁瑞宣、钱默吟、李四爷等等可歌可泣的人物,他们在国难当头之际,有的因家庭拖累而不能逃出北平去参军,却以各自的方式帮助国家;有的在白色恐怖之下,仍然坚持传统的礼义廉耻,相互关爱和帮助。

同时,作者也塑造了鲜明的反派角色如冠晓荷、大赤包、蓝东阳等等,他们甘愿沦为汉奸,不顾廉耻,自私自利,极尽谄媚巴结之能事,道尽了世态炎凉。


小说特色

老舍擅长描写北京市民,特别是下层贫民的生活,具有浓郁的市井风味和北京地方色彩。他善于描写普通的日常生活,在他的小说中,人物几乎都是活动在非常平凡的生活中的。他擅用北京口语。文字简朴明快,叙述谈话,句式很短,生活味浓。

老舍善于塑造描写人物,能抓往人物的特征,勾划出人物的面貌、神态,擅长心理描写,往往借助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具体感受。作品结构单纯,线索清晰,讽刺幽默、轻松俏皮、别具一格。早期作品为笑而笑,则有油滑之弊。

文学地位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9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家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过着清苦日子。早年这一段穷旗人生活给他的一生打下了许多特殊的烙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整个人生道路。 

小学毕业后只念了半年中学,然后自己考上了完全免费的北京师范学校。5年之后,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当校长。

由于治校成绩显著,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北京一中教语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以其现实主义笔力、忧国忧民的主题思想、独特的幽默风格和地道的北京口语震动文坛。以后两年,又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这些组品成为最早出现的新文学长篇创作成果的一部分,尊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途径新加坡回国,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一部描写一位人力车夫3次买车3次丢车的长篇作品。作者通过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深刻批判了旧社会的罪恶。这部作品以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 

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只身从济南流亡到武汉、重庆,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时代洪流中。他被选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实际上就是“文协”的总管事和主要负责人。在这个岗位上,他为文艺界的大团结和文艺的普及献出了他的全部精神和力量,受到爱国文艺家一致的推崇和尊敬。

作为一位热情而又严肃的爱国主义作家,这一时他创作了大量为广大军民喜闻乐见的曲艺作品、话剧、诗歌、散文和小说。1944年起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通过沦陷的北平的一条小胡同的居民群展现了一部八年抗战史,对深深毒害中国人民心灵的文化病进行了剖析,表现了这位作家思想的进一步成熟。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从美国归来。他赞美新生活、新人物,成为写作最勤,作品最多,造诣最高的老作家之一。他这一时期创作的《方珍珠》、《龙须沟》、《茶馆》、《全家福》、《神拳》、《正红旗下》等剧本、小说,明显的标志着作家思想上和艺术上的一个飞跃,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收获。

他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而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在1966年“文革”中他不甚躏辱投湖自尽。1979年恢复名誉,多卷集的《老舍文集》开始出版。 

扩展资料

创作题材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

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老舍的作品中往往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

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1960年是义和团起义的六十周年,于是写出了话剧《神拳》,再现了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老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01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

1、《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2、《樱海集》里面的短篇小说大部分虚构故事,有凑字之拼,但仍能从容应付当时对短篇小说很不客气的文坛,实也是了不起之作。

3、《月牙集》是老舍先生的自选集,由老舍先生作于1935-1944年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一个病态社会,病态社会造出许多病态的人和事,罪恶的旧社会不让人们有出路,引起人们的深思。

4、《我这一辈子》是老舍先生创作于1937年抗战前夕的一部著名的中篇小说,描写了一个旧时代普通巡警的坎坷一生。

5、《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扩展资料:

老舍的一生: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老舍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是民间曲艺改革的一位先驱者。

在中国现代作家之中,老舍是唯一一个能够身体力行地将文学与曲艺进行结合,长时间地关注曲艺发展,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亲自参与了曲艺,尤其是主要曲种(相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作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老舍

百度百科-骆驼祥子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

百度百科-樱海集

百度百科-月牙集

百度百科-我这一辈子 (作家老舍著作小说)

百度百科-四世同堂 (老舍著长篇小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29

1、生平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

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

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

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

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

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扩展资料

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因此,作品中人物语言是加提炼过的北京白话。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

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应时代和生活,这才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境界,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然而另一方面,老舍又使用语脱去自然形态的粗糙与随意,炼成金子,使现代的北京口语显出朴素精致如同一具精雕细刻的瓷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6-04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个人经历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她的失败》的白话小小说,署名舍予,这是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

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4] 

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

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第1期署名“舒庆春”,第2期起改“老舍”。此后三年继续创作,在英国共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5]  英国的教书生涯使老舍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

1929年夏,离英回国,在新加坡直流半年,任中学教员。

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教授,边写作边教学。

1931年,与胡絜青女士结婚,同年发表长篇《小坡的生日》。

1932年,创作《猫城记》,并在《现代》杂志连载。此后几年,老舍陆续创作了《离婚》和《月牙儿》等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1934年,任山东大学文学系教授。

1936年,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授一职专心从事写作。9月,《骆驼祥子》在《宇宙风》连载,1939年该书由人间书屋正式发行。

1937年,8月返齐鲁大学任教。11月只身奔赴武汉。

1938年,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同年7月,随文协西迁重庆。

1939年,老舍翻译完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伦顿出版,译名为"The Golden Lotus",此版是为西方比较权威的《金瓶梅》译本,先后发行四次。

1944年,创作并由良友复兴印刷公司出版《四世同堂》第一卷《惶惑》。

1946年,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同年出版《四世同堂》第二卷《偷生》。

1949年,接文艺界三十余位友人信后决定回国,10月离美,12月抵达天津。

1950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成立,任副理事长。

1951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1953年,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

1957年,《茶馆》发表于《收获》第一期。

1966年,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且获投票第一,由于老舍已不在人世,遗憾颁予川端康成。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6]  。象征性的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小说合集

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    

火葬    

二马    

我这一辈子    

猫城记    

离婚    

蜕    

文博士    

小坡的生日    

骆驼祥子    

正红旗下    

牛天赐传    

无名高地有了名    

鼓书艺人   

四世同堂(包含《惶惑》、《偷生》、《饥荒》三部长篇)    


文艺合集  

樱海集    

蛤藻集    

文学概论讲义    

月牙集    

贫血集    

东巴山集    

杂感集    

汉语教材    

赶集    

火车集   

老牛破车    

灵格风汉语教材    

文学语言论集
通俗文艺集    

小花朵集    

出口成章    

三四一    


诗歌作品

旧体诗约300首,12万字左右。

新诗三首,皆为长诗,信息如下:

1934年   鬼曲    

1939年   成渝路上    

1939年    剑北篇    


曲艺作品  

茶馆

龙须沟    

残雾   

谁先到了重庆    

张自忠   

面子问题    

大地龙蛇    

桃李春风(与人合著)    

忠烈图    

方珍珠    

生日    

春风秋实    

西望长安    

荷珠配    

神拳    

归去来兮    

秦氏三兄弟    

全家福    

秦霞丹雪    

青蛙骑手    

宝船(童话剧)    

红大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