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是被谁灭的

如题所述

被蒙古。

1235年蒙古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景炎三年(1278年)春,南宋朝廷抵达雷州。四月十五日,年仅十一岁的赵昰去世。

陆秀夫与众臣拥戴赵昺为帝,改元祥兴(1278年)。逃至新会至南海一带。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在蒙军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迁往崖山。

蒙元将领汉人张弘范领军紧追在后,对崖山发动总攻,宋军无力战斗,全线溃败,史称崖门海战。

走投无路的南宋终于在1279年3月19日,随着赵昺随陆秀夫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四十多年与蒙古抗衡以失败告终。

扩展资料:

南宋最后一战-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

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

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部分人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4

南宋是被元朝灭亡的,当时元朝的统帅是忽必烈。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

1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镇襄阳,是为襄樊之战。宋军利用汉水把物资源源不绝送入城内,才能坚守城池。守将吕文德及吕文焕坚守城池六年,贾似道派了范文虎及李庭芝援助,但两者之间不和。贾似道封锁了所有蒙古南侵消息,皇帝并不知此事,襄阳、樊城被围三年后,度宗才得知此事。

咸淳七年(1271年),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市)建国号为“大元”。在1272年,张顺,张贵两兄弟的义兵曾血战蒙元军。在1273年,樊城失守,襄阳城破,在宋军继续巷战,吕文焕最终投降,六年的襄阳保卫战结束。

此时的南宋全境已纳入元朝版图,但是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不断逃亡至南方,逃至新会至南海一带。

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走投无路的南宋残余势力终于在至元十六年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随着崖山海战失败,陆秀夫负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覆亡。

扩展资料:

咸淳十年七月九日(1274年8月12日),度宗去世,终年35岁。宋度宗去世后,其长子赵隰即位。当时,南宋的统治已进入瘫痪状态。德祐元年(1275年)春,蒙元攻克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威逼建康,长江防线崩溃。朝野大震,各界都冀望贾似道能出征,结果宋军大败。贾似道被贬。

德祐元年(1275年)十一月廿日,常州失守,蒙元遂屠城。不久平江也告沦陷,临安人心惶惶。德祐二年(1276年)2月4日,蒙元军攻占南宋行在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临安城里举行和平受降仪式,赵隰正式退位,但赵隰的哥哥赵昰和弟弟赵昺被大臣保护逃出临安。

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蒙元对小皇帝穷追不舍,宋廷不断逃亡至南方,赵昰在福州即位,是为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但是,小朝廷内部斗争不断,景炎元年十一月,蒙军逼近福州,十一月十五日,朝臣陈宜中、张世杰护送赵昰和赵昺乘船南逃。

景炎三年(1278年)春,南宋朝廷抵达雷州。四月十五日,年仅十一岁的赵昰去世。陆秀夫与众臣拥戴赵昺为帝,改元祥兴(1278年)。逃至新会至南海一带。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在蒙军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迁往崖山。

蒙元将领汉人张弘范领军紧追在后,对崖山发动总攻,宋军无力战斗,全线溃败,史称崖门海战。走投无路的南宋终于在1279年3月19日,随着赵昺随陆秀夫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10

宋朝被忽必烈所灭。属于蒙古族。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1251年,蒙哥任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今洛阳)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

同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总东路军。1259年9月,蒙哥在合州前线病逝。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出兵击败阿里不哥。

1271年(至元八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确定以大都为首都。1274年(至元十一年),命伯颜大举伐宋。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统一全国后,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马。阿合马从中统初便主管中央财政,多方搜刮,权势日重。后阿合马独擅朝政。

1282年(至元十九年),大都发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此后,忽必烈又先后任卢世荣、桑哥专理财政,都以失败而告终。

同期,忽必烈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但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

扩展资料:

北宋灭亡的原因

第一,封闭的地理环境为重文轻武埋下了祸根

中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东南是海,西面是高原,只有北面是广阔的草原。这就决定了中国东西南没有外患,那就剩北方了。这就为中国的金钱换和平提供了条件。既然只有一方有敌人,那可以用金钱换和平,用钱能解决的问题干嘛用武力。所以自然会轻武。

第二,生产力的悬殊进一步加快了重文轻武的步伐

中原是农耕为主,非常富庶。北方是游牧为主,贫寒交迫。这更为金钱换和平提供了便利。中国只需要拿少数钱就可以换来和平。

第三,生产力的悬殊导致了民族性情的不同

中原生产力强,比较安逸。游牧民族贫寒交迫,比较冷血彪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双方战斗力不一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忽必烈

第3个回答  2012-03-24
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宋高宗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
公元1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镇襄阳(蒙军)
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大都建(北京)国号为元。(蒙元军)
公元1276年蒙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灭南宋。
后来,南宋光复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宋端宗、幼主),后在广东南崖山建立南宋流亡朝廷。
南宋流亡政权终于在1279年3月19日随着陆秀夫背着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跳海殉国而彻底灭亡。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1279年3月19日,南宋名臣张世杰陆秀夫带兵与元兵大战于崖山,兵败陆秀夫背着刚满八岁的南宋流亡皇帝赵昺,跳海殉国,南宋彻底灭亡。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