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什么?”用你的家乡话怎么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早晨办公室聊天,段段突然说起了武昌话和汉口话的区别。

打个比方,“干什么?”怎么说呢?

徐来老师之前普及,世界上现在存在着的语言,有5000到7000种之多。其中,汉语的使用者超过15亿人,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汉语公认的有7种主要方言。其中最大的是 北方方言 ,也有叫官话的,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地区的大部分中国人都说北方方言。而 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 ,你一听名字就知道,大概同行的地区就在江浙、福建、广东、湖南、江西这些地区了。还有一种方言叫 客家方言 ,是中国古代由黄河周边地区向南方迁移的人,逐渐形成的一种方言。

所以,我找周围小伙伴问了一圈,收集了不同地区“干什么?”(或者“你在干什么?”)的说法。

最厉害的就是浙江了~

那么,这些 方言是怎么产生的咧?

咱们都知道,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农耕人口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呢,他们的双腿都被拴在土地上了,只有在赶集、告状、赶考的时候才会离开土地。这就是说,在古代中国人的人生中,离开家乡的机会是不多的,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是方圆十里路,这样,人口就很少流动,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在这种封闭的环境里,方言形成了。

那 汉语中的7种主要方言是怎么形成的呢?

看个例子。香港开埠之前,香港的农村和渔村主要说三种方言,客家话、疍家话和鹤佬话。但是呢,说这三种方言的村子之间,老死不相往来。但香港开埠之后,商业繁荣了,大家都出城做生意,想要交流,说哪一种话呢?大伙想了想,如果选择说这三种方言中的任意一种,就意味着其他两个村落的人要重新学习这种方言,这样会非常麻烦,交易成本也非常高。所以,当时他们索性取了公约数——广东话,因为大家都会讲广东话,谁也不用学谁,立马就能做成生意了。类似的其他方言种类的形成,也是这个套路。

那普 通话是怎么在全国普及开来的呢?

过去的四十年,我们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人口从农村大范围流动到城市。既然方言存在的基础是人口不流动,那一旦人口发生了流动,方言就肯定会崩溃。在城市里,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说方言根本没法交流,没法交流就没法交易。所以,为了选择成本最低的交流工具,人们只好选取最大公约数——用普通话来交流,而方言逐渐衰落。所以,普通话的兴盛和方言的衰落,其实是一种 经济行为 ,是自发的、趋利避害的结果。

除了经济因素,普通话的兴盛还跟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 推广“官话” 直接相关。最早的的官话是西周的“雅言”,怎么说已经失传了。但可以考证的是,推广官话的主体为社会精英阶级。

汉代,推广官话的手段主要是太学。太学看起来就像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普通大学,它的一个重要职能,以往为人所忽视,那就是把全国各地的大量读书人——人数从最初的几十人,渐渐增加到几百上千,到东汉时,已经发展到三万多人,全部集中到京城,让他们做面对面的交流,同时,集中诵读、研习经典。这在客观上就是个校正各地方言,校正语音的标准化过程。

那么推广了官话,方言会不会一下子就完全消失呢?因为习惯和亲切感,即使接受了官话,人们还是会继续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方言,所以才会出现类似川普、广普等地区口音较重的语音,但不同地区间的基本交流已经没问题了。

可并不是所有的官话推广都一帆风顺。

1887年,波兰犹太人柴门霍夫发明了一种语言,叫“ 世界语 ”。柴门霍夫认为语言即沟通了人群,但也是隔绝人群的一道天然的篱笆墙。于是他就想用一种语言消除沟通的矛盾。世界语共有28个字母。基本词汇和词根大部分来自拉丁语系。世界语最大的优点是,简单而且有规律。可最后,因为“地图炮”和其他原因,没有推广开来。

虽然世界语没有得到普及,但目前仍有几万人说世界语,而且多数是年轻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主要在网络上交流。这是一个相当友爱温暖的小团体。

比如说,每个世界语者都可以领到一本小册子,直译过来是“护照服务”。它有点像一份面向全世界的青年旅社系统。在2006年出版的小册子里,一共收录了92个国家的1320位世界语使用者的地址,就像一份联络图,告诉你到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谁能管你吃,谁能管你住,他们家里能不能抽烟,都写得一清二楚。而要享受这套服务,只有一个条件,就是你得能说世界语。

一位来自成都的世界语者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一语道破了今天世界语的现状:“世界语更像一个暗号,只要对上这个暗号,就是自己人。”

除了基本交流,普通话推广还带来哪些影响呢?这体现在 普通话的“软权威” 上。

好比莎士比亚对英语,普希金对俄语的贡献,语言的软权威会延伸到政治领域。典型的例子是马丁路德。德语原本只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中欧地区的方言。马丁路德用这种方言翻译了圣经,统一甚至可以说就此创造了标准化的德语和德文。

此外,普通话听上去总是显得很正式,很高大上。但同属北方方言的山东话、天津话、东北话听起来就更接地气,更有喜剧效果。这也成为了区分官方和日常、正式和鄙俗、权威和浅薄、敬畏和归属的要素之一。

话说回来,你的家乡话“干什么?”怎么说呢?

内容源自:公众号“人文经济学会”(不管你愿不愿意,方言的消亡都无可避免);逻辑思维(大国宪制九:语音不能统一,怎么办? 、世界语为什么没能团结全世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