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烟火丨舌尖上的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5

作者供图

□陈红华

捂在家里,俗世的快乐,不是没有可能。

一碗汤面,一盘春天小炒,一桌家常菜,足以抚慰人心,澄清我们内心的迷雾。家,很庆幸,是最不缺烟火的地方。女人总能通过蒸煮焖炒炖,拴住你的胃,表达自己的朴素心意,而我也识货识趣。

其实这段时间,睡得都挺晚,起个床也没个时辰,凑合着吃是常态。煲个粥,下碗饺子,蒸笼包子,随性。香蕉,牛奶,蛋糕也可以。

我更喜欢汤汤水水的,比如,汤年糕。我能想到的幸福,就是用心享受面前的这一碗,让此刻愉快的感觉更醇厚。

一碗汤年糕,食材简单。青菜心,从老家地里割回,茎叶粗壮生劲,入口却软嫩,好似男人硬气的身板与柔软的内心,又像极了春天蓬勃的姿态。年糕用清水洗净,去味,切片,入锅翻炒,小会儿即软糯。刮点自己熬的猪油,一小瓢,见油就收。

喜欢吃辣,佐料用红辣椒,切成圆心小粒状,在菜心青与年糕白里鲜亮,入口脆,辣味尽出,头皮立马燥热。小滚圆的一粒,竟有一种以小博大、舍我其谁的霸气。

中午时分,口味偏重一点,年糕就炒着吃。勤快的女人会讲究一点,再配碗番茄蛋汤,或笋干汤,调和轻重口味,这和蛋炒饭的混搭一样,都是女人的小心思。

作者供图

一餐两餐走心,一周两周也料理得过来,难得的是一个月居家,花样翻新,弄点好吃的不容易,让味蕾撞击到完全陌生的感觉,实在不啻为一场邂逅,这倒让人记得女人的好处来。

年前囤货是女人的习惯。一长串腌猪肉,一大缸腌菜,番薯粉麦粉,龙须面,土豆春笋,年糕粽子,水饺馄饨,都是不可缺的,厨房内外,冰箱里,橱柜间,都塞得满满的。老家不远,地里的蔬菜随时可以去摘。超市开门了,再采购一些蒜苗、春笋之类蔬菜,鲫鱼鳊鱼、鸡爪这类荤菜,稍稍一整,一小桌菜就上了。

“我们什么也不做,只做菜。” 女人就站在厨房门边,朝我点点头说。外面有疫情,窝在家,有的是时间,去改善我们的伙食。只要她自己愿意,那么,对时间的利用就算是积极的、热情的。

吃腻了萝卜带鱼火锅,换个口味,来个红烧带鱼,炒得略微干酥一些,接近离刺,碎末与青辣椒一起下,硬是多口饭。

鸡爪,用小火慢炖个把小时,趁热空吃,一下就是七八只。骨头带皮,也是小宠囡囡最喜欢的。饭点,她就在你的左右不离,直直地仰着头,看着你,一动不动,或者不停地搭你的裤脚,等待你留一口给她。

有些食材舍不得拿出来做,因为太稀缺。比如十贯里的阿姨,好不容易晒的笋干,只送了两个外孙女,一人一包。这笋干,看上去就老,颜色深灰,不招人待见。可一下锅,与肉骨头炖一起,连我这个齿松年龄的,都说水嫩。真是好货不可貌相。

作者供图

菜吃腻了,搞个火锅乱炖。锅底是肉骨头汤,小火慢炖近一个钟头,再倒入电火锅。佐菜一一上桌。羊肉卷、牛肉卷、虾滑、土豆片、肉丸子、藕片、金针菇、鸭血、大白菜、龙须面,足工足料,清炖,鲜香溢满口腔,盘里、碗里,很快光了,又添一些。吃火锅,热气香气弥漫,拖的时间又长,其实,很容易饱。又有什么要紧呢,意义都是书本上的表达,日常生活里,谁也不会去想意义。自己觉得怎么好,就怎么做。

我时不时会去厨房里转转,算是关心粮食和蔬菜。待一只菜出锅了,就拍它的样子。说实在的,拍出来的菜品,没有摆在桌上的好看。一碟平常小菜,全是日子的本味,也说不出喜从何来,眼里都是好,比吃还好。

作者供图

青菜心炒龙须,是一道不错的素菜。用细盐,扣咸淡。炒得稍干且疏散一些,龙须易撩且有松劲。不得不提女人的拿手菜——红烧肉。这才发现,自猪肉价格上涨后,她竟然没怎么露手艺,于是甚至想念。大火爆炒,小火慢炖,一筷子下去,温醇、酥软。吃一口,带骨带皮的,全精的,红烧肉已经炖到足够烂,汤汁在肉里若隐若现。舀一汤勺汤,多下半碗饭。

我们在桌上正谈着吃,这个时候,没有人会出现在我们面前。在人间的这个点上,人们各行其是。有人在安睡,有人在拼命。关于吃,有人没有时间去想;有人在纠结吃点什么好呢,是否还喝点酒。但这就是生活,而我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永远地死去。

活着,无论现实怎样,各安天命,有尊严地寻找治愈自己的良方,也是传递另一种美好。人类无数次的折腾,仅仅容得下一张饭桌,一个温暖的家,安定自己,仅此而已。

“吃饭了。”厨房里传出来的声音,连同饭菜的醇香,久久回荡在家的方向。持微火者,必有微茫的幸福。

作者陈红华:70后,浙江桐庐人,现供职于桐庐县毕浦中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桐庐县作家协会会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