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碗,人间烟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01


历年的秋天都短的不可思议。


几天前,和几个朋友抓着属于夏天的最后一点暑气,去吃很热很烫的饭食。


两个点了石锅饭,一个点了酸菜鱼,一个点了面。


四份东西端上桌,各自冒着热气。


酸菜鱼汤很多,标榜着酸菜鱼,筷子伸下去捞起来的却都是豆芽和切丝的千张,吃进嘴里脆响不断,倒并没有太多被“欺骗”的不满。


两个朋友点的石锅饭卖相“吓人”,从端回来就在“滋滋”地发出响动。


凑过去夹了一点垫底的土豆,险些被里面浓重的火气呛了个跟头。


一个朋友吃的是葱油拌面,伴一碗不太有味道的面汤。


曾经,有段时间常吃,葱油很香。


品尝着热烫里传出来的烟火气,很难得地在他乡找到了一点熟悉感。




02


每次和朋友出去吃饭的时候总是不知道该吃什么,到了最后,都会下意识地选择吃过次数更多的那几家。


新品断然不会在不知道该选什么的时候尝试,在迷茫时似乎更倾向于找寻熟悉的安全感。


说是菜品熟悉带来的安全感,其实某种程度上可能还是原材料带来的安全感更多。


吃酸菜鱼的频率高过其他,是因为在家里吃鱼几乎成了一种习惯,而外地不太吃的到合口味的鱼。


每一次但凡吃到一点可以接受的味道,都会下意识地去再吃几次。


小时候觉得电视里面总说的“妈妈的味道”过于强调那一种没法具体形容的感觉了,吃得习惯的时候,反而偶尔觉得,“妈妈的味道”不是特殊,而是寻常。


等到短暂地离开家去吃外面的东西,才发现当初自己的想法确实没错,“妈妈的味道”就是人们追求的寻常。


是再寻常不过的烟火气。




03


第一次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已经播了两集。


然而在看完第二集之后,选择回头去看第一季。


与第一季相比,节目的制作诚然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我更偏爱第一季。


因为它的烟火气更重,几乎能透过屏幕,把观看的人密密匝匝地笼罩起来。


记得第一季里有一集讲述豆腐的多重吃法,里头有一种是烤豆腐,画面红黑交织,是炭火的自然颜色。


其实烤豆腐的画面有点“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看得人满心只有一个念头:一定很好吃吧。


第二季不再有这样略显“脏”的画面,大多都朴素整洁而有意趣,却很难挑起食欲。


或许,食物还是要走朴实无华的路线,要带着可能有点呛人的烟,带着看起来就很容易发胖的油,带着滋滋作响的声音。


那是烟火的味道。



04


有次,老师提及饮茶,顺嘴说了一句,各种茶最适合的茶具。


他说知道碧螺春用什么装最好吗?


没等人回答,他就随口说了答案:要用那种粗瓷碗。


或许,很多人从来没有见过他所说的粗瓷碗,也确定当今 社会 不会有很多人用这样的碗去对待碧螺春这种十大名茶。


我只知道那一刻我脑海里涌现了家里的鱼,还有那屏幕上烧得红热的炭。


那袅袅升起的烟火气,伴随着缕缕想念,萦绕心间。


是牵挂,是想念,是那最眷恋的烟火人间!




——THE END——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