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民起义有什么局限性?特别是对国家、民族宏观说?急

如题所述

  在中国古代,农民是最为安分的一个群体,他们知识较少,生活安定而少变化。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他们是不会起来反叛的。何为万不得已之时?是为其生存都保障不了之时。因此,农民起义中的大部分人,是为了生存而战。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的补给方式是掠夺,他们的作战方式是流窜,他们很容易被招抚。他们缺乏知识,亦缺乏儒家之类可作为政治蓝图的东西,于是往往没有一个坚定的政治纲领和指导战略。这些局限性使他们难以真正发展壮大,即便壮大起来,仍然可能如无头苍蝇,难觅方向。他们携带着农民的习性,重视实利,而非长远利益,亦难有高尚情怀,难免充满自私自利的气息。这一切都阻止了他们的发展壮大,使其难以走向成功。
  以上说的是农民起义军在打天下中的局限性。看中国历史,也只有刘邦和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终建立天下政权。农民起义军的领导阶层,胸怀、知识与战略的缺乏是其失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再进一步说,农民起义势力在治理地方乃至治理天下中也处于劣势。刘邦当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他善用人才,处理的相对比较好。而其他的农民起义领袖,则多不善于此。甚至明朝创立者朱元璋,亦不可说善于执政。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走上了极度加强专制集权的道路,大肆诛杀功臣,废除丞相制度,个人非常勤政,又设更为严密恐怖的特务机构,力图将更多的权力集中于皇帝。这种种举措,事实上阻碍了经济、文化的进步,也为明中后叶动乱埋下伏笔[ 此观点可参见《多维视野的大明帝国》朱子彦著。]。而其余众多农民起义军的失败,也与其治理地方的能力差分不开。
  再进一步说,农民起义的破坏性巨大,对文明的进步往往有阻滞作用。在打天下过程中,农民起义破坏性大,这缘于他们的动机——求生存,求财富。特别在起义初期,他们为生存不择手段,掠夺是常事,肆意杀戮也不罕见。这些都对社会经济与文化造成巨大破坏。而当其得到领地建立政权乃至统一天下之后,往往仍不能引领文明的进步。为何呢?其领导阶层多出于平民阶层,甚至是最为穷苦的民众,由于客观原因,他们往往缺乏知识,并且对士大夫阶层多持仇视轻蔑态度。而千年中华文明的主要传承者和引领者正是士大夫阶层。农民起义者执政后,往往不能真正尊重士大夫,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多有禁锢举措。

参考资料:引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04
农民起义的破坏性巨大,对文明的进步往往有阻滞作用。在打天下过程中,农民起义破坏性大,这缘于他们的动机——求生存,求财富。特别在起义初期,他们为生存不择手段,掠夺是常事,肆意杀戮也不罕见。这些都对社会经济与文化造成巨大破坏。而当其得到领地建立政权乃至统一天下之后,往往仍不能引领文明的进步。为何呢?其领导阶层多出于平民阶层,甚至是最为穷苦的民众,由于客观原因,他们往往缺乏知识,并且对士大夫阶层多持仇视轻蔑态度。而千年中华文明的主要传承者和引领者正是士大夫阶层。农民起义者执政后,往往不能真正尊重士大夫,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多有禁锢举措。
第2个回答  2012-04-04
缺乏先进的思想理论指导,最终不是被另一个封建势力所利用,就是沦为了草寇一流。
对于国家而言动摇了统治的基础,造成了社会的动荡,特别是较易引发民族矛盾,进而造成新一轮的农民起义。
第3个回答  2012-04-04
在封建社会,农民起义没有广泛联络资本家和地主阶级的支持,在整体社会层面缺少全面的代表性
第4个回答  2012-04-04
农民起义都会被地主阶级所利用,农民的命运只是周而复始而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