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金明影视有限公司的老总是何方人士

请诸位说一说他的事迹

  机构名称:广州市金明影视有限公司
  许可证号: 650

  法定代表人:黄金明
  ----------------------
  湛江投资电影第一人:黄金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66fde501000bnd.html?

  ■ 11月2日在吴川南方宝莱酒店举行的《生死二十八小时》开机仪式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偶然听到来自各地媒体的窃语:“其实,真正让人关注的不是该片女主角香港著名影视明星周海媚的风采,而是不满三十岁的影片投资者黄金明。”幸运的是,他们仅仅注意到了,而我们却先行动了——

  周海媚与制片人黄金明合影(资料图片 曾超燕摄)

  碧海银沙网讯(图文/湛江晚报记者 欧丹丹 丁星星 编辑/文 静)

  “我为什么选择投资拍影片”

  记者:为什么你不选择象其他吴川商人一样,拿钱回来搞家乡建设而是选择投资拍片?

  黄金明:首先,我从小就喜欢影视业,进入影视圈一直是我的梦想。这些年我也听说家乡不少商人纷纷出资建设家乡,但我认为作为一个商人、老板,尝试一下在文化领域的带头作用未尝不可.因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需要也不断提高。在基本的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需要,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生存质量。人们在生活中对第一产业产品的需求在总体支出中的比重会相对下降,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则会大大增加,比如人们对书籍、音像、影视、艺术产品的需求,对娱乐服务、旅游服务、信息与网络服务的需求会成倍增长。即使是物质层次的衣、食、住、行需要,也超越了单纯的使用,大大的文化化了。投资拍片有更大的社会效益。这是触动我投资拍片的最根本因素吧。

  记者:国家统计局划分的8类文化产业里面,其中就有一项“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你现在实际上已经是涉及投资文化产业领域了,投资之前你犹豫了吗?

  黄金明:没有犹豫过。这些年文化产业的勃兴,正在改变人们对“文化”这个词的认识习惯。文化产业正成为最具活力、最富新意、也最有赚头的大产业。尤其是我国这几年电影影响力的提升,吸引了更多的饿资金进入了电影制作行业,如此有朝阳的行业,我会犹豫吗?再说,影视业一直是我的梦想啊,有了一定的资金我当然要追梦了.文化产业是一个多元、多维的概念,是一个立体的组合、放射的结构,是一个各行各业相互交融、相互包涵的空间。但是,文化产业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概念,它还包括体育、广播影视、旅游等领域。但是,宏观意义上的文化产业还不仅止于此,因为在其外围至少还有产业文化与其互动,并构成文化产业的延伸部分,这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拉动、引导、促进产业文化的提档升级。

  记者:投资文化产业毕竟是一个高端难题,复杂与不确定性很多,难道你就不怕投资失败?

  黄金明:做任何事情都会有风险,但我不怕。能赚到钱固然是好事,没赚到钱甚至亏本也没关系。其实,在我的内心里压根不把它当作商业片来运作,而当作一个主旋律片来做的。因为这是我梦想的第一步,更重要的它是我以后事业的人生舞台与平台。

  美好的祈愿(资料图片 孙 宁 摄)

  “我曾是捡破烂的孩子”

  记者:海选第一部投资影片的题材是不是费了不少周折?

  黄金明:是的。我在拍这部影片之前曾经策划过好几部影片,尤其是在今年9月份之前我都还在拍另一部影片《我会永远爱你》,但由于经验不足等多种原因,临时又改拍《生死二十八小时》的,前一部影片是反映残疾人励志的故事,后一部影片是反映医生救死扶生的医患故事。但是不管哪部影片,都注重反映了人的“精神卫生”主题,尤其是《生死二十八小时》,海选剧本的时候,我在广州和北京收集了300个剧本,最终决定选用医患关系作为主题。

  记者:拍片要回家乡拍,从你拍片的主题看也是以一个主题为主,这里面有什么原因吗?

  黄金明:情结吧。每个人都有家乡情结,我也不例外。回来拍影片我选择了三个地方作为拍摄地,吴川、湛江和廉江。这三个地方都有我生活过的痕迹,而且都刻骨铭心。尤其是廉江。1993年家庭破产,父亲双目失明,五弟兄跟着父母到廉江暂居,那时还在上小学的我,常常在下课的时候跟着母亲到垃圾堆捡废弃报纸、矿泉水瓶等废弃物,我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捡破烂孩子,后来因家庭困难我还停学了一年。直到1995年我才又上了一年的学校。那年我刚上初一。《我会永远爱你》反映的残疾人励志故事,里面就有我父亲的原型。〈生死二十八小时〉反映的“精神卫生”也是基于这个源头制作的。

  电影《生死二十八小时》的剧组人员集体亮相(资料图片 孙 宁 摄)

  “为拍电影我存了十年的钱”

  记者:你什么时候出去打工了?又在什么时候走近影视圈的?

  黄金明:我16岁就外出打工了,在广州一直做到工程主管和项目经理,当时月薪每月8000元。有一次无意中从广州日报上看到一群众演员公司招聘群众演员,每天的报酬是20元,进入影视圈可是我的梦想啊。为了梦想,我把月薪8000元的工程主管和项目经理的职务给辞掉了,跑去应聘每天才20元报酬的群众演员。做了一年的群众演员,虽然认识了不少导演,也做了一些演员的经纪,但对于缺钱又没关系却又梦想要做制片人的我来说,真是烦透了。在这种情况下,1999年我发誓离开影视圈,计划用十年的时间赚钱回来做投资拍片的老板。

  通过监视器坎演员表演 (丁星星 摄)

  记者:离开影视圈后干了哪些生意?

  黄金明:离开影视圈后,我先后从事服装、餐厅、工程、以及建筑材料等行业,这些年真的是发狠赚钱。一年、两年……十万、二十万……随着资金积累到可以开拍一部影片的同时,我也加紧把所有的行业生意“收尾”。到今年开拍影片,我定的十年存钱计划提早了三年。这是值得庆幸的。这些年,我身边的老板把赚的钱一般都用去房地产、购买商铺出租等等,而我却把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存起来的,不敢分心乱花过,就是为了能早一天回到影视圈实现我的梦想。

  黄金明在摄制现场现场谈影片制作(丁星星 摄)

  记者:明年有什么打算?

  黄金明:除了继续完成〈我会永远爱你〉影片之外,准备接拍〈我来自吴川〉电视剧,计划是吴川人投资也是吴川人自己演。

  记者:你有否想过,随着你开了个人投资拍片的先河,很多的人也会紧跟其后?

  黄金明:这是好事!我希望粤西地区走出一大批影视人才,把粤西地区的影视文化开创出来。我们应该看到文化的市场化、商业化和全球化的当代现实。文化之所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商业化,是由于随着生产的发展、丰裕社会的到来,文化成了公众生活中的普遍需求和主要消费方向,并因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个方向。

  黄金明有时也像个大男孩(丁星星 摄)

  人物简介:黄金明,广州市金明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川樟铺人,1979年出生。16岁就外出打工,多年来曾涉及建筑业、房地产业、饮食业、服饰等。2000年毅然“抛弃”蒸蒸日上的多项产业全情投入影视业,用将近十年积攒下来的资金回家乡投资影片《生死二十八小时》(该片已经在11月2日在吴川举办了开机仪式)。成为至今湛江投资拍片第一人。

参考资料:转载:碧海银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