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个中医中【伤寒六经病传】和【十二经脉】常识的疑问,求老师们答疑解惑。

先说一下伤寒论中外邪六经循经传变的特性走势:
由表及里分别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人体十二正经按在外为阳、在内为阴,胸腹为阴、背为阳、肢体内侧为阴、外侧为阳分布。是阳明→少阳→太阳→太阴→厥阴→少阴,对不对?
那就产生几个问题,
【1】伤寒六经中外邪应是由阳转阴,由表及里,为什么两个理论中的三阴三阳经位置完全混乱了?首犯太阳经然后是阳明、少阳?。
【2】按理说手厥阴为心包,手少阴为心,为什么从少阴内而外传变呢?(越经传另当别论)。
【3】伤寒六经所主脏腑与经脉代表的脏腑一致吗?
【4】两个理论中的位置除太阴一致其他的全不在其位,伤寒论的诞生和黄帝内经难道没关系吗,难道根本不是一个体系?
只有十分了,奉上。

呵呵,关于伤寒六经内经与经络的关系就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有人认为伤寒与内经一脉相承,六经就是经络,也有人认为伤寒与内经属于不同的分支,六经不是经络而是病位或八纲或六气……
反正认为六经就是经络的人无法解释为什么伤寒没有直言是某经病,以及诸如太阳病与肺(他们的解释是肺主表,腠理毫毛其应也,牵强附会)、厥阴病与心包(他们的说法是伤寒六经主要指足经)等等问题,认为六经不是经络的人无法很好解释类似“针足阳明……”之类的条文,和一些病位上的问题(头项强痛等等)
不过,有一点几乎肯定,伤寒传经与内经●热论里的传经是不同的。
现在研究伤寒的多本着实用主义,很少去纠结理论上的统一。只能怪仲景言语太简(或叔和有篡改??),单从伤寒原文实在难以入手。追问

谢谢您的回答。我也不再去思考关于他们理论上的一致性。。。
不过还有一点希望不吝赐教。
伤寒六经所主脏腑与经脉代表的脏腑一致吗?比方说,伤寒“阳明经”与十二正经的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是同一个说法吗。

追答

也是有争议的啊。
主张六经即经络的人我觉得张锡纯说的比较好,他说伤寒定例,不言明某经就指足经而不是手经,伤寒六经主要指足六经,因为足经路线长,较手经作用重要。所以伤寒阳明指足阳明胃。阳明病胃家实嘛。
不过,我忘了是谁说的了,有种说法,伤寒讲胃多指大肠,讲心下多指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27
伤寒论里的六经完全来自内经,是同一个体系,这个在西汉的时候是很简单的常识,没有必要往深入写。伤寒论阐述的是内发外感病,是基于五脏体系,也就是素问里一直潜移默化的,太阳,阳明,厥阴,少阴,太阴。我觉得应该有阴中之至阴就是脾,但素问里也一直都是说的阳明。
十二经脉的阴阳是基于人体的几何结构(下阴上阳,左阳右阴,腹阴背阳)来定阴阳描述每条经脉,这里的阴阳关系和伤寒论里的阴阳关系完全不同,伤寒论里的阴阳指的是脏的阴阳功能属性,你看太阳病就知道了,都是人体阳性功能受侵时的症状,发热,疼痛。十二经脉的阴阳指的是几何结构,为的是针灸的时候在人的体表方便下针。
只记得电视上有个中医教授讲过这个,我认为是最合理的。
其实这些几何机构的阴阳和伤寒论的阴阳在实质上也是统一的,越深入越复杂,可能要用个什么右手螺旋法则很容易就能规整起来,中国也不流行弄这种法则,不过这在西汉的时候估计是个医生都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