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整首诗

快,着急呀,五分钟

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全诗如下: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草木生长鸟儿飞舞的杨春二月时节,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般的水汽之中。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天色还早,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注释: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壮志难酬,于是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心情愉悦写下此诗。

2、赏析

“草长莺飞二月天”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主要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

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春景既然如此动人,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诗的后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天气实在太好了,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赶紧放起风筝来。

“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

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1-05
村居 清 髙鼎
草长莺飞二月①天,拂堤杨柳②醉③春烟④。
儿童散学归⑤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⑥。
【 检索字典】:
①二月:指农历二月,是江南早春时节。 ②拂堤杨柳:指杨柳的枝条下垂,好像是轻轻抚摩着堤岸。 ③醉:沉醉,陶醉。 ④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起来的雾气。 ⑤散学:放学。 ⑥纸鸢:风筝。鸢是鹰的一种。

【理解意思】:
早春二月,小草钻出地面,长得绿油油的,黄莺在枝头飞舞。杨柳垂着长长的枝条抚摩着堤岸,好像是沉醉在迷蒙的春烟中。小孩子们早早地放学了,他们连忙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蓝的天空。

【认识诗人】:髙鼎,字象一,又字拙吾,钱塘(现在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生活在咸丰(1851—1861)年间,生平事迹不详。

【赏析精妙】:
草儿生长,黄莺飞翔,杨柳拂堤,纸鸢飘荡……诗人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观察,选取了充满生命力的景物和自由自在的儿童作为描写对象,表现了早春二月万物萌生,充满活力的特点。诗中运用“拂”和“醉”,让静止的杨柳赋予生命。写放学归来的读书郎迫不及待地放起风筝,表现了儿童的憨态可掬。这首诗如同一幅美丽的风俗画,描绘了江南农村早春时节明媚的风景和富有情趣的生活习俗。

【资料链接】:
风筝最早出现在中国,相传是由春秋时期公输班(鲁班)发明的,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早期的风筝用竹木或牛皮制成。到了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才有纸制风筝,出现了“纸鸢”和“鹞子”的称谓。“风筝”名字的出现,据记载是在五代。唐以后,风筝更是在老百姓中间普及了。明清以后,风筝制作已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工艺术。

(手打,若有疏忽请原谅)

参考资料: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

第3个回答  2007-11-27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第4个回答  2020-10-10
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全诗如下: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草木生长鸟儿飞舞的杨春二月时节,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般的水汽之中。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天色还早,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注释: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