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白芷详细资料大全

如题所述

川白芷,四川省遂宁市的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川白芷为一常用中药,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主治头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癣。在临床上套用广泛。《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458个成方制剂中,有43个含有白芷,占所载成方总数的94%。遂宁素称“中国白芷之乡”,是川白芷的道地产区,有着传统栽培历史。

2008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川白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川白芷 产地范围 :四川省遂宁市 品质特点 :棕色油点明显,香气浓郁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第141号公告 实施时间 :2008年12月24日
产品特色,形态特征,药用药理,产地环境,历史溯源,生产情况,产品荣誉,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质量技术要求,专用标志使用,

产品特色

形态特征

川白芷根呈长圆锥形,条粗壮,体重,质坚实,断面的放射状纹理及棕色油点明显,香气浓郁。 川白芷 川白芷是伞形科植物杭白芷: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1.5米。根长圆锥形,上部近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数较大的皮孔样横向突起,略排列成数纵行,质硬较重,断面白色,粉性大,有分枝,径3-5厘米,径及叶鞘多为黄绿色,有浓烈气味。茎基部径2-5厘米,有时可达7-8厘米,中空,有纵长沟纹。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有长柄,叶柄下部有管状抱茎边缘膜质的叶鞘;茎上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轮廓为卵形至三角形,长15-30厘米,宽10-25厘米,叶柄长至15厘米,下部为囊状膨大的膜质叶鞘,无毛或稀有毛,常带紫色;末回裂片长圆形,卵形或线状披针形,多无柄,长2.5-7厘米,宽1-2.5厘米,急尖,边缘有不规则的白色软骨质粗锯齿,具短尖头,基部两侧常不等大,沿叶轴下延成翅状;花序下方的叶简化成无叶的、显著膨大的囊状叶鞘,外面无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10-30厘米,花序梗长5-20厘米,花序梗、伞辐和花柄均有短糙毛;伞辐18-40,中央主伞有时伞辐多至70;总苞片通常缺或有1-2,成长卵形膨大的鞘;小总苞片5-10余,线状披针形,膜质,花白色;无萼齿;花瓣倒卵形,顶端内曲成凹头状;子房无毛或有短毛;花柱比短圆锥状的花柱基长2倍。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黄棕色,有时带紫色,长4-7毫米,宽4-6毫米,无毛,背棱扁,厚而钝圆,近海绵质,远较棱槽为宽,侧棱翅状,较果体狭;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7-8月,果期8-9月。

药用药理

根入药,能祛风,散湿,排脓,生肌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前额头痛,鼻窦炎,牙痛,痔漏、便血、白带、痈疖肿毒、烧伤等症。 川白芷 1:10川白芷水煎剂对大肠、宋内氏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等有抑制作用。对人造结核有抑制作用。水浸液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致病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产地环境

遂宁产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纵流而过,涪江灰棕冲积物风化发育成的沙土和油沙土土壤及当地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形成了遂宁桂花至龙凤一带沿江两岸特殊的生态环境,其土壤、气候非常适宜白芷的生长。 遂宁地质构造简单,褶皱平缓。地貌类型单一,属中生代侏罗纪岩层,经流水侵蚀、切割、堆积形成的侵蚀丘陵地貌。丘陵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0%,河谷、台阶地占25%,低山占5%,海拔高度在300~600米之间。全境的岩层,下部以石灰岩为主,上部以紫红色沙土、泥岩为主。所以,遂宁地区又被称为“红土地”。 川白芷

历史溯源

四川遂宁在明代(1368年~1644年)由杭州的杭白芷引种栽培而形成道地药材。2004年王梦月实地调查证实四川安岳、南充、达县等地分别在1956年、1958年、1966年从遂宁引种白芷在当地栽培,成为川白芷的主产地。

生产情况

遂宁素称“中国白芷之乡”,是川白芷的道地产区,有着传统栽培历史,其商品量大、质优,销中国内地市场外,还远销香港、日本、东南亚及欧美等地。截止到2008年,川白芷产量3000~4000吨。川白芷GAP基地与2006年6月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认证。 川白芷

产品荣誉

2006年“川白芷GAP”项目通过国家认证,属国家级认证的白芷生产基地,其科技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川白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川白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四川省遂宁市涪江流域永兴镇、新桥镇、桂花镇、老池乡、唐家乡、南强镇、仁里镇、回马镇、红江镇、金桥乡、高坪镇、荷叶乡、柳树镇、青堤乡、大于镇、广兴乡、瞿河乡、太和镇、洋溪镇、玉太乡、金华镇、香山镇等2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四川遂宁

质量技术要求

一、植物名称。 川白芷 伞形科植物杭白芷〔 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 formosana (Boiss.)Shan et Yuan〕。 二、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涪江中游沿岸灰棕色冲积沙质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1.0%,土壤pH值6.5至7.1。土层深度≥40厘米。 三、栽培管理。 ⒈耕作制度:连作两年以后轮作一次。 ⒉播种: ⑴播种时期:应选择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种。 ⑵播种量:每667亩用种1千克至1.5千克。 ⑶播种方法:行距40厘米至45厘米,沟宽10厘米至15厘米,沟深3厘米至5厘米,沟底要平。 ⒊田间管理: ⑴定苗:每667亩保留10000株至12000株。 ⑵拔除早苔苗:次年3月中旬至5月上旬,应及时拔除早苔苗。 ⑶施肥:每667亩应保证施用腐熟有机肥1500千克至2000千克或油枯60千克至80千克。 ⒋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及备种。 ⒈采挖要求:在7月中、下旬,地上部分枯黄后,选择连续晴好天气采挖;采挖时避免伤根。 ⒉备种:在采挖白芷时,选择头方、身圆、无分叉、无侧根、无损伤、无病虫害、根条直、头部直径2.5厘米至3厘米、长20厘米至25厘米的紫色叶柄根,用作种根。 ⒊采后处理:采挖后进行自然或人工干燥, 禁止熏硫。干燥要求水分≤12%。 五、质量特色。 ⒈感官特色:根呈长圆锥形,条粗壮,体重,质坚实,断面的放射状纹理及棕色油点明显,香气浓郁。 ⒉理化指标: ⑴浸出物≥18.0%。 ⑵欧前胡素≥0.12% ⑶总香豆素≥0.50% ⒊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川白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遂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