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如俗语所说(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如俗语所说( ),( )

俗语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来自于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的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2

俗语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来自于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扩展资料:

《题西林壁》的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2-13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12-09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第4个回答  2018-09-11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