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别

如题所述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育法律规范可以进行如下划分:
  1. 按照教育法律规范的行为准则的性质,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1)义务性规范:指出现了法定条件或情况的时候,有关的人必须作出一定的行为。
  在文字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必须”、“应当”、“义务”等字样。如《义务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创造条件,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便是一条义务性规范。
  (2)禁止性规范:指出现了法定条件或情况的时候,要求人们不得作出某种行为。如《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禁止体罚学生”就是禁止性规范。
  (3)授权性规范:授权性规范不要求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也不禁止人们作出某种行为,完全依照当事人意愿行事。常用“可以”、“有权”等字样表述。如《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的“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2. 按照教育法律规范所表现出的强制性程度,可以分为强制性规范、任意性规范和指导性规范。
  (1)强制性规范
  强制性规范是指法律关系参加者在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必须作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为的规范,它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十分明确具体,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加以变更或违反。
  (2)任意性规范
  任意性规范指法律关系参加者可以作出一定行为,而它对权利与义务的内容一般不做具体规定,允许法律关系参加者自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但在当事人确定了权利与义务以后,这种权利与义务就受到法的保护。在教育法中,在关于教学技术装备、校办企业以及私人办学的规范性文件中,常出现任意性规范。
  (3)指导性规范
  指法律规范中的内容可以不严格遵守,做适当变通的。如,《义务教育法》的第五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在条件不具备的地区,便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