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民事法律关系为什么属于调整性法律关系?什么是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能否举个案例?

如题所述

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执行法的调整职能的法律关系,它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的行为规则的内容。保护性法律关系是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旨在恢复被破坏的权利和秩序的法律关系,它执行着法的保护职能,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的保护规则的内容,是法的实现的非正常形式。

比如,合同法就是调整性法律关系(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刑法就是保护性法律关系(没有违法行为,就不会适用刑法)。

但是,我个人觉得,对法律关系进行这样的分类,有多大意义,有待探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26
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执行法的调整职能的法律关系,它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的行为规则的内容。保护性法律关系是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旨在恢复被破坏的权利和秩序的法律关系。
法律分析
调整性法律关系与保护性法律关系是按照法律关系的产生依据是否使用法律制裁进行划分。调整性法律关系是不需要使用法律制裁,主体权利就能正常实现的法律关系,它建立在主体的合法行为的基础上,是法的实现的正常形式。保护性法律关系是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能正常实现的情况下通过法律制裁而形成的,它是在违法行为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法的实现的非正常形式。最典型的保护性法律关系就是刑事法律关系。保护性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国家,另一方是违法者。合同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即使合同违约也是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调整的范围之内的。而民事法律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所以合同违约后还是调整性法律关系。保护性法律关系的典型特征是一方主体(国家)适用法律制裁,另一方主体(通常是违法者)必须接受这种制裁,如刑事法律关系就是最典型的保护性法律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一条 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2个回答  2012-07-29
这种法律关系的当事人的主体地位是否是平等的? 是平等的 是平等的 ,
相似回答